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高安全锂二次电池半固态杂化电解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2:01
【摘要】:锂二次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数码电子产品获得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军等重要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锂电池,人们对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需要更高的要求,提高能量密度一方面采用高电压正极材料,另一方面采用具有极高理论容量的金属锂做负极。然而,找到与上述相匹配的电解质材料是阻碍锂二次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本论文设计并提出了一种半固态杂化电解质,并研究了该杂化电解质在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二次电池中的应用性能,主要结论如下:寻找可靠的电解质体系是发展高安全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挑战之一。我们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半固态杂化电解质体系,该电解质体系由常规液态电解液及硅烷处理过的氧化铝(Al_2O_3-ST)组成。它结合了固体电解质和液体电解质的优点。半固态杂化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迁移数0.77~0.84,而商业的电解液只有0.30,自熄火时间从液态的84.12s g~(-1)降低到17.36 s g~(-1),阻燃性能提高了接近4倍。半固态杂化电解质在2.7-6.5 V无副反应发生,耐高电压。杂化电解质室温电导率(8.79~9.98)×10~(-3) S cm~(-1)非常接近于液态基础电解液的10.39×10~(-3) S cm~(-1)。应用该电解质的LiNi_(0.5)Mn_(1.5)O_4/Li半电池在1C循环2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9.1%。在低倍率下(1C),电池的倍率容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杂化电解质在扣式电池中,尤其在2C和5C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例如,SSE-10在2C时的放电比容量为132.4 mAh g~(-1),在5C时的放电比容量为129.1 mAh g~(-1)。在LiNi_(0.6)Mn_(0.2)Co_(0.2)O_2/graphite电池容量保持相近的情况下,包含杂化电解质的LiNi_(0.6)Mn_(0.2)Co_(0.2)O_2/graphite电池在针刺过程中不起火,不冒烟,检测到针刺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是38.5℃。同时,1h后电压仅仅从4.2 V掉到3.8 V。相对于传统液体电解液,安全性提高。本工作为设计高安全高电压锂离子电解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锂金属由于其低的电化学电位和高的理论比容量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不可控的锂沉积导致锂枝晶的生长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本工作中我们延续了杂化电解质的概念,通过进一步优化电解质组分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兼顾固态、液态优点独特的包含Al_2O_3-ST Slurry状的杂化电解质,这种Slurry状的杂化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为3.89×10~(-3) S cm~(-1),离子迁移数达0.88。自熄火时间从液态的179.37 s g~(-1)降到95.12 s g~(-1),阻燃性能提高了接近1.89倍。研究发现,杂化电解质在锂金属表面能够形成一层具有锂离子导电能力的界面层,该界面层一方面可阻止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的不良副反应,另一方面可有效的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应用该Slurry状杂化电解质,Li/Li对称电池可稳定的循环200h,使用该杂化电解质体系的Li/Li电池的循环寿命比使用传统液态电解液的电池延长了10倍。该电解质用于Li_4Ti_5O_(12)/Li电池,在0.5C下循环750圈后,容量仍然保持150.1 mAh g~(-1)而液态电解液的电池仅有98.6 mAh g~(-1)。
【图文】:

示意图,锂离子电池,原理,示意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质并嵌入石墨负状态。为了确保电荷平衡,电子同时从外部电路到达石墨。相脱出,通过电解质并嵌入到正极中。在正常充电和放电时,锂离和脱出。因此,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摇椅电池”。从电极的充放电池实质是浓度差电池,锂离子正负极活性物质都是可逆的脱起层间距的变化而不会破坏晶体结构。因此,锂离子电池结构是可逆反应,其电极反应过程是如下::LiCoO2→Li(1-x)CoO2+ xLi++ xe (正反应:充电;逆反应::6C + xLi++ xe LixC6(正反应:充电;逆反应:放电)LiCoO2+6C Li(1-x)CoO2+LixC6

流程图,锂二次电池,制作工艺,流程图


电极片切成小电极片。5)叠片:用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和负极板。特别说明文章里我用的半固态混合电解质必须手动叠质涂上去在手套箱。6)焊接:用超声波焊机将电芯的正极连接接镍电极耳。7)塑封:将塑料薄膜制成适当的尺寸以配合电芯的成型机将电芯固定在壳体的适当位置上,然后用封口机密封芯的进行注液。在 45°C 下真空干燥 12 小时后,将芯的温度降至室温套箱准备后续注液。 8)注液,预密封和渗液:在手套箱中,,将料密封的芯中。注液后用手套箱中的密封机预密封电池,将电解使电解质充分浸润,避免与空气接触,然后将芯体在 45 °C 下转。9)化成:也叫预充电,电池预充电以激活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成膜,通常为 0.1C 或 0.2C。使用真空封口机,抽出多余的电解箔切断,然后密封。 10)分容:成品电芯经放电,充电测试,取具体流程如图 2.1。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亚沙尔·穆罕默德;;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J];才智;2011年22期

