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化合物衍生的多孔掺杂碳材料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3.36;TM911.4
【部分图文】: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逐人们探索新型高效且洁净的新能源动力技术。在诸多新兴的电催化反应体系的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燃料电池为典型代表。然而,尽管该电池技术在能源转化领域的转化率(可达 40-60%)和良好的环境效益,但想在能源市,还有一些重要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发生在质子交换氧气电还原反应(O2+4H++4e-→2H2O),由于动力学反应速率非燃料电池输出高功率的瓶颈。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 Pt 基电催应,增加氧还原反应速度,用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高效转化源稀缺、价格昂贵、易中毒,成为新能源技术大规模实用化进程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构成和工作原理[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显示出优异的氧还原电催化效果。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M-N-C 材料具有优越的氧还原催化性能。传统的非贵金属-氮-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过渡金属无机盐与简单含氮分子形成的混合前驱物或选择前驱物如金属螯合物如大环分子(如金属卟啉和金属酞菁)负载在高比表面积的导电碳载体上,然后进行热解处理,以获得分散在碳载体表面的金属-氮-碳材料[88-89]。常用的低成本含氮前体包含无机氮源(氨气、叠氮化钠)[90-92]、有机小分子(乙腈、吡咯、1-甲基咪唑等)[93-96]和含氮聚合物(三聚氰胺树脂、聚苯胺、聚多巴胺等)[97-101]。如 Jean-Pol Dodelet 课题组[91]将邻菲罗啉和醋酸亚铁,通过球磨技术将其填充在导电碳黑 BP-2000 或类沸石金属有机框架中,在 NH3等气氛中热解,制备了高效的 Fe-N-C 阴极催化材料。
以这种 Fe-N-C 材料为阴极催化剂组装的燃料电池功率最高可达 0.91 W cm-2,材料单位体积活性可达 230Acm-3。与其他氮源相比,比小分子前体更有序的含 N 聚合物可能有利于在热处理时形成更有序且更稳定的碳基活性层。Zelenay 课题组[101]使用聚苯胺(PANI)作为模板来制备掺入铁和钴的催化剂(图 1-2)。他们发现 PANI-Fe-C 催化剂比 PANI-Co-C 催化剂具有更高的 ORR 活性。在燃料电池测试中性能最好的催化剂是混合过渡金属催化剂 PANI -FeCo-C,综合了 PANI-Fe-C 和 PANI-Co-C 的优点。高催化活性源于大表面积和氧与催化剂的弱相互作用。该催化剂在 0.9V 时的动力学电流密度超过了传统 Pt/C 催化剂的动力学电流密度。催化剂在 0.5V 单电池体系中工作 40 小时后,仅保留 40%的初始电流密度。尽管催化剂具有相当好的催化性能,但催化剂活性部位的性质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电极上氧还原的电催化[J];催化学报;1988年01期
2 吴智远;周运鸿;高荣;;二氧化锰对氧还原的电催化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3 杜诚;高小惠;陈卫;;铜基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英文)[J];催化学报;2016年07期
4 王瀛;张丽敏;胡天军;;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学报;2015年04期
5 黄幼菊;李伟善;黄青丹;李伟;张庆龙;蒋腊生;;氢钼青铜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促进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5期
6 余希立;李平;郑俊生;吴云霞;周兴贵;;不同微结构纳米碳纤维电极的氧还原性能[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苗鹤;薛业建;周旭峰;刘兆平;;石墨烯基氧还原催化剂在金属空气电池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5年07期
8 陈洁;高建民;;掺杂碳材料用于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年21期
9 杨伟;陈胜洲;邹汉波;林维明;;氮掺杂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0年11期
10 赵东江;;石墨烯在氧还原反应催化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绥化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华;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氧还原历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2 曾黎明;基于氧还原和析出反应的金属复合催化剂设计和制备[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年
3 刘柏辰;氮掺杂碳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邓怡杰;高性能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张双双;非铂类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设计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7年
6 崔超男;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和氧还原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7 薛业建;金属空气电池新型锰酸镧基氧还原阴极催化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7年
8 王宇;空心、大孔氮掺杂多孔碳的合成及其气体吸附、氧还原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胡波兵;固体氧化物阴极表面氧还原反应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廖玲文;氧还原方法学及其催化剂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莹莹;含锰硫族簇基晶态材料的合成及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付佳琦;Fe_(28)多金属氧簇在显色免疫检测和电催化氧还原领域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奥灵;大环化合物衍生的多孔掺杂碳材料及其氧还原电催化性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李小江;锡磷掺杂铂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倩楠;基于纳米金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宋一博;钴(铁)氮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林智超;杂原子掺杂的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其电化学氧还原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年
8 张亨博;杂原子掺杂碳/过渡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氧还原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范宝法;铁/钴/氮掺杂碳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氧还原中的应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华若男;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铂钴氧还原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1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8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