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受体材料的设计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0-09-19 09:07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采用共轭聚合物作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器件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被视为一类很有潜力的有机太阳电池。近年来,由于在给受体材料设计、薄膜形貌调控以及器件工程方面的发展,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相对于采用小分子非富勒烯材料为受体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全聚合物太阳电池的性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效的共轭聚合物受体材料对于全聚合物太阳电池至关重要,本论文围绕傒二酰亚胺(PDI)和萘二酰亚胺(NDI)单元,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受体,探究聚合物受体材料在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中的性能。在第二章中,我们利用Sonogashira聚合方法的独特优点,采用异构单体合成了异构聚合物受体材料PA和MA。我们的研究发现对位连接的聚合物PA显示出更好的溶解性、更强的π-π堆积和更合适的共混形貌,所以基于对位连接的聚合物PA的电池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3.29%)高于基于间位连接的聚合物MA的器件的效率(0.92%)。此外,我们还合成了一系列无规共聚物,其中基于共聚物PA-M01的电池器件的效率为4.11%。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化学合成构筑了强给电子单元烷氧基噻吩,并将其引入到共轭聚合物受体材料的主链中,成功合成了新型聚合物受体材料PPDI-TO和PNDI-TO。烷氧基噻吩的引入能够有效抬升聚合物的LUMO能级并拓宽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基于PPDI-TO和PNDI-TO的电池器件分别获得2.8%和3.7%的能量转换效率。在第四章中,我们采用空间位阻更小的联呋喃代替N2200中的联噻吩,合成了新的聚合物受体材料NFu。DFT模拟显示NFu分子平面较N2200分子平面具有更小的二面角。光谱吸收显示NFu在长波区的吸收明显增强,进一步说明了NFu分子间具有强烈的π-π作用力。基于PTzBI和NFu共混制备的电池器件的效率为7.80%,说明NFu是一种有潜力的高效有机太阳电池受体材料。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B34;TM914.4
【部分图文】:

吸收光谱,太阳电池,工作机理,器件


1.2.2 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的光伏参数在光照条件下,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器件的电流密度(J)与电压(V)之间的关系图 1-2(b)所示。其中,短路电流密度(Jsc)是器件的最大输出电流密度,主要受入光强、电荷分离效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最大的光收集,活性层须具有宽的吸收光谱。开路电压(Voc)是器件处于开路时的电压值,与空穴和电子准米能级的分裂有关,Voc=1 (EFn- EFp),其中 EFn和 EFp分别是电子和空穴的准费米能级填充因子(FF)是器件最大输出功率(Pm)与 Voc和 Jsc的乘积之间的比率,由自由荷的提取和复合之间的竞争决定。FF= = ,Jmp和 Vmp(如图 1-2b)分别最大功率点处的电流密度和电压。能量转换效率(PCE)定义为 Pm与入射光输入功(Pin)之间的比率,即 PCE= ×100% = 。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智;沈丹;胡鹏;李世娟;张骁;孙晓飞;;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5年02期

2 屈扬坤;周林;肖胜雄;;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3 庄林;;利用非共价构象锁定设计小分子受体材料[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04期

4 刘晓凤;游歌云;;一类基于三蝶烯骨架的电池受体材料[J];山东化工;2018年24期

5 占肖卫;;有机硼小分子受体材料[J];物理化学学报;2019年03期

6 蔡芸皓;郭谢友;孙晓波;魏东辉;于明明;霍利军;孙艳明;;构筑扭曲傒酰亚胺单分子型电荷受体材料用于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英文)[J];Science China Materials;2016年06期

7 尹钧,任江萍,宋丽,李磊,余桂荣,师学珍;小麦不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植株再生培养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8 李勃;吴利兴;赵海涛;钟雪;梁孝渊;孟庆福;陈凤伟;肖海峰;;不同因素对玉米单倍体育种诱导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2019年01期

9 彭应全;范国莹;周茂清;吕文理;王颖;;给-受体材料系统中光致发光的峰值波长随浓度变化的理论(英文)[J];发光学报;2012年02期

10 付钰;王芳;张燕;方旭;赖文勇;黄维;;非富勒烯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受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禹泽;李永舫;朱道本;占肖卫;;新型高效光伏电子受体材料与器件[A];第二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伍W

本文编号:2822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22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