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锂电池硅锡合金负极的电沉积制备

发布时间:2021-02-16 21:12
  采用恒电位共沉积方法从有机溶剂中制备不同Sn含量的Si-Sn合金负极,在100 mA/cm2的电流下进行1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具有0.151 mAh/cm2的高面积比容量,比Si负极提升了7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Si-Sn合金中Sn为β-Sn,Sn颗粒的嵌入不仅使Si-Sn合金负极比电沉积Si负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提升了单位面积Si、Sn的沉积量;而且缓解了非晶Si的体积效应,从而提高了循环性能。不同Sn含量的容量曲线表明5%Sn含量的Si-Sn合金比容量最高,在500次循环后仍能保持859 mAh/g。 

【文章来源】:电镀与精饰. 2020,42(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锂电池硅锡合金负极的电沉积制备


Si-Sn合金负极的XRD结果

分布图,合金,负极,元素


Si-Sn合金负极的EDS面扫元素分布图

SEM图,负极,合金,颗粒


图3(a)~(d)为500倍下不同含量Si-Sn合金的SEM图,表明500倍下Si-Sn合金镀层呈裂开的小块状。但随着Sn含量的增加,块状Si-Sn合金呈现出更密集的状态,共沉积的Si-Sn小块间的裂纹逐渐减少。而且可以看到随着Sn含量提升,块状沉积物的表面白色锡须状物质越发明显,说明共沉积的Sn元素在共沉积的Si-Sn合金中存在形式可能是Sn颗粒。图4(a)~(d)是40000倍下的SEM图,共沉积Sn之后,原本多孔球状的负极表面会富集颗粒化的物质,结合XRD结果分析应该是Sn颗粒,而且随着Sn含量的增加,颗粒化越明显,原本只在沉积的多孔状结构表面复合的白色颗粒,逐渐变为整块镀层表面都富集着白色的锡颗粒,与500倍下观察到的表面变化基本一致。图5展示了进行了充放电循环后的Si-Sn合金的SEM图像。图5(a)为低倍下图像,与图3对比发现,Si在充放电后的体积膨胀较为明显,而且部分区域的沉积块边缘部分有粉裂的现象,说明在SiSn合金中Si仍然作为主要的活性材料,在锂电池Si-Sn合金负极中主要的脱嵌锂过程发生在非晶Si中。图5(b)为Si-Sn合金嵌锂后的高倍SEM图,与图4相比,Si-Sn合金嵌锂后的表面Sn颗粒并未有明显变化,可见密集的Sn颗粒在脱嵌锂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积效应或者结构粉裂的现象,可以推断Sn颗粒在Si-Sn合金负极材料的循环过程中能保持较好的嵌锂能力的同时,又能保持稳定的结构,缓解了Si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


本文编号:3036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036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