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热失控条件下21700型锂离子电池危险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24 06:01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民航运输安全问题,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平台,以2170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荷电状态(SOC)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包括表面温度、开路电压、电池内阻与质量损失。研究结果表明:21700型单体锂离子电池比18650型锂离子电池额定容量增加了35%,能量密度提高了20%,若出现热安全问题时会更加危险。随着SOC的增加,21700型锂离子电池发生初爆与燃爆的时间间隔缩短。当SOC为20%时,初爆与燃爆时间间隔最长,为471 s;当SOC为40%、60%、80%和100%时,初爆与燃爆时间间隔分别缩短2.5%、18.0%、26.5%和34.0%。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过程中的表面温度峰值、温升速率与质量损失均随着SOC的增加而增加。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下发生热失控时,开路电压和电池内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文章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热失控条件下21700型锂离子电池危险性分析


试验平台示意图

柱状图,热失控,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中存在3个重要温度节点(A1,A2,A3),A1为电池开始自产热的温度节点,A2为热失控起始温度节点,A3为热失控最高温度节点。文献[16]发现: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过程中,5种SOC(20%、40%、60%、80%和100%)锂离子电池的自产热起始温度A1分别为127.5 ℃、123.3 ℃、123.6 ℃、124.0 ℃和105.6 ℃,锂离子电池的自产热起始温度受SOC的影响较小。当温升速率超过8 ℃·s-1时,定义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通过分析T3温度测点数据得出:当SOC分别为20%、40%、60%、80%和100%时,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温度节点A2分别为297.71 ℃、252.20 ℃、227.37 ℃、206.49 ℃和199.00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随着SOC的增加而降低。同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温度峰值A3分别为420.66 ℃、498.36 ℃、706.85 ℃、724.01 ℃和811.55 ℃。当SOC=0%时,锂离子电池未发生热失控。将其余SOC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3个温度节点,利用Origin软件绘制百分比堆积柱状图,如图7所示。图7中,蓝色区域表示外部热源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热传递阶段,SOC对该阶段影响较小;黄色区域为锂离子电池自产热阶段,随着锂离子电池内部热量逐渐积累,热失控发生的概率增加;红色区域为热失控阶段,在该阶段锂离子电池可能随时发生热失控,且随着SOC的增加,红色区域百分比升高,表明SOC的增加使得锂离子电池危险性增加。

示意图,热电偶,平台,位置


热电偶与加热点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圆柱形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高温热失控实验研究[J]. 杜光超,郑莉莉,张志超,王栋,冯燕,戴作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0(01)
[2]热源功率对100%荷电量锂离子电池燃爆特性的影响[J]. 刘全义,吕志豪,韩旭,伊笑莹,李泽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3]18650型锂离子电池燃烧特性及火灾危险性评估[J]. 王文和,何腾飞,米红甫,秦毅,龚迎秋,汪庆升.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3)
[4]不同环境体系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J]. 刘全义,韩旭,孙中正,吕志豪.  安全. 2019(04)
[5]低压环境下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J]. 贺元骅,王春晓,王耀帅,孙强,陈现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8)
[6]锂离子电池火灾调查方法[J]. 张斌,陈克,张得胜.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10)
[7]NCM三元锂动力电池热失控研究[J]. 涂超,黄清声,王伟,张绪洋,姚银花.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8]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扩展触发条件研究[J]. 邓志彬,孙强,贺元骅.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8(05)
[9]特斯拉率先开启动力电池“21700时代”[J]. 郑丹丹.  变频器世界. 2017(08)
[10]锂电池热失控火灾与变动环境热失控实验[J]. 贺元骅,孙强,陈现涛,应炳松.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01)

博士论文
[1]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及热失控临界条件研究[D]. 黄沛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本文编号:299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299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