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低温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0:1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具有高效率、零污染、模块化程度高、可持续使用等众多优点,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能源技术。传统的SOFC多以金属陶瓷(Ni-YSZ)作为支撑体,其材料成本高,结构力学性能差,难以实现机械加工等缺点严重制约了SOFC的商业化。随着SOFC低温化,以及薄膜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SOFC制备工艺不断向着高效率、高水平方向发展,电池支撑体的原材料选择范围更为广阔。将金属材料作为SOFC的支撑体,不仅能够提高阳极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实现电池快速启动,而且有利于提高SOFC的结构强度,改善机械加工性能。本文以NiO和Fe_2O_3为原始材料,采用流延-丝网印刷-共烧结-原位还原工艺制备Ni_(0.7)Fe_(0.3)合金支撑SOFC,以Ni-GDC为阳极、GDC为电解质、LSM-BSCF为阴极材料。对Ni_(0.7)Fe_(0.3)合金支撑体力学性能、与电池组件的热匹配性、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添加10wt.%和2wt.%造孔剂的支撑体采用同轴环施力方式测试断裂强度,应用双扭方法测试电池的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烧结态支撑体断裂强度为(33.41±0.55)MPa和(36.77±0.59)MPa,断裂韧性为(8.75±0.41)MPa·m~(1/2)和(9.64±0.37)MPa·m~(1/2),还原之后支撑体的断裂强度为(29.81±0.50)MPa和(32.61±0.60)MPa,断裂韧性为(11.05±0.34)MPa·m~(1/2)和(13.21±0.4)MPa·m~(1/2)。Ni_(0.7)Fe_(0.3)合金支撑体在400~900°C的平均CET为14.8×10~-66 K~(-1)与电池的阳极(Ni-GDC)和电解质(GDC)具有良好的热匹配性能,有利于提高电池结构稳定性。Ni_(0.7)Fe_(0.3)合金支撑SOFC电化学分析表明,以潮湿的H_2作为燃料,在650℃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567W·cm~(-2),相应的阻抗谱分析表明,制约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极化阻抗,以400mA 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放电测试,电池稳定运行了60h,衰减速率约为0.63mV·h~(-1);MS-SOFC经历5次氧化还原循环和三次热循环后,开路电压发生微小的变化,而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下降较多。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2.1 SOFC工作原理
        1.2.2 SOFC的发展趋势
    1.3 SOFC常见结构
        1.3.1 平板型SOFC
        1.3.2 管型SOFC
    1.4 SOFC关键材料
        1.4.1 电解质材料
        1.4.2 阳极材料
        1.4.3 阴极材料
    1.5 MS-SOFC
        1.5.1 MS-SOFC设计理念
        1.5.2 MS-SOFC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所需试剂及设备
    2.2 粉体制备
        2.2.1 GDC粉体制备
        2.2.2 BSCF粉体制备
        2.2.3 LSM-BSCF复合粉体制备
    2.3 MS-SOFC制备及工艺
        2.3.1 金属支撑体的制备
        2.3.2 单电池制备
    2.4 材料分析和表征方法
        2.4.1 物相分析(XRD)
        2.4.2 显微形貌分析(SEM)
        2.4.3 孔隙率测量(Porosity)
        2.4.4 热膨胀系数测量(CTE)
    2.5 金属支撑体的力学性能测试
    2.6 MS-SOFC 电池测试
        2.6.1 MS-SOFC电池测试装置
        2.6.2 电池电流-电压测试
        2.6.3 交流阻抗谱测试
        2.6.4 电池稳定性测试
第三章 金属支撑体稳定性研究
    3.1 金属支撑体的表征
    3.2 不同造孔剂添加量对支撑体强度的影响
        3.2.1 不同造孔剂添加量对断裂强度的影响
        3.2.2 不同造孔剂添加量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3.3 金属支撑体的热匹配性
    3.4 温度对支撑体的氧化还原行为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温MS‐SOFC的性能研究
    4.1 MS-SOFC单电池显微结构
    4.2 MS-SOFC电化学性能
        4.2.1 不同温度下的输出性能
        4.2.2 交流阻抗谱测试
        4.2.3 MS-SOFC开路电压与温度的关系
    4.3 MS-SOFC稳定性测试
        4.3.1 MS-SOFC的放电性能
        4.3.2 MS-SOFC氧化还原循环性能
        4.3.3 MS-SOFC热循环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i Shiying;He Pei;Liu Mingzhe;Xiong Chuanyun;;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07期

2 孔叶娟;武俊伟;;管式SOFC制备技术进展[J];电源技术;2013年07期

3 ;Recent Development of SOFC Metallic Interconnect[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4期

4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2008年01期

5 ;SOFC temperature evaluation based on an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2008年05期

6 ZITOUNI Bariza;BEN MOUSSA Hocine;OULMI Kafia;;Studying on the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IT-SOFC:Effect of heat source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2007年09期

7 霍海波;朱新坚;曹广益;;SOFC建模与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电源技术;2007年10期

8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of SOFC based on ARX identification model[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n International 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Journal);2007年12期

9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FC Anode, Ni-SDC Cermet[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6年01期

10 刘扬;高文元;孙俊才;;SOFC复合阴极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Mubashar Nadeem;过渡和非过渡金属氧化物对IT-SOFCs阴极性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梅;LSF基SOFC钙钛矿阴极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贾俊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热传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姜银珠;气溶胶化学气相淀积及其制备陶瓷膜燃料电池功能层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付长璟;中温平板式SOFC合金连接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乐士儒;平板式中温SOFC阳极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朴金花;中温型SOFC阴极及密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孔晓伟;以污泥高温热解气为燃料的镧钙铁铌基SOFC产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张中刚;多通道SOFC内部传递过程研究与数值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10 李娟;微纳米结构SOFC复合阴极的构筑及其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丹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优化控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万婷婷;基于质子传导的直接碳氢化合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张卫旋;低温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4 周春来;面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混合能源能量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施红玉;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模拟与结构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吴剑敏;阴极材料SrCo_(0.8)Ti_(0.2-x)Nb_xO_(3-δ)的制备及在SOFC中的性能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杨微;SOFC-HAT循环关键部件及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8 江婷;以焦炉煤气为燃料的高效SOFC-CCHP联产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刘宗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OFC系统逆动力学建模及控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芮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建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77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77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