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基于微米氧化铁的LiFePO 4 /C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1 21:03
  文章以微米级氧化铁为原料,通过前驱体预处理合成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合成的磷酸铁锂材料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球磨时间对浆料粒径的影响,分析了前驱体预处理对合成产物性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以微米氧化铁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制备得到的LiFePO4/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明显改善,0.2C和1C条件下,放电容量较之前驱体未处理样品分别提高了22.5%和27.3%,合成样品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在于前驱体预处理降低了二次团聚体粒径。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7(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微米氧化铁的LiFePO 4 /C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图1前驱体干燥料和二次喷雾干燥料的TG-DTA

微观形貌,样品,磷酸铁锂,前驱体


完善,因此不产生吸热峰;而直接对原料混合前驱体干燥料进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在200℃和730℃左右出现2个强吸热峰,分别对应着原料及添加蔗糖的分解温度和磷酸铁锂相生成温度,该磷酸铁锂晶相生成温度实际上从650℃以后就开始了,这也验证了LFP2工艺路线中670℃下保温7h能形成磷酸铁锂相的事实。图1前驱体干燥料和二次喷雾干燥料的TG-DTA2.3样品XRD分析选择样品LFP1、LFP2和市售产品LFP3进行XRD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图2样品的XRD对比由图2可看出,3种样品均出现相同的磷酸铁锂特征峰,与JCPDS(83-2092)的特征峰相吻合,在40.2°处均未出现Fe2P杂相峰,这与氧化铁工艺采用较低的烧结温度有关(烧结温度一般不会超过780℃)。但LFP2样品的主要衍射峰要强于LFP1样品,表明LFP2样品的晶型生长得更完整,这可能与相同烧结温度下烧结样品的粒度不同有关,小粒径样品烧结得更透彻,更利于晶型生长。2.4样品的SEM分析针对LFP1和LFP2的烧结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对比,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LFP1烧结样品的粒径基本上在2μm以上,粒径明显比LFP2大,原因是经过预烧后的前驱体的硬度要明显比原料硬度小,所以在对LFP2的前驱体进行研磨时,预烧料粒度降低明显,再加之添加的蔗糖在碳化分解后能有效阻止烧结过程中的粒子二次团聚,最终导致LFP2烧结样品的粒径为0.5~1.0μm,且分布较均匀。图3LFP1和LFP2烧结样品

样品,成分分析,照片


品烧结得更透彻,更利于晶型生长。2.4样品的SEM分析针对LFP1和LFP2的烧结样品进行微观形貌对比,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LFP1烧结样品的粒径基本上在2μm以上,粒径明显比LFP2大,原因是经过预烧后的前驱体的硬度要明显比原料硬度小,所以在对LFP2的前驱体进行研磨时,预烧料粒度降低明显,再加之添加的蔗糖在碳化分解后能有效阻止烧结过程中的粒子二次团聚,最终导致LFP2烧结样品的粒径为0.5~1.0μm,且分布较均匀。图3LFP1和LFP2烧结样品的SEM照片2.5样品成分分析为了对比分析实验合成样品与国内成熟氧化铁工艺路线产品的区别,分别取LFP2合成样品和LFP3、LFP4国内两家该工艺路线的磷酸铁锂产品进行EDS测试分析,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见表2所列。从表2可以看出,LFP2中Mg和Al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0%和0.69%,而LFP3中两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对于LFP2来说,Mg元素是合成过程中添加的掺杂元素,而Al元素则是微米氧化铁原料中本身含有的,该元素的存在并没有影响最终产品的电化学性能,相反可能对合成最终产物起到掺杂的效果,提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LFP3中含有的Mg、Al元素是否是掺杂元素亦或是原料中带入的,本文不得而知;LFP4中并没有金属杂质元素,说明该产品没有采用元素掺杂进行改性。130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与电性能研究[J]. 胡国荣,童汇,张新龙,彭忠东,胡国华.  电源技术. 2007(03)
[2]高密度球形LiFePO4的合成及性能[J]. 雷敏,应皆荣,姜长印,万春荣.  电源技术. 2006(01)
[3]Synthesis of LiFePO4/C composite electrode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J]. 胡国荣,高旭光,彭忠东,陈召勇,谭显艳,禹筱元.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5(04)
[4]锂离子蓄电池新型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J]. 唐致远,韩彬,王健英,高飞.  电源技术. 2005(08)



本文编号:3600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600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