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EDTA清洗分散剂及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1:47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锅炉结垢不仅影响热效率、影响发电量还会引起锅炉炉管的局部过热,使锅炉产生红管甚至出现爆炸事故,因此对锅炉清洗是发电厂每年检修必须进行的程序,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发现,清洗过的锅炉反而更容易出现红管,因此不得不再次清洗。根据现场调研和对红管部分分析,进行锅炉清洗时清洗的垢粒子没有及时排出,沉淀在炉管的底部或拐弯处是锅炉红管的主要原因。随着锅炉容量、压力的提高和对锅炉安全运行、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对锅炉结垢的清洗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简单的酸液浸泡除垢已不能满足发电厂锅炉的要求。本论文从防止清洗的垢粒子沉积着手,利用重力沉降法、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和划痕法研究了分散剂对EDTA化学清洗垢粒子的分散性能和对锅炉用钢的缓蚀效果。最后讨论了发电厂锅炉EDTA的清洗工艺,得到以下结论:(1)所选的5种分散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AA/AMPS、PBTCA、六偏磷酸钠分散性较好的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PBTCA,在添加量为0.1-0.15wt%时分散性最好,分散性能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十二烷基磺酸钠六偏磷酸钠PBTCA。(2)三种分散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PBTCA对锅炉的化学清洗均有缓蚀作用,当EDTA浓度为5wt.%,室温条件下三种分散剂的缓蚀性在添加量为0.1%时,缓蚀率达到最大值,其中十二烷基磺酸钠的缓蚀率为30%,PBTCA的缓蚀率为57%,六偏磷酸钠的缓蚀率为65%。(3)三种分散剂中六偏磷酸钠初始成膜速度最大,约在1秒内就形成了吸附膜。十二烷基磺酸钠成膜不到2秒就会形成吸附膜,而PBTCA成膜速度最慢。(5)添加分散剂的锅炉EDTA化学清洗应采用循环法,清洗温度为85-90℃,pH在7-8之间为宜。
【学位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621.2
【部分图文】:

位能曲线,位能曲线,位能


它后又容易清洗后不剂,使这些矿物质不团聚,减少矿物质团聚对 Vander waals 引力外还有双电层的斥力。这两,对分散体系来讲,总位能决定了分散体系是末间排斥能、吸引能及总位能对颗粒之间相对引力位能影响较小时,对斥力位能影响较大,系的分散体系的斥力位能,使分散体系稳定。要位能垒足够大,粉末粒子无法越过,分散体图 1-1 位能曲线Fig.1-1 Potential energy curve

固体表面,接触角,液滴,理想平面


西安理工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一种材料的整体性能来考虑而不作为各种作用力元素的和。该程逼近法。目前最常用的也被人们认为是最权威的计算方法主三液法、Neumann 法、Fowkes 法、WU 法、Vanoss 法等[46,47]。计算固体表面能。在一理想平面(S)上(如图 1-2),如果有一相是气体,则接触角-液界面所夹的角。这里所说的理想平面是指,固体表面是组成面张力的垂直分量的作用下)和各向同性。因为只有这样的表触角,而高分子涂层则可以近似认为是理想平面。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分散剂


西安理工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相同浓度介质的试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分散剂,在指定的条件下测光值的大小,分析不同分散剂在该条件下的的分散能力。研究不同分散剂对锅炉水垢的最佳浓度于分散效果较好的分散剂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的分散剂浓度。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和划痕法研究分散剂对锅炉的缓蚀作用。EDTA 清洗工艺研究究路线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 1-3:EDTA 清洗分散剂及工艺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灿龙;陈尚;姚欣;;锅炉化学清洗方法[J];清洗世界;2017年10期

2 骆海峰;;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废水处理及回收利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8期

3 张丽;;浅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锅炉化学清洗[J];科学家;2017年12期

4 孙东罡;东平;;锅炉化学清洗过程监督的意义与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3期

5 赵欣刚;周英;;对锅炉化学清洗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1995年01期

6 徐志俊;;锅炉化学清洗质量的控制[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1998年05期

7 张延军;胡三木;;大型锅炉化学清洗质量控制[J];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2003年01期

8 沈英;王宏;;新建锅炉化学清洗监督检验的探讨及应用[J];清洗世界;2012年05期

9 李兴;;锅炉化学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探讨[J];清洗世界;2011年07期

10 刘绍银;李善风;;锅炉化学清洗过程监督的意义与要点[J];清洗世界;2011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丹;EDTA清洗分散剂及工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7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77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f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