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太阳能级多晶硅定向生长工艺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5:04
   目前,光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在整个光伏行业中晶硅类太阳能电池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杂质含量低,转换效率较高,并且单晶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导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占比减少,因此需要对多晶硅品质方面进行研究来提高多晶硅市场占有率。本文以目前工业化所采用的800kg定向凝固多晶炉为模型,根据多晶硅传质传热,流体力学等理论和基本控制方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并采用专业晶体生长软件CGsim对工业化定向凝固炉进行数值分析,从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工作如下:(1)模拟了不同隔热块结构对不同长晶时期固液界面形状、氧含量、坩埚盖板上SiC、Si沉积物以及加热器消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部隔热结构下固液界面最为平坦有利于晶体生长,且固液界面氧含量平均浓度最低:顶部隔热结构下气氛中SiO含量最低,形成的SiC颗粒最少,相比原始结构下SiC沉积速率最大值降低了 16.8%;加热器上碳的总体消耗也随着隔热块的不断升高而降低,顶部隔热结构下加热器上碳消耗最低,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加热器使用寿命。在最优热场结构下,熔料阶段铺设不同厚度籽晶,对比发现:当籽晶层厚度为30mm时为晶体生长的最佳参数。(2)最优热场结构和籽晶厚度下,研究炉体压强对SiC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强增大,坩埚盖板上SiC最大沉积速率逐渐增加,熔体中SiC含量最大值随着压强增大而先增大后降低,综合考虑坩埚盖板上SiC沉积颗粒和熔体中siC含量,炉体压强为3000pa(22.5tor)左右时是晶体生长的最佳工艺参数。(3)最优热场结构、籽晶厚度、压强条件下,研究氩气流速对熔体对流形状、熔体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气流速在20-25slm时,熔体中呈现上下贯通的两个大对流,有利于杂质挥发;在20slm时熔体中温度梯度分布最均匀,最有利于晶体生长,另外,固液界面形状随氩气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氩气流速越小固液界面形状越为平缓,更有利于提高晶体品质。(4)在最优热场结构和拉晶工艺参数下,研究拉晶速率对不同长晶阶段固液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晶硅铸锭初期、后期采用低拉速,中期采用较高拉速,整个铸锭总时间变化甚微,且能够提高晶体品质。最后,与合作厂商采用优化后工艺参数和热场结构铸造多晶硅锭,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多晶硅品质较好,顶部和底部少子寿命较高,成品率也随之提高。
【学位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4.41;O782;O613.72
【部分图文】:

能源分布,前景预测,潮汐能,地热能


能源危机成为了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一次能源的慢慢枯竭和全球变暖的不??断加剧,人们需要对新能源进行不断地犮掘。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一次能源是实现能??源口J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全世界各个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图1-1是??2017年12月中国报告网对能源行业的预测,由图可知,传统能源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石油??和煤炭尤为突出,应运而生的新能源渐渐占据一定比例,而且能源驱动经济发展,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清洁的能源迫在眉睫。??100%?--??90%麵?新能源??80%?-??水电??70%?-??60%?■?蜂白??50%?-??40%?-?煤炭??30%?-?工紗兰??li?l?l?M?l?l?l?H?l?:??lggD'iges^ooo^oos1?2〇iol2〇i3l?20151202c1?202^?203012035??图1-1能源分布前景预测图??新能源领域目前包括:太阳能、潮汐能、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而在这些??新能源领域中,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是人类未来开发的重要能??源之一【|】。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超过1000GW。??欧洲欧盟委员会联合研宄中心(JRC)预测,至205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全部发??电量的25%.到2丨00年将达到64°-_。〖21,截止2丨06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3丨0GW,??并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国际上,2019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发生了新变化,2018年12月??德国第二议院通过了一系列新能源法律

前景预测,光伏,预测情况,信息网


.1111II?i??2013?2014?2C15?2016?2017?2018?2019?2020??图1-2光伏装机量前景预测图??图1-2是2018年中国产业信息网对光伏装机总量的预测情况,由图可知,我国近几年??的太阳能新增装机量占比逐步提高,每年都大幅上涨。由此可知,我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综上所述,太阳能将占据未来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1.2光伏行业发展现状??1954年美国Bell公司发明了第一块太阳能电池,至此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太阳能电池主要原理是利用太阳光的光生伏特效应,在半导体界面使光能转换成电能,其本??质是基下半导休器件的p-n结特性,在半导体材料内完成能量的转换。??截至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W。图丨-3是2018年12月集邦新能源网对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及预测,??由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还处于研发阶段

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全球,产量


■?■?40%??.1111II?i??2013?2014?2C15?2016?2017?2018?2019?2020??图1-2光伏装机量前景预测图??图1-2是2018年中国产业信息网对光伏装机总量的预测情况,由图可知,我国近几年??的太阳能新增装机量占比逐步提高,每年都大幅上涨。由此可知,我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综上所述,太阳能将占据未来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1.2光伏行业发展现状??1954年美国Bell公司发明了第一块太阳能电池,至此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太阳能电池主要原理是利用太阳光的光生伏特效应,在半导体界面使光能转换成电能,其本??质是基下半导休器件的p-n结特性,在半导体材料内完成能量的转换。??截至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W。图丨-3是2018年12月集邦新能源网对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及预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德坪,魏炳波,王武,李军,汪凤泉,朱正华;晶体生长固液界面凝固参数对振动的响应[J];人工晶体;1988年Z1期

2 沈京富,袁学易;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协同效应[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3 陶为民;;固液界面自由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4期

4 朱正华;汪凤泉;;受控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实时振动识别[J];南京工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5 何德玶,魏炳波,舒光冀,汪凤泉;振动对凝固固液界面处液相温度分布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1989年03期

6 何德坪,陈锋,舒光冀,汪凤泉;振动凝固细化晶粒的新进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6期

7 汪凤泉,朱正华,陈时雨,何德坪;凝固系统的固液界面实时识别和结构修改[J];振动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8 郭俊清;顾根大;李庆春;;温度梯度和外力场作用下的固液界面分配系数[J];金属学报;1989年03期

9 ;工程热物理所等固液界面热输运机理及调控研究获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年05期

10 朱定一;廖选茂;戴品强;;反应型固液界面能的理论表征与计算[J];科学通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轶凡;低表面张力液体下的粗糙表面固液界面边界滑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孙学贵;液态锂与固态铜和钨相互作用的原子模拟[D];湖南大学;2018年

3 齐晨;二元Cu-Ni合金固液界面性质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梁洪涛;异质铝铅固液界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郑小青;有序合金固液界面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玉凤;典型固液界面热力学与动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路鹏飞;固液界面双电层流体输运及储能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8 杨洋;合金固液界面动力学与纳米体系结构和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启檐;离子相关性与固液界面双电层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沈峻峰;玻璃/有机小分子固液界面液膜的核磁共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岩;太阳能级多晶硅定向生长工艺优化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2 王国栋;碱激发涂层材料的设计及其固液界面性能的表征与评估[D];深圳大学;2018年

3 李晓月;固液界面的离子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9年

4 董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固液界面性质研究[D];贵州大学;2019年

5 杨晓欢;水体固液界面多组分保真采样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志成;固液界面间离子液体的双电层结构与力学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7 熊朝;Mg-Al二元合金熔体中固液界面结构与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8 边义午;3英寸VGF法GaAs单晶生长过程中固液界面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7年

9 夏志国;金属固液界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方腾;金属固液界面结构及动力学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73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473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