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刀高压脉冲电源的关键技术研发及电磁靶向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8:15
纳米刀作为一种肿瘤消融新技术,凭借其微创、靶向治疗与非热消融等优势,已在胰腺、前列腺等部位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纳米刀原理是基于高压脉冲电场的细胞穿孔假说,纳米刀产生的高压脉冲电场施加于细胞后,引起细胞膜穿孔,膜穿孔到一定程度后引发细胞崩解死亡,从而达到肿瘤消融效果。现阶段临床使用的纳米刀都来自进口,还没有国产纳米刀投放临床,因此国内纳米刀研发工作亟待突破。基于此,本文对纳米刀高压脉冲电源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并对于纳米刀机理进行进一步探索。通过动物实验建模,探索纳米刀电磁特性与靶向治疗协同效应。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纳米刀高压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在电路模块中实现“市电输入——整流滤波—DC-DC电路——推挽逆变——倍压整流——脉冲波生成电路——脉冲波输出”电路设计。在控制模块中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控制电路驱动信号、对电路进行报警检测并控制输出。最后,样机实现输出电压0—600V可调,输出频率500Hz—1000Hz可调、脉冲组内输出脉冲个数5个—42个可调、输出脉冲宽度10us—50us可调的脉冲波输出。2)本文基于示波器Horizontal模块设计了脉冲波输出...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磁性纳米粒子穿过细胞膜运动过程??1.2国内以及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高压脉冲手术系统方案设计??2.1.1高压脉冲电源系统框架设计??如图2.1所示,高压脉冲电源系统只接受市电供电,市电为220V交流电压经过AC-DC电??路整流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由DC-DC电路进行调压,输出电压幅值可??调节的直流电压,本文高压脉冲电源系统,通过PWM调制方式来调节DC-DC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从而控制输出脉冲电压的幅值。之后该直流电压通过DC-AC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压。因为本文设计高压脉冲电源,所以逆变后的交流电需要进一步的升压,升压整流??后通过MOS管开关,输出脉冲电场。本高压脉冲电源系统设计在DC-DC电路调压后,对于输??出的电流以及电压进行采样,并设计反馈电路来实现该电路系统的过流保护作用及调压稳压??作用。本高压脉冲电源系统采用单片机与FPGA相结合来实现PC端数字化控制,通过PC端内??控制程序的修改
全波整流电路要求整流二极管承受输入电压两倍的,这对整流二极管耐压要求很高,所??以通常用于低电压的电路设计,本次电路设计目的为高压脉冲电源,全波整流电路明显不适??用。桥式整流电路则是由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组成结构为两两对接。如图2.?2所示,当输??入的交流电电压为正半周时,D2、D4导通,Dl、D3截止,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电阻RL处上??正下负;当输入的交流电电压为负半周时,原本导通的D2、D4断开,Dl、D3导通,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电阻RL处依旧上正下负,这样无论输入交流电电压处于负半周还是正半周,输??出电压方向都不变。由于该电路设计特性,桥式整流电路具有电流利用率高、输出电压波动??小、对整流二极管耐压值的要求相对低等优点,电路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图2.2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2.2.1.2?AC-DC电路设计??1)整流电路选择??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性纳米颗粒Fe3O4@PEI介导靶向自杀基因联合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 袁晨燕,安艳丽,王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8(09)
[2]血栓靶向递药系统研究进展[J]. 王松立,王睿峰,谢操,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07)
[3]基于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组织电穿孔动态过程分析[J]. 姚陈果,刘红梅,董守龙,赵亚军,吕彦鹏,马剑豪. 高电压技术. 2018(02)
[4]新型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姚陈果. 高电压技术. 2018(01)
[5]基于阻抗谱的脉冲电场诱导兔肝脏组织不可逆电穿孔程度评估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 姚陈果,赵亚军,董守龙,Suyashree Bhonsle,吕彦鹏,刘红梅,马剑豪,Rafael Davalos. 高电压技术. 2017(08)
[6]基于MOSFET的纳秒级全固态脉冲源设计[J]. 李玺钦,吴红光,栾崇彪,肖金水,谢敏,李洪涛,马成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04)
[7]脉冲电场下肿瘤细胞的窗口效应(英文)[J]. 王岳,周笑阳,李业凤,孙久勋,杨宏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1)
[8]微波消解-ICP-MS测定动物血清和组织器官中的微量银元素[J]. 袁君杰,谢幼专,韩辰,孙伟,张凯,赵杰,卢霄,卢建熙,任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9)
[9]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J]. 魏丽莎,季艳霞,康振桥,郑爱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4(01)
