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 0.8 Co 0.2 O 2 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6:45
开发高性能正极材料是当下锂电池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富镍层状氧化物LiNi0.8Co0.2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其循环性能好、污染小、比容量高、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LiNi0.8Co0.2O2在制备过程中对于氛围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因为Ni2+很难被氧化,按照一般制备LiCoO2的工艺方法合成出的LiNi0.8Co0.2O2几乎没有电化学活性,只能在O2气氛中进行反应。目前材料前驱体的煅烧工艺已经基本透明,而前驱体的制备由于合成方法、实验药品等因素的不同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因此,最终产物品质优劣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前驱体的形貌结构。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分别制备出了具有不同形貌结构的LiNi0.8Co0.2O2前驱体,继而通过形貌结构优化改性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界能源消耗量[6-13]
图 1-2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示意图, 左)充电过程; 右)放电过程。1.2.3 传统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对比:储存化学能量,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反应将其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化学电
LiCoO2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发展分析[J]. 唐文斌,王湘雄. 通讯世界. 2017(23)
[2]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高春雷. 黑龙江电力. 2013(05)
[3]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的能量分析[J]. 高飞,杨凯,惠东,李大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05)
[4]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新技术前景研究"项目咨询组,王松岑,来小康,程时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01)
[5]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研究进展[J]. 向小春,刘兴泉,刘宏基,王超,张峥.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2(05)
[6]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评价及发展建议[J]. 方彤,王乾坤,周原冰. 能源技术经济. 2011(11)
[7]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J]. 莫名月,陈红雨. 电源技术. 2011(11)
[8]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J]. 李哲,韩雪冰,卢兰光,欧阳明高.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8)
[9]动力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研究[J]. 马学美,崔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陈其慎. 地球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室温固相表面包覆技术研究[D]. 邓新荣.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06063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世界能源消耗量[6-13]
图 1-2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示意图, 左)充电过程; 右)放电过程。1.2.3 传统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对比:储存化学能量,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反应将其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化学电
LiCoO2结构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池发展分析[J]. 唐文斌,王湘雄. 通讯世界. 2017(23)
[2]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高春雷. 黑龙江电力. 2013(05)
[3]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的能量分析[J]. 高飞,杨凯,惠东,李大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05)
[4]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新技术前景研究"项目咨询组,王松岑,来小康,程时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3(01)
[5]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研究进展[J]. 向小春,刘兴泉,刘宏基,王超,张峥.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2(05)
[6]电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评价及发展建议[J]. 方彤,王乾坤,周原冰. 能源技术经济. 2011(11)
[7]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J]. 莫名月,陈红雨. 电源技术. 2011(11)
[8]动力型磷酸铁锂电池的温度特性[J]. 李哲,韩雪冰,卢兰光,欧阳明高.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8)
[9]动力锂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和投资策略研究[J]. 马学美,崔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10]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J]. 闫强,陈毓川,王安建,王高尚,于汶加,陈其慎. 地球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室温固相表面包覆技术研究[D]. 邓新荣.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0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40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