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导发展模型法的风机叶片接闪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15
【图文】:
电场所面临的雷击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IEC61400-24 中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德国、瑞典等处于低落雷率区的欧洲风力发电机组每年有 4-8 台遭受雷击而损坏;对于发电容量大于 450kW 的组,其叶片受损率可高达 41%,远超风电机组其它部件,如图 1.4 所示。
图 1.6 不同金属接闪器类型Fig.1.6 Different types of metal receptors运行经验总结机叶片具有偶然性,会因为地理环境、雷电流参数、风机型号、影响而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差异性,但通过大量数据总结出来的的雷电防护具有指导意义。际运行经验的总结,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叶尖是雷电易击点,雷击点往往集中在叶尖 1~5m 的区域范围内[6表面污染、受潮,或者存在瑕疵(导致几何形状不规则)的叶片,面之间的强场中,相对更容易出现电晕放电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沿海地区由于盐雾浓度大,叶片上污染受潮的情况严重,更易被雷更为严峻。因为海岸风速高,往往采用扫风面积更大、发电量更 I 级风力发电机组,因此海上风电场面临的雷击受损情况比陆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文伟;;新型雷电接闪器在35kV输电线路应用效果分析[J];电气应用;2013年09期
2 杨新培;李庆君;;接闪器的理论拦截效率[J];内蒙古气象;2006年03期
3 方敏;崔丽珍;;提前放电接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计算[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8年06期
4 康春华;张小青;陈校;;基于引雷空间理论的水平接闪器年雷击率预测方法[J];广东电力;2006年05期
5 张景颖;张展;王福忠;卜旭辉;;多针接闪器最佳针数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6年08期
6 陈仁梅;林旭东;黄声锦;;防雷装置接闪器的设计误区[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7 罗佳俊;周长江;蔡剑碧;;基于先导传播模型的化工户外装置区排放设施接闪器保护范围研究[J];电气技术;2019年11期
8 朱奎荣;;《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常见问题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16年11期
9 吴少丰;建筑群防雷接闪器的设计问题[J];广东气象;2001年S1期
10 孙作五;不采用避雷针、带的防雷接闪器[J];电气时代;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忠伟;常冬;;浅谈建筑物外部防雷接闪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小青;;一种计算接闪器受雷特性的有效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贾沛;金通;;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图纸审查要点[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0 第十三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C];2015年
4 张玉祥;;浅析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侧击雷防护[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物理防雷新技术[C];2014年
5 马玉新;马向荣;陆亚斌;郑博仁;;长北防雷系统优化升级及效果评价[A];第十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9年
6 马金福;;关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部分条款的理解和探讨[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7 贾金楼;黄国明;;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检测要素[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军平;冯永红;左飞;王海功;李云飞;;避雷针高度设计计算方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9 韦丹;李建东;李虹;王玮;田金华;杜晓宾;;关于天面直击雷防护的分析方法[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天琦;张欣;韩照全;徐彬彬;姜冰;黄鹂;;雷击建筑物时物理损害概率研究[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9 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四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突破电气;突破电气:为酷暑提供雷雨天防护[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都邦保险 梁海波;盛夏慎防雷电[N];证券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谭娜;我国高楼的防雷软肋[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雪琳;基于先导发展模型法的风机叶片接闪优化[D];西华大学;2019年
2 孙安然;屏蔽效应下的建筑群接闪器安置[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覃怡翎;现代智能建筑的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金师;呼和浩特市地区雷电防护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康春华;基于引雷空间的建筑物雷击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1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3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