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丁砜对LiBOB基电解液成膜过程影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图文】:
图 3.1 S1 和 S2 电解液用于 Li/MCMB 半电池次充放电曲线3.1 The initial charge and discharge curves of Li/MCMB cells with Sample 1 an2 electrolytes,究首先通过对比基于不含 SL 的电解液(S1)和含有 SL 的电解液(MB 半电池(后简称 S1 电池和 S2 电池)充放电曲线,研究两种不的基础性能,进而初步探究 SL 对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影响。图 3.1 所示,,S1 电池与 S2 电池在 1.75 V 左右和 0.05 V 左右均存在台。其中,S1 电池在 1.75 V 处的放电平台占比(相对于首次放电过,相对而言,S2 电池 1.75 V 平台占比约 15%,即 S1 电池在 1.75平台在放电过程中占比比 S2 电池高,这意味着 S1 电解液在该电解强度要高于 S2 电解液。对比 S1 与 S2 电解液成分可知,在 SL,电解液在 1.75 V 电位处的分解量将有显著的减小。根据前期工作可知,1.75 V 电压平台对应为 LiBOB 的还原分解过程[122]。因此,
环丁砜对 LiBOB 基电解液成膜过程影响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电解液的组分可知,SL 的加入可以减小 LiBOB 在高定程度上降低了首次放电过程中预成的 SEI 膜厚度。分解产物在电极表面沉积所形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S的缺点。因此,抑制 LiBOB 在高电位处的过度分解成度,降低电极界面阻抗, 高电池性能。同时,根据SL 的引入可以使电极表面在高电压下形成一层更为有酸酯溶剂在低电位下的分解。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城;;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J];中国设备工程;2017年09期
2 梁曼;刘燕林;;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锂盐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5年10期
3 杨奇;胡娜;戴];吴阳;;EC和PC基溶剂化锂离子单电子还原机理的理论研究[J];化学通报;2014年08期
4 张玲玲;马玉林;杜春雨;尹鸽平;;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J];化学进展;2014年04期
5 李娟;汝强;孙大伟;张贝贝;胡社军;侯贤华;;锂离子电池SnSb/MCMB核壳结构负极材料嵌锂性能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6 赵俊飞;吴科能;;锂离子电池无水电解质锂盐的研究进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庄全超;徐守冬;邱祥云;崔永丽;方亮;孙世刚;;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J];化学进展;2010年06期
8 庄全超;许金梅;樊小勇;魏国祯;董全峰;姜艳霞;黄令;孙世刚;;LiCoO_2电极/电解液界面特性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7年01期
9 许梦清,左晓希,李伟善,刘建生,袁中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用碳酸酯的电化学行为[J];电池工业;2005年05期
10 薛照明,陈春华;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锂盐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斌;锂离子电池电极/电解液界面膜的设计与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朱奇珍;锂二次电池用功能性电解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涛;改性中间相碳微球的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2 许展铭;多级孔道Co_3O_4薄膜的制备及其Li-O_2电池正极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04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0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