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东莞供电局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19 12:36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根据东莞供电局目前的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现有技术展开,从东莞供电局系统建设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在调度运行专业使用的意义和效果。通过本文研究,验证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有助于提升调度人员驾驭复杂大电网能力,决了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孤岛、接口不统一、重复建模、缺乏互动等瓶颈问题,可实现二次系统一体化。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内容,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的现状及其定位,以及东莞供电局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建设的背景。然后,通过研究东莞供电局调度系统的现状,进行了驾驶舱基本功能进行设计,从功能出发构建驾驶舱整体架构,分析建设驾驶舱系统的必要性。接着,研究驾驶舱系统的硬件设计,按照硬件配置要求进行具体的硬件网络设计部署,设计个硬件的功能。接着,研究驾驶舱的软件设计及实现,详细分析驾驶舱由智能引擎、三态应用和人机交互环境三大类功能模块设计及应用,展示驾驶舱系统的软件功能的实现方式。最后研究驾驶舱系统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驾驶舱在调度专业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驾驶舱系统应用的效益及不足。综合而言,通过本篇论文对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在东莞调度系统的应用研究,能够分析...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莞供电局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研究与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在OS2主站系统定位示意图

分式,体系,实践价值,二次系


图 2-2 分式体系图本章小结章节中核心探讨了东莞供电局电力系统现状、驾驶舱基本功能设计以及驾构。东莞地区复杂的电网结构,以及已运行使用的大量辅助性调度二次系术的应用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

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驾驶舱,方案


图 3-1 方案 1 网络拓扑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东莞地调自动化系统划分为管理信息、生产控制两个区域,其中,生产区域可分为安全 I 区和安全 II 区,满足系统的控制、非控制需求。根据安防要求驾驶舱系统硬件设计也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驾驶舱安全一区和驾驶舱安全二区大部分,驾驶舱安全一区与驾驶舱安全二区之间通过防火墙隔离。驾驶舱I区网络通过OCS防火墙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I区网络进行通信。在驾驶舱安全一区上设计部署了两台运行驾驶舱服务器、两台接口服务器和两台运行驾驶舱工作站,在驾驶舱安全二区上设计部署了两台 GIS 服务器。3.3.2 方案2 硬件搭建在OCS系统网络运行方案2设计将驾驶舱的硬件搭建在调度自动化系统里面,利用调度自动化系统原有的I区及II区网络,不另外搭建新的驾驶舱运行网络。按照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计划驾驶舱系统的所有设备都是在东莞供电局已建设的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探讨[J]. 陈凤超.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6(02)
[2]电力企业数据驾驶舱设计[J]. 卢英俊,吴清泉,张英强.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5(05)
[3]基于态势感知技术的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设计[J]. 周华锋,胡荣,李晓露,柳一兵.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07)
[4]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源端维护技术[J]. 黄凯,杨骥,顾全.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15)
[5]复杂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技术研究[J]. 汪际峰,周华锋,熊卫斌,牛振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09)
[6]异构系统间数据远程调阅的方法与实现[J]. 史金伟,杨启京,肖艳炜,吴静,严亚琦,吴昊.  江苏电机工程. 2014(02)
[7]移动管理驾驶舱离线访问研究与实现[J]. 苏凯,吴广财.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4(02)
[8]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丛乐.  通信电源技术. 2013(05)
[9]基于CIM/E的电网调度中心应用模型信息共享方案[J]. 辛耀中,米为民,蒋国栋,徐丹丹,叶飞,杜鹏.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08)
[10]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消息中间件的特性和关键技术[J]. 翟明玉,雷宝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4)

硕士论文
[1]地县一体化调度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玉琴.山东大学 2013
[2]地区电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 陈轩.上海交通大学 2012
[3]电力企业综合业务分析系统设计[D]. 吴立.北京邮电大学 2011
[4]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D]. 郭东强.山东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9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089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2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