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智能光网络保护及恢复功能的研究与仿真

发布时间:2020-08-07 03:37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提升,电力行业在IP通信方面的业务呈现出种类繁多、变化性大、业务兼容性需求高的特点。过去电力网络通信方式以SDH光通信为主,此种光通信方式会造成带宽过度冗余、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且还有网络资源配置滞后、操作程序复杂的缺点。为满足今后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人们在IP通信技术、波分复用技术、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光网络的概念。通过引入了控制平面,使控制平面与原有技术有效的结合来实现对网络中信令、路由和链路的管理。以此,大大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生存性,使未来的电力网络运行得更加的智能、高效。论文首先在概述智能光网络的结构模型、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光网络的生存性特点,针对光网络存在的生存性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光网络保护及恢复功能的路由择优算法。此算法延续了传统最短路径算法思想的同时考虑到带宽、时间延迟等方面的限制条件,在蚁群算法和鱼群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随后,对融合算法进行了过程理论推导。最后着重对蚁群算法、鱼群算法、改进算法在执行保护及恢复过程中的路由择优功能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结合智能光网络的技术特点,使用改进后的算法在寻找网络最优路由时具有更佳的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73
【图文】:

辖区范围,清远市


部的韶关以及西部的广连,被称为“三省门户,要塞”。清远市的地形大丘陵为主,其中包括大龙云开山和北江、连江、n胦V江在这里交汇,由此形秀丽险峻的峡谷风貌,既密茂盛的原始森林,又有如湖的温泉。清远是连接角经济发达区与内地广大的“桥头堡”、是距离珠广佛核心区最近的非珠三市,区位优势明显。经过艰苦创业,清远经济社会

示意图,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 2.2 清远地区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1)光缆现状目前,清远供电局已经实现 35kV 及以上变电站、营业厅、分公司局大楼、直属单位 100%光缆连接,光缆均已光纤复合地线和全介质自承式光缆为主,部分特殊的地区采用管道光缆,总的来说光缆资源比较充裕。(2)传输网现状清远地区电力传输网采用双网络传输平面的方式进行建设,两个网络均采用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目前,清远地区的电力传输网络主要由中兴、NEC、华为、烽火等厂商的传输设备组成,通过网络分层的形式将传输网络分成骨干层(2.5Gbps)、接入层(622Mbps、155Mbps),具体见附图 1 清远地区主网传输 A网示意图、附图 2 清远地区主网传输 B网示意图。(3)综合数据网现状清远地区的电力综数网也类似于传输网的网络形式,分为骨干层和接入层,采用的是 IP over Fiber 建网技术。其中,骨干层由 5 个分公司局大楼以及 8

示意图,数据网,示意图


方式接入各个骨干层节点。整个清远地区的电力综数网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为供电局内的综合业务、财务、人力资源、营销、安全生产、网络管理等系统提供虚拟专用网络通道,并以同样的方式与省公司综数网进行联络。具体见附图 3 清远地区综合数据网联络图。(4)接入网现状清远地区的接入网主要由华为、萨基姆、中兴等几个厂家的 PCM 设备构成,目前整个清远地区接入网的 PCM 设备覆盖已经达到 100%,其中 220kV 变电站、部分 110kV变电站已经实现 PCM 设备双覆盖,冗余资源比较富裕。(5)调度数据网现状清远地区的电力调度数据网也类似于传输网的网络形式,分为骨干层(155Mbps)、汇聚层(155Mbps)和接入层(2Mbps),采用的也是 IP overFiber 建网技术,如图 2.3 所示。以清远局为核心层节点、5 个 220kV 站点和 3个县区局组成汇聚层、另外的 4 个分公司局大楼和 4 个 220kV 变电站组成接入层,三个层级之间的节点以梯级逐层的形式传输数据。清远供电局与省公司之间通过两条不同路由的链路交互调度数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剑;;解析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年11期

2 刘蕾;李思逸;王凤敏;何成峰;;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年02期

3 朱礼鹏;杨雪;吴红;;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17期

4 石际;;电力通信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6期

5 焦晓波;周雅;;智能光网络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9年09期

6 李炎;;现代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4期

7 邢宁哲;闫海峰;;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年06期

8 李晖;龚宪;;全球智能光网络的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06年09期

9 张宁;纪越峰;;智能光网络技术及其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黄靳哲;智能光网络的概念、现状及其发展[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783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83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