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三元共混及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10:44
【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环保、低消耗、易制备等优点在新能源光伏领域备受关注,当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已超过14%。传统二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谱范围较窄,光子捕获能力较差,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三元共混及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以有效拓宽器件吸收光谱范围,将带隙不同的给体材料共混或将带隙不同的材料制备成子电池进行叠加,由于材料带隙的差别活性层对光谱吸收形成互补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谱范围,提高太阳能器件的光谱利用率。本文研究在P3HT:PC_(61)BM传统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中添加第三组分PBT-T-DPP及PTT-DTNT-DT制备三元太阳能电池研究器件性能的变化,研究叠层太阳能电池以P3HT:PC_(61)BM为底电池,顶电池的活性层为PT-DTNT-DT:PC_(71)BM以及DPPT-TT:PC_(71)BM,研究叠层太阳能器件性能的变化。首先,研究了基于P3HT:PC_(61)BM中掺入不同比例的窄带隙材料PBT-T-DPP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在加入了5%PBT-T-DPP时,能量转换率(PCE)达到最大为3.68%,相对于P3HT:PC_(61)BM二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率提高了16.46%,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密度(J_(SC)),填充因子(FF)等都达到最高,当加入浓度更高的PBT-T-DPP时,器件效率逐渐下降,添加5%PBT-T-DPP的三元聚合物器件,在短路电流条件下,其激子解离率(P(E,T))达到最高为84.37%,相比于二元聚合物电池提高了3.8%。然后,研究了第三组分为PTT-DTNT-DT的窄带隙材料掺入P3HT:PC_(61)BM的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性能。当加入20%PTT-DTNT-DT时,器件效率达到最高为4.66%,太阳能电池性能最优。如果掺杂溶度高于20%时,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逐步降低。对器件的激子解离效率进行研究,在短路电流条件下,当掺入20%PTT-DTNT-DT时,激子解离率为94.60%达到最大,高于二元聚合物电池的激子解离率90.82%。测试器件的空穴迁移率,发现当掺入20%的PTT-DTNT-DT时器件的空穴迁移率最大达到1.01×10~(-3),研究器件的表面形貌发现,当掺入20%PTT-DTNT-DT时薄膜的表面形貌最优。接下来制备叠层太阳能电池,PT-DTNT-DT,DPPT-TT为窄带隙材料,以PT-DTNT-DT:PC_(71)BM及DPPT-TT:PC_(71)BM为顶电池活性层材料,以P3HT:PC_(61)BM为底电池活性层材料,采用新型中间链接层结构为:MoO_3/Ag/PFN,使用透射率最高的MoO_3/Ag的膜厚组合为8/1.0nm,对器件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V_(OC)近似为两个子电池电压的叠加,制备出叠层太阳能电池最高电压为(1.30V),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最高为3.83%,但是,电流被限制为最小的子电池的电流密度,如果可以提高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那么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会更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窄带隙材料PBT-T-DPP及PTT-DTNT-DT为第三组分可以大范围拓宽三元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吸收光谱,三元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显著提高,制备PT-DTNT-DT:PC_(71)BM,DPPT-TT:PC_(71)BM为顶电池的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两个子电池的吸收光谱互补,可有效提高器件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4.4
【图文】:

太阳能电池,无机硅,聚合物


三元共混及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价格昂贵,而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还具有可弯曲,可卷对卷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因此,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这些优势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电池,柔性聚合物


而且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还具有可弯曲,可卷对卷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因此,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这些优势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图 1.1 无机硅太阳能电池近些年,科学界与商业界对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1980 年,科学家首次报道了单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表征,但是其能量转换效率却低于 0.1%。

太阳能电池,有机聚合物,工作原理图


三元共混及叠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并被两极电极收集形成电流。无机太阳能电池一般由 P 型半料接触,在接触界面附近形成 P-N 结,在光照条件下,产生电扩散形成内建电场,当光照时产生光生激子,很容易会分离成作用下向两极移动形成电流,如图 1.3 所示为聚合物太阳能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守征;李亚江;;微叠层复合材料的制备现状及连接难点讨论[J];航空制造技术;2013年19期

2 董万林;范业立;王迪新;;双模量复合材料叠层矩形厚板的弯曲[J];华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周次青;对称铺设各向异性叠层矩形板的非线性弯曲[J];应用数学和力学;1988年03期

4 俞月娥;火焰法叠层复合工艺与设备通过鉴定[J];印染;1989年03期

5 R.Strauch;王立伟;;叠层模具的结构和发展[J];模具技术;1989年03期

6 李杰;桑丹;王涤平;李林;;非连续连接的叠层钢梁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3年04期

7 李翠杰;唐兴荣;;钢筋混凝土单跨叠层转换结构的静力分析与比较[J];江苏建筑;2009年06期

8 张蓉;谭彬;;叠层实体原型件的误差分析及改进措施[J];电加工与模具;2006年02期

9 易剑,赫晓东,李W

本文编号:2773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73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