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三相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4:05

  本文关键词:三相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控制策略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各种非线性负载的使用又恶化了电网电能质量,因此无功补偿与谐波抑制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发展。在低压场合,工业用户领域,为了避免电网的罚款,提高生产效率,工业用户对提高电能质量非常重视,因此他们对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的发展也相当关注,随着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等有源解决方案的出现,电能质量的提升效果已经十分显著,但是许多工业用户仍然不采用这两种设备,原因很简单,他们价格太高且容易出现故障(主要是直流侧电解电容和开关管)。本文针对工业用户对性价比和可靠性的要求,受到静态电容器的启发,采用一种全新的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解决方案——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这种方案没有电解电容且能够动态的响应系统的无功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抑制掉一部分谐波,成本较低,工作可靠。 本文首先对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的基本结构作了介绍,实际上它是由直接交流变换器(DACC)和薄膜无功补偿电容并联组成。接着通过传统的BUCK型DC-DC电路的工作原理类推动态电容器基本的工作原理,得出结论:通过调节动态电容器开关器件的占空比函数,使整个装置对外等效为一个可以有级调节电容器,起到无功补偿的作用。这也是动态电容器名称的由来。 接着在时域中对其建模得出基本的控制方程,并由此推知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可以工作在仅补无功工况和无功谐波复合补偿工况。两者的区别是,当占空比函数仅为常数项时,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仅补无功,而当占空比函数为常数项和某些偶次谐波之和时,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同时补偿谐波和无功。 为了实现这两种工况,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为了使动态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首先需要检测系统的无功需求,因此本文对常见的无功、谐波电流检测方法作了介绍,然后用检测到的无功电流直流分量来生成占空比函数中的常数项,并通过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实现无功补偿的可行性、有效性。 在制定无功谐波复合补偿策略时,首先介绍了虚拟正交源(VQS)和偶次谐波调制(EHM)的概念,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根据动态电容器的基本控制方程,考虑参考APF中指定次谐波电流控制的方法,采取多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指定次谐波电流控制,具体的说就是通过检测到谐波电流中的第n+1次奇谐波来控制占空比函数中第n次偶次谐波分量,最后根据制定的控制策略搭建仿真平台,分别对仅补5次,补5、7次和5、7、11、13次的工况作了详细的仿真,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根据仿真的结果,验证了BUCK型动态电容器(D-CAP)进行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动态性。
【关键词】:无功补偿 谐波抑制 BUCK电路 动态电容器(D-CAP) 虚拟正交源 偶次谐波调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引言11-14
  • 1.2 传统的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解决方案14-19
  • 1.3 本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19-21
  • 2 BUCK 型动态电容器(D-CAP)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1-28
  • 2.1 直接交流变换器 DACC(Direct AC Converter)21-23
  • 2.2 BUCK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3-24
  • 2.3 BUCK 型 D-CAP 的工作原理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3 BUCK 型动态电容器(D-CAP)动态无功补偿策略28-43
  • 3.1 引言28
  • 3.2 BUCK 型动态电容器无功补偿状态下的模型28-30
  • 3.3 无功与谐波电流检测方法30-36
  • 3.4 无功补偿控制策略36-37
  • 3.5 仿真分析37-41
  • 3.6 本章小结41-43
  • 4 BUCK 型动态电容器(D-CAP)复合补偿策略43-66
  • 4.1 引言43
  • 4.2 虚拟正交源 VQS(Virtual Quadrature Sources)43-45
  • 4.3 偶次谐波调制(Even Harmonic Modulation-EHM)[21]45-48
  • 4.4 偶次谐波调制在 BUCK 型动态电容器(D-CAP)复合补偿中的应用48-51
  • 4.5 BUCK 型动态电容器(D-CAP)复合补偿控制方法51-56
  • 4.6 仿真分析56-65
  • 4.7 本章小结65-66
  • 5 总结与展望66-68
  • 5.1 全文总结66
  • 5.2 工作展望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培,孙礼明,,孙宝奎;五相混合式步进电动机buck型驱动系统单步响应特性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7年06期

2 吴福永;高效BUCK变换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1年03期

3 朱成花,张方华,严仰光;两端稳压软开关双向BUCK/BOOST变换器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刘兴发;周挺;王胜国;;BUCK变换器的一种多环控制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6年06期

5 夏鹏;韦文生;姚云飞;崔徐佳;;一种风光组合发电系统中的BUCK电路[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王斌;邰永红;杨郑浩;;低压大电流高效率同步整流BUCK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J];航空电子技术;2013年02期

7 章赛军,杨永宏,柯建兴,李达义;电压反馈型BUCK变换器环路补偿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04年06期

8 李荣;罗晓曙;贤燕华;;三阶并联BUCK变换器的建模及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初探[J];广西物理;2006年01期

9 殷立;王顺强;;BUCK-BOOST变换器的输出能量分析及电感电容优化设计[J];自动化应用;2012年08期

10 林涛;高丽;丁元伟;;新型同步BUCK IC满足主板外设供电的挑战[J];今日电子;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进军;纪志成;;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T-S模糊建模与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尹丽云;陆益民;;BUCK变换器无静差二次型最优PID控制设计[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宇;谢品芳;罗全明;;单级BUCK-BOOST变换器实现APFC的原理及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康宗;方健;;一种用于ZVRT BUCK的零电压检测IC[A];四川省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委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涛;阮新波;;Buck类模块的输入/输出阻抗的标准化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全明;基本DC/DC变换器的组合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W

本文编号:288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8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