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组微通道液冷系统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车用锂离子电池组液体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循环使用次数可达 2000 次以上,可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如图 1.1 所示,锂离子电池一般是器、外壳等组成。如图 1.2 所示,,穿过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层,嵌入;在放电的工作状态下,Li+从负极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化学+4 (1 x) LiFePO xLi xe Li Fe 充电放电
穿过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层,嵌入到;在放电的工作状态下,Li+从负极脱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反+4 (1 x) LiFePO xLi xe Li FePO 充电放电图 1.1 锂离子电池组成示意图ig. 1.1 Composition diagram of lithium-ion batt
造成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单体的容量较小,因此在纯电动汽车上应用时,需要大量的单体组装成电池模块和电池包,因此热管理系统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也相对较低。(3)软包锂离子电池软包锂离子电池内部电芯所用的材料其实和传统的方形锂离子电池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两者采用外包装材料不同,软包电池使用的是铝塑薄膜,而方形锂离子电池使用的通常是铝。软包的包装材料通常分为三层:外阻层(通常由尼龙和PET 构成的外保护层)、阻透层(铝箔)、内层(多功能阻隔层)。软包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相比于方形锂离子电池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说,安全性好,当软包电池发生故障时,它会鼓气裂开,不会像方形电池发生爆炸,而且软包电池质量更轻、内阻小,电池包的比能量相比于方形锂离子电池而言提高了 25%,自放电率也比较低,能够有效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林鑫焱;陈辛波;史晶晶;;基于循环工况的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参数优化[J];汽车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2 徐晶;张彩萍;汪国秀;渠砚青;王亮;;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欧姆内阻测试方法研究[J];电源技术;2015年02期
3 孙木子;;从市场角度谈新能源乘用车[J];时代汽车;2014年11期
4 张锋;肖忠良;宋刘斌;谢峥璨;曾巨澜;;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性能[J];电源技术;2013年09期
5 姬芬竹;刘丽君;杨世春;徐斌;;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热模型和散热特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6 汤依伟;贾明;程昀;张凯;张红亮;李劼;;基于电化学与热能的耦合关系演算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状态及分布[J];物理学报;2013年15期
7 鄂加强;龙艳平;王曙辉;蔡皓;胡小峰;朱蓉甲;;动力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热模拟及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8 徐晓明;赵又群;;基于双进双出流径液冷系统散热的电池模块热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13年03期
9 袁昊;王丽芳;王立业;;基于液体冷却和加热的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英文)[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4期
10 冯旭宁;李建军;王莉;高剑;何向明;欧阳明高;;锂离子电池各向异性导热的实验与建模[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树梅;基于磷酸铁锂单体电池荷电状态的均衡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娜;锂电池化成过程中的热效应分析及散热结构设计[D];东华大学;2014年
2 梁金华;纯电动车用磷酸铁锂电池组散热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林国发;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温度场研究及散热结构优化[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8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6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