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可变速抽蓄机组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22:30
【摘要】:对于负荷波动较为严重、短路频发的受端系统而言,电压稳定问题日益凸显,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位于受端电网的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容量大、调节速度快且可四象限运行,可以作为动态无功电源灵活地参与受端系统调压调相。本文将对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无功特性基础理论进行研究,针对并网运行机组提高受端电网的电压稳定性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本文首先在论述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泵水轮机数学模型、双馈电机的机电暂态模型以及变流器和调速器的控制模型,详细分析了水泵水轮机与机组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转速、电网电压和频率变化时机组和电网的运行特性,验证了该系统的机电暂态特性和调频、调速及调压特性。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V形曲线分析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定子侧无功特性及调节机理的方法,并分别讨论负荷波动及三相短路故障时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无功补偿作用对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根据双馈电机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下可变速机组各电气量的相量关系,得到了定子电流随转子电压变化的V形曲线。基于V形曲线法分别讨论了发电模式及电动模式下无功功率的输出特性,并分析了转差率变化对双馈机组无功功率输出的影响。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受端系统仿真平台,分别通过设置短路以及负荷突变暂态变化,模拟系统的电压暂态变化,对比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并网前后对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V形曲线法分析双馈异步电机无功特性直观有效,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无功补偿作用在改善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712;TV743
【图文】:

拓扑结构图,可变速,双馈,抽水蓄能电站


并建立其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逡逑2.1运行原理逡逑双馈式可变速抽水蓄能的系统结构如图2-1所示。双馈电机与水泵水轮机机逡逑械连接,实现机械功率传动。双馈电机的定子侧和转子侧均能与电网进行能量交逡逑换:双馈电机的定子侧与电网直接相连,转子侧经幅值、相位、频率均可调节的逡逑AC/DC/AC三相电压源变流器(励磁电源)与电网相连。变流器仅承担转差功率,逡逑是双馈电机电气控制的核心,使机组机械与电气之间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逡逑因而机组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变速恒频运行能力[41_43]。逡逑电动/发电机逡逑R+jc0L邋j邋^n逦 ̄ ̄j—1逦v邋Pr邋Qr逡逑L邋ATT邋A逡逑y邋t逦y邋 ̄ ̄逡逑网侧变流器逦机侧变流器逡逑图2-1双馈可变速抽水蓄能电站拓扑结构逡逑可逆式水泵水轮机是目前抽水蓄能电站中最为常用的两机式机组,可作为变逡逑速机组中机电能量转换的核心设备。传统抽水蓄能中的可逆式水栗水轮机在发电逡逑模式下运行于活动导叶,在电动模式下则运行于固定导叶,在系统中可以看做一逡逑个固定负荷,因此常速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效率低、调速范围小。可变速抽水蓄逡逑能机组中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叶开度和转速进行调节

电动模式,控制方案,转速


2.2.2电动模式逡逑当可变机组工作于电动模式下,双馈电机带动水泵旋转,将电能转换为机械逡逑能,由电网提供转子旋转动能,其总体控制方案如图2-3所示。逡逑电动模式与发电模式的差异在于机组转速变化的旋转动能由电网提供,因此逡逑电机有功控制时需要考虑转速偏差的影响。首先将转速偏差补偿到原有功率参考逡逑值上,然后将其与电网实际值相比较送入自动电流调节器,使可变机组根据转速逡逑要求及功率指令迅速调整。另一方面,根据水泵的最优功率特性曲线,得到转速逡逑参考值,通过水泵调速器将该转速与实际转速相比较,经导叶开度调整,水泵的逡逑机械转速达到指令值。逡逑上述动态变化过程中,机组转速变化所需动能由电网提供,电机通过电磁功逡逑率改变优先调整转速,转速实现稳定后通过转子电流迅速调整机组电磁功率,因逡逑此电动模式采用转速优先原则[2()]。逡逑9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彦会;;多馈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小扰动分析法[J];电工技术;2018年09期

2 刘忠波;;试论电力电压稳定性机理[J];价值工程;2010年36期

3 杨秀;陈鸿煜;;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综述[J];华东电力;2006年10期

4 李超;马幼捷;周雪松;李季;高庆雨;;负荷动态特性及模型对分析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综述[J];自动化与仪表;2005年S1期

5 邱晓燕,王建,刘红超,李兴源;放射形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邓集祥,王洪哲;关于电压稳定性的初步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7年01期

7 侯兰娟,刘倬云;交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稳定性[J];电网技术;1988年04期

8 王光亮;;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河南电力;2008年01期

9 李建丽;李黎黎;;大规模风电场并网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探讨[J];太阳能;2006年06期

10 高飞翎;严浩军;周勋甜;蒋元元;王怀远;;基于响应的电压稳定性评估和控制方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超;马幼捷;周雪松;李季;高庆雨;;负荷动态特性及模型对分析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综述[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韩光;李道鹏;宋之卿;;基于模态分析技术的电压稳定性研究[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赵斌;吴琛;李文云;李玲芳;;云南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余龙海;张劲松;;大电机应用与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文建;梁才浩;;广西电网电压稳定情况研究[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烈鑫;余志文;刘启宏;王庆洪;周双喜;;广东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刘爱国;万辉龙;陈爱军;;计及负荷动态特性的在线电压稳定性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相彬;徐建源;;基于多指标加权的电网电压稳定性判定方法[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光;方国民;丁欣;;基于模态分析技术的一种事故筛选和排序新方法[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卢勇;李盛林;卢志强;;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点的确定及其补偿方法[A];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技术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伟锋;李宏成为何频改行[N];湖南日报;2016年

2 ;极限动力大比拼[N];电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亮;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汪洋;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及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季;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的分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廖国栋;基于局部指标法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苏永春;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庄慧敏;基于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秦文萍;基于电压稳定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薄弱点识别[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8 随慧斌;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在线静态电压稳定评估[D];山东大学;2008年

9 何志兴;级联多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安yN春;非线性电力系统分岔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竹;可变速抽蓄机组改善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2 Mustafa Mohamed Abdalla Seedahmed;小干扰条件下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3 刘振宇;考虑元件动态响应的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D];上海电力大学;2019年

4 孙荔伟;双馈式风力发电并网电压稳定性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年

5 何爱欢;基于分岔理论的含前端调速式风电机组风电场并网电压稳定性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刘罡;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集群接入后的电压稳定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7 赵启同;风电并网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8 章海;OLTC动态调节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王景星;WAMS中基于电压稳定性评估的PMU优化配置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10 程正;基于改进延拓法和分岔理论的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6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26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