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全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混合溶剂和支持电解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5:25
   随着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日益提高,开发灵活稳定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液流电池有望满足对能源高效利用的要求。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非水全有机液流电池体系,包括对电解液中溶剂、支持电解质和活性物质的优化。第二章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新型负极活性物质二苯甲酮(BP)和正极活性物质2,5-二叔丁基-1,4-二甲氧基苯(DBB)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当使用四乙基六氟磷酸铵(TEAPF6)作支持电解质、乙腈(AN)作溶剂时,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准可逆且受扩散控制,理论开路电势为2.92V。通过加入助溶剂提高DBB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以AN作主溶剂,分析了四氢呋喃(THF)、二氯甲烷(DCM)、二甲基甲酰胺(DMF)、1,3-二氧戊环(DOL)、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乙酯(DEC)作助溶剂时对电解液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助溶剂的添加改变了纯溶剂的电化学窗口和活性物质溶解度,随着含量增加,电导率不同程度地降低,黏度增大,但对DBB的溶解度明显提高;当使用DOL和AN为1:1的溶剂时,正负极活性物质扩散系数最大,可分别达到1.53-1.98×10-5和1.75-2.53×10-5cm·s-1 而使用DOL和AN为4:1的溶剂时,所测的电池开路电压达到3.12V。通过对BP引入甲基和甲氧基增大电池电势。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采用4,4'-二甲基二苯甲酮(DMBP)和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DMOBP)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开路电压提高到3.02 V和3.12V,而活性物质扩散系数下降。第三章通过两步法合成离子液体四乙基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铵(TEATFSI)作为支持电解质应用于BP|DBB全有机液流电池。分析了TEATFSI和几种常见支持电解质对电解液电导率和电极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对使用不同支持电解质的液流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阳离子对反应扩散系数影响明显;当采用自行合成的TEATFSI时,电池开路电压可达到2.95V,库伦效率、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最高,分别为97%、46%和44%,循环次数可达50次以上。同样使用TEATFSI对DMBPIDBB和DMOBP|DBB液流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和充放电研究。实验表明充放电过程中DMBP的稳定性接近并仅次于BP,而DMOBP电池放电平台较高,稳定性和循环寿命较差。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M912
【部分图文】:

消费比例,世界能源


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枯竭,因此,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的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1]。如图1-1所示,从2016年BP世界能源展望中对2035年能源种类消费??比例的预测可以发现,可再生能源预计是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均7.6%),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将由目前的4%上升至10%。其中风能提供了?50%以上的增量,??而太阳能则贡献了几乎33.4%的增量[2,3]。??风能和太阳能作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随着技术成??熟获得明显下降。然而,由于天气变化、昼夜交替和季节更迭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新能源的电力输出存在不连续、不可控和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无法直接并入??电网使用[1,4,5]。由此,大规模储能装置和技术的研究应运而生[6]。??现有大规模储能技术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两大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扬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

电化学窗口,伏安法,邻苯二甲酰亚胺,氮氧化物


2011年,Li等人报道了第一个全有机非水液流电池,在该体系中,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和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MP)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活性物质[49]。反应式图1-4如所示。实验结果显示电池的理论开路??电压为1.6V,理论能量密度为15W1VL-1。当采用NaClCM为支持电解质,乙腈??为溶剂,使用静态电池测试其充放电性能时,库伦效率在电流密度为0.35??mA/cnr2的条件下约90%。??0?0??图1-4?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和N-甲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电极反应??Figure?1-4?Schematic?of?the?reactions?of?TEMPO?and?NMP?as?the?active?species??2012年,Brushett等分别用2,5-二叔丁基-1,4-二甲氧基乙氧基苯(DBBB)??4??

二元溶液,溶剂比,摩尔体积,黏度


乙腈中的碳氮三键所具有的吸电子能力限制了一些有机活性物质的应??用,例如Wei等[55,77]人分别研究了全有机液流电池中作为阳极活性物质的9-芴??酮(FL)和MePh与乙腈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如图1-11和图1-12的降解机理??示意,氧化还原副反应造成了电池容量的损耗,降低了电池循环寿命。因此,突??破以往非水液流电池以乙腈作为单一溶剂,通过添加助溶剂并优化溶剂组成的方??法,来提高活性物质溶解度和扩散系数,并降低副反应带来的寿命折损的研宂思??路具有新颖性和可行性。??1.4| ̄■ ̄ ̄I ̄I ̄ ̄I ̄ ̄I ̄ ̄?90. ̄ ̄■ ̄ ̄I ̄■ ̄ ̄. ̄ ̄. ̄ ̄. ̄■ ̄ ̄. ̄ ̄■ ̄?_,_,_._,_,_,_,_,_._??,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奎;刘澄凡;刘德友;;溶出峰电位相近元素铅、铊和镉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 陈卫航;王德耕;;不加支持电解质测试体系电化学行为研究[J];河南化工;1993年11期

3 陈勇;刘素琴;韩慧果;刘剑蕾;;甲基磺酸和硫酸作为钒电池负极混合支持电解质[J];新能源进展;2014年04期

4 胡俊生;李越;郝苓汀;;支持电解质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电解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1年04期

5 王德耕,连春光,朱士亮;不加支持电解质条件下传递现象的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J];化工学报;1992年06期

6 周志华,胡卫东,卢文庆,周益明,薛宽宏;支持电解质对无水甲醇电氧化途径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1992年05期

7 季跃飞;魏杰;徐笑华;王东田;;电解质种类对电催化氧化降解苯酚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8 张剑荣,昝宇,杨曦,张祖训;超微电极研究——支持电解质浓度对准稳态伏安分析的影响[J];分析化学;1995年12期

9 ;一种方波极谱法同时测定铅与锡的支持电解质[J];分析化学;1972年01期

10 ;简讯[J];火炸药;198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晓芳;原位生成碘促进烯烃氧化官能团化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钮东方;CO_2和有机化合物的电催化羧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立达;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电化学方法制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翔;全有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混合溶剂和支持电解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2 李龙吉;以复合材料为支持电解质的电化学诱导C-H键活化官能团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3 罗言春;乙烯基砜与环氧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志娟;电制镁盐和支持电解质协同促进环氧化物与CO_2羧化合成环状碳酸酯[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5 翟莹雪;富里酸与几种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周巧玲;直接电氧化法合成茴香醛二甲基缩醛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金梦;零价铁电化学法还原地下水中的铬[D];沈阳大学;2017年

8 应伟丽;电化学法合成甘露醇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朱国军;二氧化碳参与的电化学有机合成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柏林洋;微量甲醛分析方法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4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884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