[10]肿瘤干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乔明曦,张晓君,巴爽,胡海洋,赵秀丽,陈大为. 药学学报. 2013(04)
硕士论文
[1]基于磁性有序介孔碳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 杜晶磊.山西医科大学 2018
[2]新型纳米金磁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在重大人畜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D]. 吕淑丽.青岛科技大学 2018
[3]HITPERM纳米合金的中频磁脉冲处理效应及其性能研究[D]. 朱建宇.东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8951
【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磁性纳米粒子穿过细胞膜运动过程??1.2国内以及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高压脉冲手术系统方案设计??2.1.1高压脉冲电源系统框架设计??如图2.1所示,高压脉冲电源系统只接受市电供电,市电为220V交流电压经过AC-DC电??路整流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该直流电压由DC-DC电路进行调压,输出电压幅值可??调节的直流电压,本文高压脉冲电源系统,通过PWM调制方式来调节DC-DC电路输出电压幅??值从而控制输出脉冲电压的幅值。之后该直流电压通过DC-AC逆变电路,将直流电压逆变成??交流电压。因为本文设计高压脉冲电源,所以逆变后的交流电需要进一步的升压,升压整流??后通过MOS管开关,输出脉冲电场。本高压脉冲电源系统设计在DC-DC电路调压后,对于输??出的电流以及电压进行采样,并设计反馈电路来实现该电路系统的过流保护作用及调压稳压??作用。本高压脉冲电源系统采用单片机与FPGA相结合来实现PC端数字化控制,通过PC端内??控制程序的修改
全波整流电路要求整流二极管承受输入电压两倍的,这对整流二极管耐压要求很高,所??以通常用于低电压的电路设计,本次电路设计目的为高压脉冲电源,全波整流电路明显不适??用。桥式整流电路则是由四个整流二极管组成,组成结构为两两对接。如图2.?2所示,当输??入的交流电电压为正半周时,D2、D4导通,Dl、D3截止,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电阻RL处上??正下负;当输入的交流电电压为负半周时,原本导通的D2、D4断开,Dl、D3导通,使得输??出电压在负载电阻RL处依旧上正下负,这样无论输入交流电电压处于负半周还是正半周,输??出电压方向都不变。由于该电路设计特性,桥式整流电路具有电流利用率高、输出电压波动??小、对整流二极管耐压值的要求相对低等优点,电路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图2.2桥式整流电路原理图??2.2.1.2?AC-DC电路设计??1)整流电路选择??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磁性纳米颗粒Fe3O4@PEI介导靶向自杀基因联合磁流体热疗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 袁晨燕,安艳丽,王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8(09)
[2]血栓靶向递药系统研究进展[J]. 王松立,王睿峰,谢操,陆伟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07)
[3]基于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组织电穿孔动态过程分析[J]. 姚陈果,刘红梅,董守龙,赵亚军,吕彦鹏,马剑豪. 高电压技术. 2018(02)
[4]新型复合脉冲不可逆电穿孔治疗肿瘤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姚陈果. 高电压技术. 2018(01)
[5]基于阻抗谱的脉冲电场诱导兔肝脏组织不可逆电穿孔程度评估新方法的实验研究[J]. 姚陈果,赵亚军,董守龙,Suyashree Bhonsle,吕彦鹏,刘红梅,马剑豪,Rafael Davalos. 高电压技术. 2017(08)
[6]基于MOSFET的纳秒级全固态脉冲源设计[J]. 李玺钦,吴红光,栾崇彪,肖金水,谢敏,李洪涛,马成刚.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7(04)
[7]脉冲电场下肿瘤细胞的窗口效应(英文)[J]. 王岳,周笑阳,李业凤,孙久勋,杨宏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1)
[8]微波消解-ICP-MS测定动物血清和组织器官中的微量银元素[J]. 袁君杰,谢幼专,韩辰,孙伟,张凯,赵杰,卢霄,卢建熙,任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9)
[9]肿瘤靶向纳米制剂研究进展[J]. 魏丽莎,季艳霞,康振桥,郑爱萍.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4(01)
[10]肿瘤干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乔明曦,张晓君,巴爽,胡海洋,赵秀丽,陈大为. 药学学报. 2013(04)
硕士论文
[1]基于磁性有序介孔碳靶向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 杜晶磊.山西医科大学 2018
[2]新型纳米金磁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在重大人畜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D]. 吕淑丽.青岛科技大学 2018
[3]HITPERM纳米合金的中频磁脉冲处理效应及其性能研究[D]. 朱建宇.东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4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54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