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聚碳酸丙烯酯聚合物在高能量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6:40
【摘要】:由于低成本、环境友好和超高的理论比容量,锂硫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储备系统之一。然而,由中间产物多硫化锂LiPSs所诱发的穿梭效应造成活性材料的不可逆损失、容量快速衰减、库伦效率低和严重的自放电等问题,是阻碍锂硫电池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采用聚合物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PPC作为环境友好的高分子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等能量存储或转换领域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还未曾被报道。另一方面,S/PAN复合物作为第二类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典型代表,因具有制备简单、硫利用率高和库伦效率高等优点,被视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锂硫正极材料。本文首先对S/PAN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工艺改进,得到了S/PAN-Y10+5;然后又通过液相溶液搅拌法得到了掺杂纳米SiO_2的PPC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溶液,进而制得G-PPC-CPE和PPC-CPE,并探究了它们在(S/PAN)/Li中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压片和前期热熔融处理的S/PAN-Y10+5复合材料具备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液态电解液组装的电池,(S/PAN)/G-PPC-CPE/Li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特别地(S/PAN)/G-PPC-CPE/Li在0.1 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仍能放出高达597.3mAh·g~(-1)_(composite)(1422.1 mAh·g~(-1)_(sulfur))的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5.0%;相比于PEO基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PEO-CPE,PPC-CPE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7.36×10~(-4) S·cm~(-1),50°C)和Li~+离子迁移数(0.86,50°C),(S/PAN)/PPC-CPE/Li在电流密度为2.0 A·g~(-1)下循环100圈仍能放出554.2(1319.5)mAh·g~(-1)_(composite)(mAh·g~(-1)_(sulfur)),容量保持率为88.3%。综上可知,PPC基聚合物电解质与S/PAN复合材料具有极好的兼容性,从而有望实现更高性能的高能量锂硫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图文】:

转换设备,锂离子电池,对比图,能量


1-1 锂硫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对比图(a)和不同电化学能量储存和转换设备的能量b)2 锂硫电池的简介2.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2 所示[12],典型的锂硫电池系统由锂负极、硫正极以及浸入有机电中的隔膜构成,属于可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 S 与来自属负极上的 Li+离子结合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逐步生成多硫化物中间Li2Sx,2≤x≤8),最终生成硫化锂(Li2S);充电时,正极上的 Li2S 首先被为多种低价的多硫化物,随后进一步氧化为高价的多硫化物,并最终氧化为的 S8。[11]充放电曲线如图 1-3 所示[12]:

电池结构


传统的锂硫电池结构图

形貌,复合物,颗粒,材料


图 3-1 S/PAN 复合物制备过程 黄色和白色的球分别代表 S 和 PAN 颗粒3.3 结果与讨论3.3.1 S/PAN 复合材料表征图 3-2 展示了不同制备工艺下 S/PAN-S5、S/PAN-Y5 和 S/PAN-Y10+5 三种复合材料的 SEM 和 TEM 图。从图(a)-(d)可以看出,相比于没有经过烧结前压片的材料 S/PAN-S5,经过预前压片的材料 S/PAN-Y5 具有颗粒更小和颗粒之间堆积紧密的形貌特点。从图(c)-(f)可以看出,经过热解前熔融混合的材料 S/PAN-Y10+5 具有颗粒间堆积更加紧密、颗粒分布更加均一的的特点。从图(e)和(f)可以看出,每个 S/PAN-Y10+5 材料的颗粒大小范围在 100-150 nm。更紧密的堆积和更小的颗粒分布结构将有利于锂离子(Li+)和电子在材料中的快速迁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睿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优势与应用浅析[J];科技展望;2016年23期

2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3 李楠楠;张忠兵;卫慧凯;王宇新;卫国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膜电极的制备方法[J];绿色科技;2013年05期

4 王风彦;屈年瑞;王洪超;;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进展及其改性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07期

5 谷芝元;鲁道荣;许明;唐慧;;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黄琳琳;景义军;;锌镍电池用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09年09期

7 魏文英;尹燕华;;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技术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8年03期

8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9 古宁宇;李超;张荣斌;;无机纳米粒子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9期

10 张记甫;桑商斌;伍秋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志刚;邓方立;解孝林;;PVDF基多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 能源高分子[C];2015年

2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3 赵延川;张丽君;许国峰;郑吉;胡金波;;以二氟烷基磺酸修饰的聚降冰片烯为基础的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阮文红;户献雷;侯高明;章明秋;容敏智;;超支化纳米二氧化硅/聚乙烯醇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袁骏飞;吴斌;胡芸;谢凯;;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范丽珍;赵淑金;南策文;;PEO-LiClO_4-SiO_2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袁芳;陈红征;汪茫;;锂离子二次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8 徐先华;潘春跃;冯庆;;PEO/LiClO_4/T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席靖宇;黄小彬;唐小真;;固体超强酸为填料的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陈作锋;姜艳霞;孙世刚;;分子筛复合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及其与负极相容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仲和;青岛能源所固态锂电池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N];中国能源报;2017年

2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张宏;我国动力电池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发取得新进展[N];科技日报;2015年

4 纪普;欧美签署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首份国际测试协议[N];科技日报;2013年

5 卓越;加拿大化学家发现电池制造新材料[N];中国能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栋;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王帅;双离子电池结构优化及储能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陈龙;固态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4 鲍俊杰;全固态锂电池用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付晓彬;通过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环糊精—高分子/锂盐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熊焕明;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电解质[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杜洪彦;二次锂电池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离子导电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王占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王严杰;Li_(1.3)Al_(0.3)Ti_(1.7)(PO_4)_3作主相和填料相的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雪莉;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及锂负极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主链液晶离聚物对PEO/PLA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2 齐菲;St-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张佳妮;M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4 姚雯;GMA-OE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锡树;PEO基固体电解质的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6 纪盼莹;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丁妍;预辐射接枝锂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8 宋有信;聚醚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9 赵亚萍;含氟类硼酸锂的PVA/PEO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10 史高健;锂电池用聚酯型聚氨酯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D];安徽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7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787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