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66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20:17
  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是电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所在,该系统的优劣决定了电厂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很多解决方案。对机炉控制回路的解耦以及中间点温度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工程实例说明。在参考国内外各种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技术的基础上,针对超临界机组的特点,研究了适合于不同网调“两个细则”考核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技术。分别有“超临界机组直接能量平衡控制技术”、“柔性多级推进式炉对机单向解耦技术”、“负荷指令滚动预测技术”、“中间点温度四象限控制技术”等多项优化技术。对直接能量平衡控制技术的调试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尤其在常规DEB(Direct Energy Balance)热量信号上叠加了风量氧量构造的热量微分信号。针对超临界机组非线性的特点,在PID(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非线性修正,并且采用动态自适应前馈和能量偏差模糊控制前馈进行综合控制。对超临界机组中间点温度控制给出了独特的四象限控制方法,在兼顾主汽压力的同时还能很好地控制中间点温度。参...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66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研究


磨煤机简化动态模型图

整体结构,模型,汽轮机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公式(3-4)的物理意义在于描述汽轮机能量平衡过程。K3ptuT为进入汽轮有效热量,Tt×dNE/dt 代表汽轮机惯性。汽轮机惯性产生的原因是:其一汽-发电机转子比较沉重,具有一定的转动惯量,DEH 系统设计有一个转速不,机组发电功率增加总要使汽轮机转速发生变化;其二是锅炉再热器具有较汽容积,当进入汽轮机蒸汽流量发生变化时会导致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压力和蒸汽压力发生变化,蒸汽压力变化会产生热惯性。公式(3-5)的物理意义在于描述锅炉管道和主蒸汽管道的压降,这一压化包括由于沿程阻力导致的压损和位重压差,公式中 1.5 次方是拟合得到多文献中将此拟合为蒸汽流量的平方关系,这显然不正确,原因是:差压和流量的平方关系,流量是指体积流量,模型中的流量显然是质量流量;这一是在封闭系统、绝热过程下推导得到的,实际上锅炉过热器吸热量占锅炉总量的 40%左右并且还有减温水大量喷入;锅炉分离器出口压力测点与机前压点存在位重差压,其数值不能反映真实的压力[12]。在 MATLAB 中构建超临界机组模型如图 3-2 所示。

炉跟机,协调控制系统,机前压力,控制机组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迅速,而燃料量对机组负荷和机前压力的响应都比较迟缓。所以,汽轮机高调门开度控制机组负荷或机前压力都能够取得优良的控制品质,而燃料量无论是控制机组负荷还是机前压力都不能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13]。某 660MW 机组炉跟机协调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如图 3-3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临界660MW机组直流锅炉蓄热系数计算[J]. 练海晴,田亮,戴云飞.  热力发电. 2015(05)
[2]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建模与一次调频[J]. 单英雷,陈洪刚,鲁叶茂,刘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3]基于改进逆向解耦的超超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J]. 江溢洋,王东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4]基于非线性内模控制的直流炉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J]. 项丹,刘吉臻,李露.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5]基于热网蓄热提升机组AGC、一次调频品质的试验研究[J]. 王建强,郑渭建,童小忠,顾伟飞.  中国电力. 2014(09)
[6]供热机组调峰性能试验[J]. 王宏伟,冯垚飞,冯林魁,谷志德,王平,张瑞山.  热力发电. 2014(04)
[7]凝结水节流参与机组发电负荷双重控制方案[J]. 刘芳,田亮.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8]补偿风电扰动的供热机组快速变负荷控制方法[J]. 刘鑫屏,田亮,王琪.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06)
[9]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建模[J]. 方彦军,王振宇,李鑫,叶向前.  热力发电. 2014(03)
[10]凝结水节流控制与经济效益分析[J]. 钱能,金生祥,王琪,赵岩,王六虎.  中国电力. 2014(03)

硕士论文
[1]60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研究[D]. 李实.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212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212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6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