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高性能硅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22:29
【摘要】:硅基负极材料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4200 mAh g-1)、储量丰富等优点而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材料在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导致材料的破碎与粉化,最终导致电极材料的破坏,这就造成了硅负极循环性能的恶化。将具有高导电率的碳材料或者比表面积高以及电导率和机械性能优异的石墨烯材料与硅材料进行复合是有效的改性方法。本文兼顾工艺成本和难度,设计并制备储锂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硅/碳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多孔、嵌入、包覆”型硅/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通过静电纺丝和后期退火的方法制备硅/碳多孔复合纳米纤维,接着进行一步电沉积工艺对其包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薄膜,制备出高性能石墨烯包覆硅/多孔碳纤维负极材料。其电化学性能优异:前三圈充电曲线高度重合,可逆性优异;在0.2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可逆容量可达1851.3 mAhg-1,库伦效率为97.5%,循环性能十分稳定;在0.53 Ag-1的高倍率下,循环300次,可逆容量可达1217.8 mAhg-1,库伦效率可达99%。(2)“多重包覆”型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通过对Si纳米颗粒进行包覆碳层,并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将其嵌入至聚苯胺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中并加以高温碳化,制备出双重包覆的碳硅复合材料(Si@C@PC)。同时还以泡沫镍为载体,使Si@C@PC在泡沫镍上原位包覆形成Si@C@PC-Ni,并对Si@C@PC-Ni进行电沉积石墨烯,形成有石墨烯保护层的三维Si@C@PC-Ni@rGO。Si@C@PC电极材料在0.5 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370圈后充/放电容量为1937.2/1965.4 mAh g-1,相比于第二圈,容量保持率约为90%。与Si@C@PC-Ni相比,Si@C@PC-Ni@rGO材料结构稳定性更加优异,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图文】:

价态,容量损失,正极材料


,...位范围内的可逆容量最高只能达到160邋mAh邋g'目前,研宄者们尝试使用改性方法比如包覆、掺杂等方法以使LiC00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W。逡逑LiMn204正极材料的主要优点是:Mn的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安全性高、逡逑回收。缺点是:理论容量不高,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的容量损失大。Jahn-Tell应是引发锰酸锂容量损失的关键因素[9]。通过对反应过程中过活性材料表面结构和元素价态的变化进行研究。Amosd等研究了歧化反应过程中LixMn2Mn元素的价态变化情况,LMO有很薄的Mn2T[Mn23+]04(Mn304)表面相的,而下表层的Li1+x[Mn2;l04相和体相Li[Mn2]04仍然保持不变(图1.2)邋[IQ]。部分金属掺杂可提高LiMn204薄膜的循环性能。P.邋Axmann通过掺杂Ni[111,逡逑正文等通过在LiMmCU中加入Zr02[12],所准备的正极材料都具有优异的容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逡逑

石墨,复合材料,气凝胶,氮掺杂


气凝胶中[14】。在此复合物中,选用的面取向(010)的薄LiFeP04纳米片具有较逡逑大的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多活性位点,并缩短了邋Li+的扩散的距离,氮掺杂的石逡逑墨烯气凝胶也促进了电子离子运输,因此具有突出的性能(图1.3)。逡逑(a)8,逦邋(b)邋105.逦逡逑3逦Pseudo-逦^-LFP@N-GA逡逑_逦—LFP@N-GA邋,逦\邋168邋mV,逦flO4邋capacitors逡逑§0LFP/c邋IU邋-邋I:;逦?逡逑(j逦|252mV^逦¥邋jQ1邋Double-layer逡逑?4逦1逦^逦capacitors逦Fuel邋ceM逡逑2:8逦3:2逦3^6逦4;0^逦1S0f逦10#逦10'逦10s逦105逡逑,t逦Voltage邋(V邋ks.邋Li*/U)逦.邋..邋Energy邋density邋(Wh/kg)逡逑(c)邋逦:逦邋(d)邋逦逡逑18邋"T邋LFP@N-GA逦—>邋16(^0邋5邋600邋.逦-?-LFP@N-GA逡逑3逦逦=*1.01邋120S邋I逦?X邋^LF0P/cerCia,逡逑桯邋K逦J邋.oti^oo逦、卜邋a、逡逑0逦T邋600邋1M0邋1800邋v逦^邋C逦灰邋?逡逑0邋逦ibii逦邋0邋¥邋i逡逑L逦」爸!邋n逦逦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丁玲;;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综述[J];电源技术;2015年08期

2 陈汝文;涂新满;陈德志;;过渡金属氮化物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4期

3 张培新;汪静伟;黄亮;张冬云;;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4年05期

4 陶华超;王明珊;范丽珍;;镁热还原法制备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J];硅酸盐学报;2013年08期

5 陈欣;张乃庆;孙克宁;;锂离子电池3d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微/纳米材料[J];化学进展;2011年10期

6 李伟平;刘顺华;段玉平;李长茂;;纳米导电聚苯胺的微观表征及其电磁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7 沙顺萍,滕祥国,李世友,马培华;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J];盐湖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铁峰;高倍率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制备及电极导电粘结剂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明珊;锂离子电池多孔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旭;锂离子电池多孔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9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29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