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太阳能热化学与燃料电池联合的发电系统

发布时间:2021-11-29 15:36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与燃料热化学互补的发电系统,集成了太阳能热化学燃料转化过程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单元。200~300℃中低温太阳能驱动甲醇热分解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富氢燃料(H2、CO)的化学能,产生的太阳能燃料用于驱动SOFC燃料电池进行发电,实现了太阳能及甲醇燃料的高效发电利用。同时,采用微型燃气轮机(MGT)对SOFC余热及未反应燃料进行回收,实现动力余热的高效梯级利用,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发电效率及能源利用率。设计工况下,系统发电效率达到58.24%,太阳能净发电效率为41.1%。该研究为太阳能和清洁燃料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文章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41(1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太阳能热化学与燃料电池联合的发电系统


图2太阳能反应器??Fig.?2?Solar?thermochemical?receiver/react?or??

利用率,效率,部件


ngas?and?solar?power??generation?efficiency??3.3典型日系统性能??太阳辐照随时间、季节变化明显,且与地理位??率的变化,SOFC的效率随着燃料利用率的増大而??不断提高。而燃料利用率提高导致后燃室中未利用??的燃料量减少,降低了?MGT透平的入口温度,通??过SOFC阴极的气体温度也随之降低,系统中的空??气量随之减少。随着空气流量的减少,压缩机耗功??逐渐降低,随着透平入口温度的降低和烟气量的减??少,MGT的功率降低。??图6部件效率与燃料利用率的关系??Fig.?6?Relationship?between?component?efficiency?and??fuel?utilization??燃料利用率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如图7所示,随??着燃料利用率的提高,SOFC-MGT系统发电效率不??断提高。设计工况下,系统的燃料利用率为85%,由??于未燃部分在后燃室燃烧后,通过MGT透平做功,??当燃料利用率降低时,输出功率有所下降,但范围??有限,效率变化范围在3个百分点。??00:00?04:00?08:00?12:00?16:00?20:00?24:00??时间/hh:mm??图9夏至日系统输出功率随时间的变化??Fig.?9?System?output?changes?on?summer?solstice?with?time??00??o?o??o?o??6?4??1/麗?S-K??褂衮#驷赍较韶医-K??4?2?0?8?6??.4.4.4.3.3??52??

特性图,太阳,辐照,特性


2632??工程热物理学报??41卷??置、周围环境等息息相关,选取冬至和夏至两个典??型日,对系统性能进行变辐照分析,得到典型日下??系统能董输入与储能之间的关系。典型日下太阳直??射辐照强度变化如图8所示,由于太阳入射方向与??镜面法线方向存在夹角,产生余弦损失.不同时刻、??不同季节余弦损失也各不相同。研究中太阳能集热??器南北布置,受到太阳方位角的影响,冬季太阳余??弦损失较大。与此同时,测试地点位于北半球,冬季??太阳辐照时间短且辐照强度弱,导致太阳能热化学??反应产物不能满足SOFC-MGT的需求,需要对合??成气先储存再利用。夏季太阳辐照充足时,产生的??合成气量过量,能够满足SOFC需求,多余部分进??行储存。??00:00?04:00?08:00?12:00?16:00?20:00?24:00??时间/hh:mm??图8典型日太阳辐照特性??Fig.?8?Solar?irradiation?characteristics?on?two?typical?days??夏至日,一天内系统发电量与太阳能净发电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9所示,在夏至,7:00-15:00期??间太阳辐照充足,太阳能热化学甲醇分解产生的合??成气能够满足SOFC的满负荷运行,同时会有合成??0.501 ̄1 ̄ ̄1 ̄ ̄1 ̄■ ̄1 ̄■ ̄ ̄I—??0.5?0.6?0.7?0.8?0.9?1.0??燃料利用率t/f??图7燃料利用率对合成气发电效率和太阳能发电效率的影响??Fig.?7?Effect?of?fuel?utilization?rate?on?syngas?and?solar?power??generation?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太阳能热化学与化学回热联合的冷热电系统[J]. 刘泰秀,隋军,刘启斌,刘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9)
[2]SOFC—联合循环系统性能分析[J]. 赵洪滨,杨倩,江婷,杨微.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4(05)



本文编号:352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52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