2 骆定法,刘雪,王凤贵;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刘兴旺;杂化方式与分子性质的关系[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年02期

4 J.E·戈登;杨蓉容;;共振[J];韶关师专学报;1987年02期

5 龚尚庆;曲立湖;余寿绵;;四维杂化弦[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9年07期

6 王文清;;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J];文教资料;2011年31期

7 杨宏军;许进宝;张广照;;环状单体与乙烯基单体的杂化共聚[J];中国科学:化学;2013年08期

8 马小天;;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

9 周莉;肖增钧;刘波;罗仲宽;刘剑洪;;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性能及应用前景[J];涂料工业;2009年06期

10 王猛,钱锦文,郑宝庆,杨骛远,蒋唯峰,方佐,叶瑛;坡缕石/聚丙烯酰胺无机-有机杂化絮凝剂的合成、表征与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国聪;王明盛;徐刚;张章静;罗峰;李培欣;蔡丽珍;;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2 赵英;殷秀梅;于乃森;董斌;;杂化粒子场方法模拟碳纳米管/嵌段共聚物共混复合材料[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 高分子理论计算模拟[C];2015年

3 唐静;苗文科;吴涵;郑萍;王维;;多金属氧簇—聚合物杂化物:创造新型的功能材料[A];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4年

4 李晶晶;邓联东;邢金峰;董岸杰;;二氧化钛阳离子杂化电泳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欧俊杰;张海洋;林辉;王红卫;刘忠山;邹汉法;;基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杂化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材料分析与其它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6 刘广宁;李村成;;以疏水有机阳离子构筑水稳定性增强铅碘杂化晶态材料的研究[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唐征海;郭宝春;;橡胶基体中杂化填料的构建与协同效应[A];第十二届中国橡胶基础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陈筱诚;余辉;郭娟;龙英才;;Y型沸石的甲胺杂化改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波;余萍;崔灿;吴名;张洋;刘磊;王彩霞;卓仁禧;黄世文;;含叶酸还原敏感性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粒子用于阿霉素靶向输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10 王锋;温丽丽;李东风;;过渡金属-单壁碳纳米管杂化多孔材料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愉;杂化模式备受全球药业追捧[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张文毓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镁二次电池将成为未来新能源首选[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6年

3 韩笑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高比能锂金属负极保护方面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4 胡文;973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研究有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5 柳宁;环宇:力争跨入国际二次电池产业前列[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杨秋穗;深圳二次电池产业要达400亿[N];广东科技报;2007年

7 李丽静;河南打造二次电池产业基地[N];中国工业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勇;时代万恒转型二次电池制造 传统贸易营收占比75%被舍弃[N];证券日报;2018年

9 钟信;软包装液态锂离子 二次电池技术问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记者 郝丽萍;深圳锂电终结日企一统天下格局[N];深圳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楠;细胞表面纳米生物杂化界面的构建及功能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骛远;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稀溶液行为及其絮凝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光华;钒系杂化晶体化合物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D];吉林大学;2005年

4 崔元靖;无机—有机杂化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林松柏;有机树脂/二氧化硅杂化高吸水性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刘俊生;新型荷电杂化(镶嵌)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许松伟;海藻酸—二氧化硅杂化凝胶固定化脱氢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卢海峰;溶胶凝胶法制备强键型稀土杂化发光材料[D];同济大学;2008年

9 陈前火;具有强荧光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及其聚合物杂化薄膜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雅君;共轭分子表面杂化提高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和伟;高安全锂二次电池半固态杂化电解质研究[D];中北大学;2018年

2 王玉暖;钙钛矿结构材料的制备和光电性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赵欢欢;杂化偏振矢量光束紧聚焦和焦斑整形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4 朱雨露;石墨烯、氮化碳基杂化物的制备及其聚氨酯阻燃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杨伟;LDH-碳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PVA中的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7年

6 潘鸽;有机纳米粒子杂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

7 杨雪;杂化微球复合油水分离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8 陈乔;吡啶膦卤化铜(Ⅰ)配合物及多酸基有机杂化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D];湖北大学;2017年

9 王猛;坡缕石/聚丙烯酰胺杂化物的合成、性质与絮凝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张婧琦;基于净化富集功能的限进介质—杂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离分析应用[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9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699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0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