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福清市10kV城市配电网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3:03

  本文关键词:福清市10kV城市配电网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国家电网公司于1999年大力度全面开展第一批农网升级改造工作以来,电网网架结构接线从最初的单辐射无联络到手拉手供电,单联络发展到如今的多分段多联络,呈现出联络日益增多,网架日益复杂的配电网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电缆网的发展以及大容量用电负荷商住一体小区的普及,开闭站、配电站间的联络越来越多,大片区域的配电网相互联络,导致出现单条馈线多联络现象,同时由于部分10kV馈线运行负载率高、新建电力线路走廊施工难度大等原因,造成出现“假联络”现象。因此为了简化运行、降低维护量、在配电网建设规划前期时重点对配电网网架联络现状及规划方向进行专项阐述,应在不降低安全可靠和配网负载率水平的前提下化简网络结构、节省投资,消除“假联络”现象,提高转供电能力。lOkV配电网网架联络能力关系到整体配电网转供电能力以及供电故障应急恢复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判定配电网网架结构是否坚强的重要指标,发挥着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加强系统供电能力的关键作用。作为优化配电网网架架构的主要评定指标的线路“N-1”校验率,可直观的反映目前现状配电网的转供电能力,暴露联络薄弱环节、线路瓶颈问题,通过提升该指标参数,可有效优化网架结构,简化配电网运行方式,从而建设坚强的配电网网架结构。本文通过对福清市配电网网架架构联络情况,馈线分段、运行电流以及负荷性质等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依托主网新增电源布点,结合新增用电负荷规划,根据不同用电性质,分区域开展对其供电区域的网架结构进行研究及建设分年度规划,将提高线路“N-1"校验率作为优化配电网网架架构的主要评定指标,分年度制定线路“N-1”校验率建设目标,实现消除现状薄弱供电网架结构,提高线路“N-1”校验率,从而实现福清市配电网网架优化工作。
【关键词】:配电网 网架 N-1 规划 联络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727.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0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7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7-9
  • 1.2.1 国内状况7-8
  • 1.2.2 国外状况8-9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9-10
  • 第二章 现状配电网分析10-20
  • 2.1 福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0-12
  • 2.1.1 地区总体情况10-11
  • 2.1.2 经济社会情况11-12
  • 2.1.3 经济社会发展12
  • 2.2 配电网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12-20
  • 2.2.1 供电区概况12-13
  • 2.2.2 主网变电站情况13-15
  • 2.2.3 10kV配电网现状15-17
  • 2.2.4 配电网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及存在问题17-20
  • 第三章 电力需求分析20-35
  • 3.1 各片区地理、负荷、电源分布特征分析20-25
  • 3.2 负荷预测25-32
  • 3.2.1 负荷增长趋势分析25-26
  • 3.2.2 负荷特性分析26-27
  • 3.2.3 客户用电及其历史增长趋势分析27-28
  • 3.2.4 客户报装及其发展情况28-30
  • 3.2.5 负荷特性分析30
  • 3.2.6 最大用电负荷预测30-32
  • 3.3 配电网目标32-35
  • 3.3.1 供电区域划分32
  • 3.3.2 配电网目标32-33
  • 3.3.3 规划重点33-35
  • 第四章 中压配电网网架建设研究35-60
  • 4.1 中压配电网络网架结构规划35-43
  • 4.2 各片区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3-53
  • 4.2.1 中心城区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3-46
  • 4.2.2 东张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6
  • 4.2.3 高山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6-47
  • 4.2.4 海口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7-48
  • 4.2.5 江阴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8-49
  • 4.2.6 镜洋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49-50
  • 4.2.7 龙田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50-51
  • 4.2.8 三山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51-52
  • 4.2.9 渔溪镇中压配电网络规划52-53
  • 4.3 片区中压配电网规划效益分析案例53-60
  • 4.3.1 渔溪片区案例53-55
  • 4.3.2 龙田片区案例55-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英;网架结构分析方法的简介[J];低温建筑技术;2001年04期

2 刘开国;正交正放索网架结构的分析[J];空间结构;2003年03期

3 赵五一;;网架问答[J];建筑工人;2003年04期

4 杨成刚;网架结构计算原则的探讨[J];天然气与石油;2005年02期

5 汪建环;郭常军;;网架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水泥工程;2006年03期

6 张慧;杜文风;;网架结构动力失效的实用判定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7 张庆伟;;网架结构在工业厂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年26期

8 丁观荣;;网架结构设计施工刍议[J];价值工程;2011年05期

9 吕彩忠;廖小辉;胡云世;;网架结构变形的灰色预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吴云;;飞机坠入网架网架未塌人未伤![J];建筑结构;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林波;薛素铎;;火灾下网架结构的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锡良;;西德网架结构及其节点的应用和发展[A];第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4年

3 罗义群;沈人淦;许秋合;;河南田径馆网架设计与施工[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6年

4 王少军;;预应力网架[A];第七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郝成新;钱基宏;宋涛;赵鹏飞;赵基达;;铝网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A];第九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网架结构动力与质量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7 尹德钰;赵红华;;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迎接21世纪网架(壳)结构的春天[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8 徐蕴明;杨继德;;成都火车站网架设计、制作与施工[A];第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4年

9 王澍春;王天应;;三边支承一边开口网架的设计与 安装[A];第二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4年

10 董石麟;李怀印;杨永德;孙钺;;冲压板节点新型网架的研究试制与工程实例[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锡良;我国网架结构的应用与发展[N];建筑时报;2007年

2 河北省涿州市蓝天网架有限公司 闻锡宽;八达岭度假村新四角锥形网架的安装[N];消费日报;2009年

3 王姿懿;四方的品质在于诚信[N];中华建筑报;2010年

4 河北省涿州市蓝天网架有限公司 王景芳;钢网架结构的质量控制[N];消费日报;2009年

5 记者修孟懿;国网吉林电力升级网架结构消纳风电[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屈桂林;奥运“道”场里的科技之光[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李仁革邋阚丽君;昆明新机场航站楼钢构工艺新颖[N];建筑时报;2008年

8 江苏火花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辛宪海;勇开行业先河 争做时代强者[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李园;中冶成工国内最大钢结构机库屋面网架预提升完成[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记者 曹丹 通讯员 薛贵宝;京沪高铁南京南站首块屋盖网架滑移完成[N];人民铁道;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传明;基于TVCC大楼火灾超高层建筑中钢结构损伤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汪菁;深圳市民中心屋顶网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纪卫红;基于动测实验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彦芳;基于频响函数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丁北斗;基于环境激励网架结构的模态分析与损伤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白羽;梁、板、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亮泉;CFRP网架结构静力与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雷宏刚;螺栓球节点网架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疲劳性能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杨冬;特高压输电网架结构优化与未来电网结构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永平;深圳市民中心屋顶网架结构抗倒塌的安全评估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士辉;网架结构的连续性倒塌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雨冬;超弹性SMA支座及在网架结构中的隔震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4 姬晨o,

本文编号:434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434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8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