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输入电压前馈型三环控制Buck变换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0:16
  为了提高Buck变换器的输入与输出电压响应速度、稳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输入电压前馈+平均电流反馈+输出电压反馈型三环控制方式。在基于峰值电流反馈型的V2C三环Buck变换器基础上修正了拓扑结构:引入输入电压前馈环节,修正双电压反馈型为电压前馈+电压反馈型,改进峰值电流反馈型为平均电流反馈型,形成了新的三环控制方式的Buck变换器拓扑结构;通过分析工作原理和推导有源-无源开关对等效模型,构建了整体小信号模型,获得了传递函数;采用Pspice软件搭建模块与编程,将新型三环控制方式与峰值电流型V2C三环控制方式进行时域、频域对比仿真分析验证,表明提出的三环控制方式其输入与输出电压响应速度、稳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均优于后者。 

【文章来源】:电源技术. 2020,44(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输入电压前馈型三环控制Buck变换器研究


图3?SPDT的小信号模型??05??2020.8?Vol.44?No.8??

电路图,工作机,开关电路,端口


本文采用开关元件平均法进行建模分??析。??动态分析是研究DC-DC功率变换器的一个关键领域,为??了便于分析,将变换器进行模块化分组,分为三个功能模块:??功率级模块、PWM模块和控制反馈模块。本文着重对PWM??模块,即有源-无源开关对模块进行了小信号模型等效,然后??将三个功能块的小信号模型进行功能整合,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模型。??2.1有源-无源开关对的等效模型构建??建模中,将功率管S与二极管Q组成的有源-无源开关??对,看作一个SPDT(单刀双掷)开关,如图2(a)的虚线框所示。??占空比用(i表示,开关周期用rs表示。DC-DC变换器的导通??模式有两种[11]:连续导通模式(CCM)和断续导通模式(DCM),??本文研究的Buck变换器小信号模型仅考虑了?CCM。使用开??关函数<?,定义在导通期间d7;为1,关断期间(1-句7;为0,??有:??q:??dTt??(i)??'h??(a)有源“无源开关对?(b)等效SPDT开关物理模型??图2?SPDT开关电路??由有源-无源开关对的端口工作机理且假设电路变量不??偏离其局部的平均值有:??Kd?(2)??l=ld?(3)??式(2)、(3)的电路方程与双绕组变压器的电路方程一致,即??占空比d可看作是变压器的原边-副边的匝数比,于是SPDT??可等效为双绕组变压器。式(2)、(3)中引入交流小信号,忽略二??次高阶项,分离出交流变量信号,得到小信号表示为:??^?=?+?(4)??l=lJ?+?Dic?(5)??则得到如图3所示的等效小信号电路模型。??构建Buck变换器S域小信号模型,如图4所示。??令

波形,前馈,变换器,输入电压


误差放大器??(a)拓扑结构??时,??钟??0?_??Kt??Vp?!??oh?ii?ii?>f??(b)控制波形??图1?输入电压前馈型三环控制Buck变换器??Buck变换器构建了小信号模型,详细推导了变换器中有源_??无源开关对的等效模型,求出了相关传递函数;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时域、频域仿真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输入电压前馈??型三环控制方式能够显著提升Buck变换器的输人电压突变??响应速度、负载突变响应速度、输出电压稳压精度及达到较好??的抗干扰目的。??1输入电压前馈+平均电流反馈+输??出电压反馈三环控制Buck变换器??1.1拓扑设计??图1(a)为本文提出的输人电压前馈型三环控制拓扑结构。??虚线框①为引人的输人电压前馈环节,即把输人电压信号,进??行前向反馈控制;虚线框②将W组合型三环控制方式反馈??回路中的峰值电流反馈改为平均电流反馈;虚线框③为仅采??用Vt组合型三环控制方式中的一个输出电压反馈环节,由??此获得了一种输人电压前馈+输出电压反馈+平均电流反馈??的三环控制方式。??1.2工作原理??在每个时钟周期开始时,时钟信号使锁存器复位,功率开??关管S导通,此时外部反馈电路开始工作,采集输出电压信号??V。,?V。与参考电压VW比较后经误差放大器输出误差信号V,,??然后■与采集的电感电流信号V,相减后经电流积分器输出??信号匕,匕信号与前向输入电源电压信号%经过一个信号??处理器后输出脉宽信号%,控制功率开关管S的导通与关断。??与常规的VT三环控制方式相比,本文的信号采集处理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将输入电压信号进行前向反馈,减小了输入电??压经后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环路的建模综述[J]. 周国华,冷敏瑞,李媛,田庆新,邓伦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01)
[2]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统一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及稳定性研究[J]. 王瑶,许建平,周国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9)
[3]基于V2控制方法双Boost-Buck单一逆变器的风光储分布并网/孤岛离网控制模式[J]. 希望·阿不都瓦依提,晁勤,王筱.  电工技术学报. 2016(22)
[4]阻抗源电流型变流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J]. 李大飞,郭文勇,全生财.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6(08)
[5]V2控制Buck转换器的预测无差拍控制器设计[J]. 陈晨,童乔凌,张侨,闵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6]恒定导通时间电容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研究[J]. 张希,沙金,徐杨军,许建平,陈兴.  电工技术学报. 2015(23)
[7]开关变换器调制与控制技术综述[J]. 周国华,许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06)
[8]V2C控制Buck变换器稳定性分析[J]. 周国华,许建平,米长宝,金艳艳.  电工技术学报. 2011(03)



本文编号:3626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3626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