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H6桥在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6-21 09:17
  目前,中小功率单相光伏发电系统多采用非隔离光伏逆变器,以减小体积,提高效率。而非隔离型逆变器的一大技术难点在于去除隔离变压器后,需要对共模漏电流进行抑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基于H6拓扑的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展开研究。首先以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实际工程中用到的光伏电池数学建模公式,对H4桥和H6桥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工具使用的是Matlab2014a/Simulink。在并网电流控制策略方面,提出了PI+QPR控制策略,在Matlab R2014a中对提出的复合控制、PI控制、QPR控制三者的bode图进行分析,复合控制在保留了QPR无静差跟踪能力的基础之上。比单纯的PI控制具备更强的抗电网电压波动能力,同时复合控制比单纯的QPR控制具备更强的低频段信号抑制能力。最后以安徽某地的屋顶光伏工程案例为背景,将该项目中所采用的传统单相并网逆变器的具体参数作为数据,分别搭建单相全桥逆变器和H6桥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两者抑制共模漏电流的能力,验证了H6桥逆变器在中小功率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优越性,并以H6桥逆变器为核心搭建了...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H6桥在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PI+QPR 与 QPR 控制条件下电流闭环控制系统波特图

H6桥在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屋顶光伏电站该文件中给出了许多意见,首先,树立打造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重要任务,光伏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需要尽快发展,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

H6桥在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应用


单相全桥逆变器仿真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CL光伏逆变器并网电流的重复控制研究[J]. 李月芳,周皓.  电气传动. 2016(09)
[2]一种基于H6桥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J]. 康家玉,王旭,王素娥,周猛,刘甲琛.  可再生能源. 2016(08)
[3]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方法研究及分析[J]. 秦睿,甄文喜,陈一悰,马喜平,杨俊,魏博.  中国电力. 2016(08)
[4]不确定时延NCS的输出反馈鲁棒H∞保性能控制[J]. 李欣,李若琼,董海鹰.  控制工程. 2016(07)
[5]一种增强型单相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拓扑[J]. 胡森军,王金华,李武华,何湘宁,曹丰文.  电源学报. 2016(02)
[6]光伏逆变电源的并网策略与自适应控制[J]. 方如举.  可再生能源. 2016(02)
[7]LCL并网逆变器准比例谐振与网压前馈控制研究[J]. 潘嘉进,刘彦呈,孙赫男,张勤进,刘厶源.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6(01)
[8]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研究[J]. 赵良,白建华,辛颂旭,张晋芳.  中国电力. 2016(01)
[9]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技术研究综述[J]. 廖志凌,崔晓晨,熊颖杰,Jih-Sheng Lai.  电测与仪表. 2015(22)
[10]分布式光伏并网逆变器自适应控制策略[J]. 成林俞,戴瑜兴,刘红,周稳.  电力电子技术. 2015(07)

博士论文
[1]户用式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策略的研究[D]. 任碧莹.西安理工大学 2009
[2]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D]. 吴理博.清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带续流开关的中点箝位型非隔离逆变器的研究[D]. 叶海云.南京邮电大学 2016
[2]5KW非隔离式单相逆变并网的探究[D]. 董霞光.安徽理工大学 2016
[3]光伏并网电流直流分量的成因和抑制[D]. 贾丹.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分量的研究[D]. 尹亮.华东交通大学 2013
[5]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制[D]. 陈红生.华南理工大学 2013
[6]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 曾晓生.华南理工大学 2012
[7]小型离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研制[D]. 梁卓.华南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40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240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