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降低次同步谐振风险的大型火电基地经串补线路送出规划和运行方案

发布时间:2020-11-14 16:24
   为减小大型火电基地经串补线路送出所面临的次同步谐振(subsynchronous resonance,SSR)风险,采用特征值分析法研究了发电厂侧机组型号、机组运行组合对系统电气谐振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电力网侧关站选址/串补度设置综合方案对系统SSR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同电厂采用不同型号机组、优化关站选址/串补度设置来降低系统SSR风险的大型火电基地经串补外送系统的规划方案。针对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提出通过减少运行发电机台数等运行机组组合的调整方案,来降低系统面临的SSR风险。后,通过基于PSCAD/EMTDC的电磁暂态仿真对上述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旭峥;刘世宇;姜齐荣;谢小荣;梁曦东;;紧凑型线路参数特性对次同步谐振问题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0期

2 杨煜,陈陈;伊敏—大庆500kV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分析——兼论发电机轴系共振频率[J];电网技术;2000年05期

3 刘世宇;谢小荣;王仲鸿;;我国火电基地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J];电网技术;2008年01期

4 王忠军;王林川;谢小荣;杨煜;王燕廷;;一种综合频率扫描和复转矩系数的次同步谐振风险定量评估方法[J];电网技术;2011年07期

5 郑蕤;肖湘宁;郭春林;高本锋;;伊冯/呼辽交直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1年10期

6 肖湘宁;杨琳;张丹;高本锋;李亚男;蒋维勇;;基于特征值法的次同步阻尼守恒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7 徐政;张帆;;神木电厂串补送出方案次同步谐振的计算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7年12期

8 陈武晖;毕天姝;孙欣;汪旎;刘辉;谭伦农;李正明;;次同步谐振复杂系统同型机等值[J];电网技术;2012年11期

9 陈武晖;黄杰;陈金猛;李正明;汪旎;孙欣;谭伦农;;电阻参数对次同步模态阻尼影响机制[J];电网技术;2012年12期

10 孙彦龙;班连庚;宋瑞华;项祖涛;杜宁;;采用STATCOM与SEDC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抑制措施[J];电网技术;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徐政;;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效果[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2 谢小荣;刘世宇;张树卿;郭锡玖;李英伟;;附加励磁阻尼控制抑制多模态SSR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1期

3 张东辉;谢小荣;刘世宇;杨庭志;;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推导[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4 刘世宇;谢小荣;张东辉;郭锡玖;李英伟;张涛;;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对励磁系统常规功能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7期

5 郭锡玖;谢小荣;刘世宇;李国宝;李英伟;;上都电厂SEDC提高次同步扭振阻尼的现场试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0期

6 谢小荣;杨庭志;姜齐荣;林惊涛;武云生;;采用SV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7 刘超;蒋东翔;谢小荣;洪良友;;次同步振荡引起的发电机组轴系疲劳损伤[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5期

8 王茂海;高洵;王蓓;牛四清;;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在线监测预警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6期

9 常广;赵婷;罗礼全;王毅;黄葆华;;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测试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5期

10 刘世宇;谢小荣;王仲鸿;;我国火电基地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问题[J];电网技术;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邦成;串并联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郑翔;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赵洋;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控制策略及抑制次同步谐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5 向玲;电网冲击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振动模拟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6 徐衍会;电力系统机网动态分析与安全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7 陈武晖;次同步扭振动态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8 徐英新;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与晶闸管控制装置的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高本锋;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与抑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俊;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多机系统次同步谐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忠军;SSR定量评估方法的研究及GTSDC控制特性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3 克成瑜;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史磊;基于RTDS电磁_机电混合仿真平台的次同步谐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钱华东;同步发电机异步自励磁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伟;交直流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学群;基于柔性电力技术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康君;基于附加励磁阻尼的次同步谐振抑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9 王耘;海上石油平台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魏宏;应用SV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帆;徐政;;电力系统稳定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效果[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2 韩晓琪,王怡萍,董凤宇,曹娅玲,王绍德,张凯,林立新;提高500kV电网向北京输送能力的措施[J];电力设备;2005年10期

3 吕世荣,刘晓鹏,郭强,夏道止;TCSC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6期

4 杨煜,陈陈;次同步谐振的线性化解析与阻尼系数处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3期

5 曹路,陈珩;可控串联补偿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04期

6 韩光,童陆园,葛俊,耿俊成;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年02期

7 谢小荣;刘世宇;张树卿;郭锡玖;李英伟;;附加励磁阻尼控制抑制多模态SSR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1期

8 张帆;徐政;;附加励磁阻尼控制抑制次同步谐振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23期

9 张东辉;谢小荣;刘世宇;杨庭志;;串补输电系统中次同步谐振的模态阻尼推导[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10 谢小荣;杨庭志;姜齐荣;林惊涛;武云生;;采用SV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长春;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煜尧;HVDC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及其分析软件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南加乐,陈福锋,齐军,王向兵;串补线路故障点位置的模型识别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余颖辉,张保会;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0期

3 陈铮,董新洲,罗承沐;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高压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新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4 罗伟平;;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高速线路方向保护[J];电工技术;2006年12期

5 袁红斌;张元波;崔国有;;浅谈电力系统低频振荡[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韩彦华,施围;串补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7 李林;康积涛;刘永江;张学群;;电力系统小扰动电压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电气技术;2010年06期

8 阿木古郎;;数字逻辑的数据压缩测量[J];宇航计测技术;1988年03期

9 孙建生,侯志俭,王承民;Arnodli算法在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年05期

10 陈福锋;钱国明;宋国兵;;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行波差动保护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年2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成兵;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弯扭耦合振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2 庄慧敏;基于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敏;可控串补的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黄志伟;基于非线性转子动力学的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高本锋;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与抑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6 王铁强;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共振机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远洋;串补线路的行波故障测距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欧峻彰;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串补线路故障精确定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张燕;串补线路瞬时性故障的判别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胡玉生;超高压串补线路熄灭潜供电弧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胡云花;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阻尼耦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王晓东;适用于高压串补线路的距离保护方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温荣;CVT暂态对串补线路距离保护影响及其新算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8 刘运龙;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压串补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新方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刘国平;基于Prony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与控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林宇锋;电力系统低频振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3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83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a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