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电网的概念与关键特征
发布时间:2021-07-06 18:17
近年来,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装备接入、负荷多元化、信息-物理高度融合等特点,且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增多,电网安全形势严峻。该文立足于我国电网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提出了"韧性电网"定义,即"能够全面、快速、准确感知电网运行态势,协同电网内外部资源,对各类扰动做出主动预判与积极预备,主动防御,快速恢复重要电力负荷,并能自我学习和持续提升的电网"。首先介绍"韧性"一词的释义和应用,简要总结国内外电力系统韧性相关概念;进而提出韧性电网的定义,并阐述其内涵和关键特征;进一步分析韧性电网的概念范畴,并阐明韧性电网与能源互联网的关系;最后探讨韧性电网领域的研究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电网在极端事件下的韧性曲线
如前所述,韧性电网具备6个关键特征,即应变力、防御力、恢复力、感知力、协同力和学习力,如图2所示。其中,应变力、防御力和恢复力是韧性电网的核心特征,分别描述电网在扰动事件前、中、后的应对能力;感知力和协同力贯穿扰动事件全过程,为提升电网应变力、防御力和恢复力提供支撑,同时也适用于电网正常运行状态;学习力是电网从事故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是韧性电网在长时间尺度中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机制。2.1 应变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转型下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 别朝红,林超凡,李更丰,邱爱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09)
[2]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发展与应对——基于韧性经济理论的分析[J]. 李强. 财经科学. 2020(04)
[3]构建国家韧性:新中国治水史的政治现象学分析[J]. 周嘉豪,徐红. 天府新论. 2020(02)
[4]电力系统的柔性、弹性与韧性研究[J]. 鞠平,王冲,辛焕海,李洪宇,江道灼,沈赋.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11)
[5]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J]. 杨挺,翟峰,赵英杰,盆海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3)
[6]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态势感知:现状与研究构想[J]. 刘权莹,李俊娥,倪明,吴亦贝,王宇,张婕,罗剑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9)
[7]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董新洲,汤涌,卜广全,沈沉,宋国兵,王增平,甘德强,侯俊贤,王宾,赵兵,施慎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9(11)
[8]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论研究框架[J]. 康重庆,姚良忠.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9)
[9]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周孝信,曾嵘,高峰,屈鲁.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7(02)
[1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J]. 鲁宗相,李海波,乔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268738
【文章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40(2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电网在极端事件下的韧性曲线
如前所述,韧性电网具备6个关键特征,即应变力、防御力、恢复力、感知力、协同力和学习力,如图2所示。其中,应变力、防御力和恢复力是韧性电网的核心特征,分别描述电网在扰动事件前、中、后的应对能力;感知力和协同力贯穿扰动事件全过程,为提升电网应变力、防御力和恢复力提供支撑,同时也适用于电网正常运行状态;学习力是电网从事故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是韧性电网在长时间尺度中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机制。2.1 应变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转型下弹性电力系统的发展与展望[J]. 别朝红,林超凡,李更丰,邱爱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09)
[2]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经济发展与应对——基于韧性经济理论的分析[J]. 李强. 财经科学. 2020(04)
[3]构建国家韧性:新中国治水史的政治现象学分析[J]. 周嘉豪,徐红. 天府新论. 2020(02)
[4]电力系统的柔性、弹性与韧性研究[J]. 鞠平,王冲,辛焕海,李洪宇,江道灼,沈赋.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9(11)
[5]泛在电力物联网释义与研究展望[J]. 杨挺,翟峰,赵英杰,盆海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3)
[6]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态势感知:现状与研究构想[J]. 刘权莹,李俊娥,倪明,吴亦贝,王宇,张婕,罗剑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19)
[7]大型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运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董新洲,汤涌,卜广全,沈沉,宋国兵,王增平,甘德强,侯俊贤,王宾,赵兵,施慎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9(11)
[8]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论研究框架[J]. 康重庆,姚良忠.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7(09)
[9]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周孝信,曾嵘,高峰,屈鲁.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7(02)
[1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J]. 鲁宗相,李海波,乔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268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26873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