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技术的盐差能发电过程操作条件优化与能量效率评价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61;TQ028.8
【部分图文】:
表 1-2 总结了 5 种不同来源的海水理论上可提取的最大能量[18]。地球上主要河流包括:亚马逊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格伦比亚河等,考虑到世界上所有河流汇入海洋的平均排放量,可以估计河水和海水混合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25 米高的瀑布。表 1-2 不同水源最大提取能[18]Table1-2 Maximum extractable energy from the mixing of fresh waterwith saline water from different sources水源 浓度(molL-1) 理论功率 (kWhm-3)海水 0.6 0.75反渗透卤水 1.2 1.5大盐湖 8.3 10.4死海 12.5 14.1
[2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Pattle 创新性的提出反电渗析的概念。典型的 RED 工作原理是利用阳离子交换膜(cation-exchangemembranes,CEM)和阴离子交换膜(anion-exchange membrane,AEM)以交替的顺序堆叠组装而形成高盐度的流动室(HS)和低盐度的流动室(LS),如图 1-1 所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在 HS 室以相应的浓度梯度在相反的方向分别通过 CEM 和 AEM 向 LS 室扩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势能转化为电能[19]。目前,RED 未实现商业化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离子交换膜,但随着全球膜需求量的增长可能会降低生产成本。压力延迟渗透技术是另外一种盐差能提取技术,属于正渗透技术的一种,用于提取膜两侧不同浓度溶液间的能量。压力延迟渗透过程的功率密度相比于反电渗析相比要高,具有更大的发展潜质,因此本文选择压力延迟渗透技术作为研究对象[23]。
延迟渗透技术原理及特点迟渗透(Pressure Retarded Osmosis,PRO)技术是一种使不允许溶质分子或离子透过的选择性半透膜,在膜两侧设利用溶液间的渗透压差(△π)作为驱动力,水从低浓度的原S)侧向高浓度的驱动液(Draw Solution,DS)侧渗透,小于渗透压差的压力(△P)来延迟水渗透速率的膜分离-2 显示了三种正渗透过程的工作原理,当△P=0 时,在渗发的从原料液侧扩散到驱动液侧的过程为正渗透(Forw7, 28];当△P<0 时,即在原料液侧施加一定压力,水从原料速率增大,此过程为压力增强渗透(PressureAssistedOsm当 0<△P<△π 时,由于渗透压差减小,水依然是从低浓度水的渗透速率减小,此过程即 PRO 过程。渗透过程中选的影响因素,膜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过程的性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堵盘兴;;计算机辅助统计调优操作法及其应用[J];云南化工;1987年02期
2 付连成;;应用微机优化催化裂化的操作条件[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7年05期
3 唐宏青;;氮洗搭逐板计算及操作条件探讨[J];化肥设计;1988年05期
4 Hermann Stage;周勤奋;;脂肪酸的塔式分馏、纯度、能耗和操作条件[J];日用化学品科学;1988年03期
5 宋锡琴;;正构烷烃脱氢装置操作条件最佳化[J];陕西化工;1988年02期
6 张志斌,戴干策,陈敏恒;搅拌槽中气泡大小分布规律的研究[J];化工学报;1989年02期
7 李浩春,邸凌,林彬生,卢佩章;色谱谱图库的建立和使用[J];色谱;1989年01期
8 徐宝文;;一种灵活的操作条件设置与处理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9年08期
9 Gary;c.young;张近;;干燥器优化的简易方法[J];化工厂设计;1989年03期
10 孟立建;;高分辨率发光屏[J];发光快报;198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柳;基于PRO技术的盐差能发电过程操作条件优化与能量效率评价[D];天津大学;2018年
2 张照;操作条件对乙烯裂解炉内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3 宋海生;操作条件对搅拌罐内液固混合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4 潘莉;斯金纳的行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与国企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衡燕;广义操作条件下的ATR算法性能评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潘自鼎;氨(铵)在支撑液膜中的质量传递[D];福州大学;2004年
7 秦海鹏;连续竞争反应装置的效益优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郭小桐;操作条件及运行模式对超滤水处理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黄殿利;用二维模型优化“W”型裂解炉的操作条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10 杨雪;多管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研究及导向叶片优化设计[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7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