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配位剂对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层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7 13:44
以含羧基化合物A或其铵盐B,又或焦磷酸钾作为辅助配位剂进行无氰电镀银。镀液的基础组成和工艺条件为:硝酸银5 g/L,丁二酰亚胺60 g/L,硼砂5~10 g/L,pH=9.5±0.5,温度20~30°C,磁力搅拌,时间30 min。研究了3种辅助配位剂对无氰电镀银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及银层光泽、结合力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合物含羧基铵盐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光亮电流密度范围为0.020~0.867 A/dm2,所得银层的光泽高达579 Gs,结合力良好,组织结构受电流密度的影响较小。
【文章来源】:电镀与涂饰. 2020,39(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别采用含羧基化合物A(a)及其铵盐B(b)和焦磷酸钾(c)作为辅助配位剂时赫尔槽试片的外观示意图
对从不同辅助配位剂体系镀液中电镀所得光亮镀银层进行热震试验,均无起泡或脱落,弯折后的镀银层也没有出现起皮、裂纹和剥落现象(见图2),说明从3种辅助配位剂体系中所得镀层的结合力均良好。2.4 辅助配位剂对镀银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从图4可知,采用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镀银层的XRD谱图中除Ag的衍射峰外,未探测到其他杂峰。随电流密度升高,各衍射峰的峰位、宽度和高度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密度对镀层结构的影响不大。在电流密度0.4 A/dm2下所得镀银层的(200)晶面的峰高出现差异可能是分析过程中的噪声所致[16]。图4 采用含羧基的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光亮镀银层的XRD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能谱单能峰快速高精度高斯函数拟合算法研究[J]. 马英杰,周靖,洪旭,周建斌,王敏,万文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8)
[2]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工艺的优化[J]. 毕晨,刘定富,曾庆雨. 电镀与涂饰. 2016(03)
[3]DMH对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的影响[J]. 杨晨,刘定富. 电镀与精饰. 2015(03)
[4]赫尔槽电沉积阴极电流密度与电势分布数值模拟计算[J]. 秦建新,陈超,任孟德,林峰,王进保. 电镀与涂饰. 2014(07)
[5]无氰电镀工艺的研究现状及解决问题的途径[J]. 何建平. 电镀与涂饰. 2005(07)
[6]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工艺[J]. 周永璋,丁毅,陈步荣. 表面技术. 2003(04)
[7]丁二酰亚胺体系光亮镀银[J]. 魏其茂. 电镀与精饰. 1983(04)
硕士论文
[1]复合配位体系无氰镀银工艺、性能及机理研究[D]. 黄帅帅.厦门大学 2018
[2]酸性无氰光亮电镀银工艺的研究[D]. 王朝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3]硫代硫酸盐镀银层制备及高温抗变色性能研究[D]. 徐小江.南昌航空大学 2016
[4]硫代硫酸盐无氰镀银层的制备及电沉积机理研究[D]. 简志超.南昌航空大学 2012
[5]烟酸双脉冲无氰电镀银的制备与工艺研究[D]. 徐晶.中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5308
【文章来源】:电镀与涂饰. 2020,39(2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图1 分别采用含羧基化合物A(a)及其铵盐B(b)和焦磷酸钾(c)作为辅助配位剂时赫尔槽试片的外观示意图
对从不同辅助配位剂体系镀液中电镀所得光亮镀银层进行热震试验,均无起泡或脱落,弯折后的镀银层也没有出现起皮、裂纹和剥落现象(见图2),说明从3种辅助配位剂体系中所得镀层的结合力均良好。2.4 辅助配位剂对镀银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从图4可知,采用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镀银层的XRD谱图中除Ag的衍射峰外,未探测到其他杂峰。随电流密度升高,各衍射峰的峰位、宽度和高度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密度对镀层结构的影响不大。在电流密度0.4 A/dm2下所得镀银层的(200)晶面的峰高出现差异可能是分析过程中的噪声所致[16]。图4 采用含羧基的化合物B作为辅助配位剂时在不同电流密度下所得光亮镀银层的XRD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能谱单能峰快速高精度高斯函数拟合算法研究[J]. 马英杰,周靖,洪旭,周建斌,王敏,万文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8)
[2]丁二酰亚胺体系无氰镀银工艺的优化[J]. 毕晨,刘定富,曾庆雨. 电镀与涂饰. 2016(03)
[3]DMH对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的影响[J]. 杨晨,刘定富. 电镀与精饰. 2015(03)
[4]赫尔槽电沉积阴极电流密度与电势分布数值模拟计算[J]. 秦建新,陈超,任孟德,林峰,王进保. 电镀与涂饰. 2014(07)
[5]无氰电镀工艺的研究现状及解决问题的途径[J]. 何建平. 电镀与涂饰. 2005(07)
[6]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工艺[J]. 周永璋,丁毅,陈步荣. 表面技术. 2003(04)
[7]丁二酰亚胺体系光亮镀银[J]. 魏其茂. 电镀与精饰. 1983(04)
硕士论文
[1]复合配位体系无氰镀银工艺、性能及机理研究[D]. 黄帅帅.厦门大学 2018
[2]酸性无氰光亮电镀银工艺的研究[D]. 王朝阳.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3]硫代硫酸盐镀银层制备及高温抗变色性能研究[D]. 徐小江.南昌航空大学 2016
[4]硫代硫酸盐无氰镀银层的制备及电沉积机理研究[D]. 简志超.南昌航空大学 2012
[5]烟酸双脉冲无氰电镀银的制备与工艺研究[D]. 徐晶.中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5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23530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