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05:28
   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水下航行器能够执行各项水下任务,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电动力水下航行器以运行噪声低、无航迹、性能不受航行深度的影响等优点,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电池作为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的主要储能设备,其开发和监控的研究变的愈加紧迫。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作为水下航行器电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对其进行估算是水下航行器能够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实现对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使用电池测试系统对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尽管放电倍率不同,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内阻、工作电压等参数随其变化趋势一致。通过试验探究外部使用环境对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SOC的影响,从试验中发现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存在动态滞回特性。(2)基于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动态滞回特性,提出修正开路电压法用以估算静置状态下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SOC。使用传统开路电压法进行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SOC进行估算时,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静置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精度。本文通过建立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二阶电路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电池静置时间、开路电压与电池SOC的关系进行拟合,提出用修正开路电压法估算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SOC。(3)基于智能运算方法的兴起,为了实现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SOC的在线估算,基于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工作时电压发生变化,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了电池SOC与工作电压之间的关系。充放电倍率对水下航行器电池的SOC影响较大,为了使神经网络模型精确地监控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的SOC,本文建立三个神经网络模型用以估算特定放电倍率下的电池SOC,通过试验数据的训练与仿真,得到了估算误差均保持在5%以内。本文的修正开路电压法弥补了传统开路电压法监控电池SOC需要静置较长时间的这一缺点,同时神经网络法又能够实现电池SOC的在线估算,对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U674.941
【部分图文】:

水下航行器,新航线,晒盐,金属矿产资源


第 1 章 绪 论背景发展史,同样也是人类不断地探索海洋、利用海洋的历史。畏与恐惧,到在近海区域进行捕鱼和晒盐,再到海上新航线荼的进行,无一不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对海洋的探索和纪,对海洋进行保护,并且科学的进行开发已变得刻不容缓展生存的新的空间,是可利用能源、金属矿产资源、生物资。但是,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同样也出现了海洋污染现象。无论是对海洋的开发还是保护,都离不开对海洋的了从无到有及其发展,恰好响应了时代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帮测。

水下航行器,电池模型,等效电路模型


但应用到某种具体的电池SOC估算中,尚存某些亟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图 1-2 水下航行器电池模型图1-2表明了水下航行器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可分成内阻模型、戴维宁等效电路模型和PNGV模型三种,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I 等效电路模型(1)内阻模型水下航行器电池内阻是电流流过电池内部受到的阻力。其模型结构如图1-3所示[7]。图 1-3 内阻模型

模型图,内阻,模型,水下航行器


内阻模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童豪;彭星光;潘光;徐德民;;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J];宇航总体技术;2017年04期

2 高卓;汤伟江;朱云周;张喜顺;;微细光缆在水下航行器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综述[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7年06期

3 白杰;党建军;罗凯;李代金;;水下航行器闭式循环动力系统动态仿真[J];鱼雷技术;2016年06期

4 廖文献;黄兴利;刘富樯;;无人水下航行器推进器故障定位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年12期

5 贾下跖;刘可述;张孟;邓超;;无人水下航行器势场航路规划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年01期

6 王新平;党建军;;水下航行器对转涡轮机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16年04期

7 朱信尧;宋保维;徐刚;杨松林;;支撑机构驻留水下航行器着陆策略及影响因素[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8 步林鑫;舒雅;顾鑫;;无人水下航行器阻力性能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年12期

9 周军;张严;;低速变质量水下航行器操纵性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J];鱼雷技术;2016年01期

10 李成进;;仿生型水下航行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鱼雷技术;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变体全柔性翼扑动推进水下航行器设计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2 张斌;水下航行器锚泊驻留稳定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厶源;基于扰动观测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复合航迹跟踪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4 迟凤阳;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5 赵金鑫;大挂载水下航行器操纵性能分析及双体干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杨燕;水下航行器编队运动规划与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赵辉;基于水下航行器导航定位及信息融合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曹永辉;复杂环境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动力定位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黄微波;水下航行器喷涂聚脲柔性涂层的制备及减阻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袁健;网络环境下多自主水下航行器编队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浩斌;电动力水下航行器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2 王怡然;AUV水下运动建模及其状态的可视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3 周吉雄;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导航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4 苗怡然;基于参数化的水下航行器主体结构设计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5 齐佳品;高精度大量程温盐深测量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6 王绍宾;基于鲁棒控制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7 邬国权;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非接触充电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朱凌南;基于水流场多阶弯曲振型壁面振动减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杨文忠;基于水下航行器的水声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10 戴君锐;水下航行器联合操舵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2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62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