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钛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08:26

  本文关键词:钛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二氧化钛 钛酸钠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摘要】:钛基负极材料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低毒、原料储存广、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类极具潜力的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尽管TiO2有很多优点,但其导电性差及离子在该材料中扩散率低的缺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锂离子及钠离子在Ti O2中的嵌入脱出速率。近年来,作为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2Ti3O7饱受着导电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差的影响,且在充放电过程中该材料还存在着结构变形。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以提高TiO2和Na2Ti3O7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为目的,通过制备不同形貌、不同尺寸及不同晶型的钛基负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碳材料的掺杂与包覆来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纳米尺寸的锐钛矿TiO2。研究表明,纳米尺寸的锐钛矿TiO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为了克服材料导电性差的缺陷,用活化碳纳米管(FCNTs)对材料进行掺杂。结果表明,活化碳纳米管成功穿插在锐钛矿TiO2纳米粒子内部并形成导电网络,有效地提升了材料的电子导电性。通过对不同掺杂量的复合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分析,我们发现掺杂量为2%的Ti O2/FCNTs纳米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Ti O2/FCNTs纳米复合材料在1.0~3.0 V的电压范围内,5040 mA g-1的电流密度(30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9.2 mAh g-1,循环100次后,容量基本没有衰减。通过一步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多级球形双晶二氧化钛负极材料(anatase@TiO2(B))。结果表明,anatase@TiO2(B)在锂离子电池中1.0~3.0 V的电压范围内,5040 mA g-1的电流密度(30 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4.8 mAh g-1,循环375次后,其容量仍然保持在91.7 mAh g-1。该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0.01~2.5 V的电压范围内,8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深度放电后,当电流密度降低到85 mA g-1后其放电比容量能保持在168.6 mAh g-1,在17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周后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31mAh g-1。通过流变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种Na2Ti3O7/C复合材料。分布规整的碳材料将单个分散的Na2Ti3O7粒子紧密连接起来,在材料外部生成导电网络。相对于纯的Na2Ti3O7材料来说,Na2Ti3O7/C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78 mA g-1的电流密度(1 C)下循环100次后,其放电比容量为111.8 mAh g-1,而纯的Na2Ti3O7材料只有48.6 mAh g-1。
【关键词】:二氧化钛 钛酸钠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引言10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10-13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0-11
  •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12
  • 1.2.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12-13
  •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概况13-16
  • 1.3.1 碳素类负极材料13-14
  • 1.3.2 硅基负极材料14
  • 1.3.3 锡基负极材料14-15
  • 1.3.4 过渡金属硫化物负极材料15
  • 1.3.5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15-16
  • 1.4 钠离子电池简介16-18
  • 1.4.1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16-17
  • 1.4.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概况17-18
  • 1.5 钛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18-22
  • 1.5.1 二氧化钛18-21
  • 1.5.2 钛酸钠21-22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22-25
  • 第2章 实验方法25-30
  •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25-26
  • 2.1.1 实验仪器25
  • 2.1.2 实验药品25-26
  • 2.2 材料物理性能表征26-27
  • 2.2.1 X-射线衍射(XRD)26-27
  • 2.2.2 扫描电镜(SEM)27
  • 2.2.3 透射电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27
  • 2.3 扣式电池的制备27-28
  • 2.3.1 极片的制备27
  • 2.3.2 锂离子电池组装27
  • 2.3.3 钠离子电池组装27-28
  • 2.4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28-30
  • 2.4.1 充放电性能测试28
  • 2.4.2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28
  • 2.4.3 恒电流间歇滴定(GITT)分析28-30
  • 第3章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30-41
  • 3.1 引言30-31
  • 3.2 材料的制备31-32
  • 3.2.1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31-32
  • 3.3 结果与讨论32-39
  • 3.3.1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32-34
  • 3.3.2 FCNTs-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分析34-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第4章 球形核壳双晶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锂/钠性能研究41-51
  • 4.1 引言41
  • 4.2 材料的制备41-42
  • 4.2.1 anatase@TiO_2(B)的制备41-42
  • 4.3 结果与讨论42-49
  • 4.3.1 anatase@TiO_2(B)的物理表征42-44
  • 4.3.2 anatase@TiO_2(B)的储锂性能分析44-47
  • 4.3.3 anatase@TiO_2(B)的储钠性能分析47-49
  • 4.4 本章小结49-51
  • 第5章 Na_2Ti_3O_7/C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51-59
  • 5.1 引言51
  • 5.2 材料的制备51-52
  • 5.2.1 Na_2Ti_3O_7的制备51
  • 5.2.2 Na_2Ti_3O_7/C的制备51-52
  • 5.3 结果与讨论52-57
  • 5.3.1 Na_2Ti_3O_7/C的物理表征52-54
  • 5.3.2 Na_2Ti_3O_7/C的储钠性能分析54-57
  • 5.4 本章小结57-5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9-62
  • 6.1 结论59-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69-70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硅基负极材料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进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04期

2 邓姝皓;易丹青;赵丽红;周玲伶;王斌;冀成年;兰博;;一种新型海水电池用镁负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7年05期

3 刘元刚;唐致远;陈玉红;徐强;;商品化石墨作为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表征[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4 罗益锋;碳纤维制的锂电池负极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1996年Z1期

5 池汝安;陈志伟;路莎莎;;负极材料四氧化三钴的液相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张强;艾常春;刘洋;胡意;张睿;田琦峰;;四氧化三钴负极材料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业;2014年03期

7 赵敏;;一种可弯折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J];橡胶工业;2009年09期

8 谭晓旭;唐谊平;曹华珍;郑国渠;;三维负极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1年06期

9 姜前蕾;贾梦秋;薛锐生;;锡锑铜氧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J];电池;2012年04期

10 张力;;日本将量产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J];现代化工;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星;姚霞银;许晓雄;刘兆平;;高性能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宰建陶;陶立奇;钱雪峰;;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石墨烯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吴玉祥;;锂电池之负极材料技术[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特邀专题报告集[C];2012年

4 罗飞;褚赓;李俊杰;李泓;陈立泉;;锂离子电池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4分会:化学电源[C];2014年

5 杨军;王可;文钟晟;解晶莹;刘宇;王保峰;;高容量二次锂电池负极材料[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扬;范少夫;陈桥;吴刚;;基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碳/硅复合负极材料[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唐好庆;唐致远;;负极材料Li_2ZnTi_3O_8/C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冯雪娇;杨军;苗荣荣;王久林;努丽燕娜;;硅基负极材料结构设计及电化学研究[A];中国固态离子学暨电池材料青年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付丽君;张涛;吴宇平;吴浩青;;锂离子电池碳包覆负极材料的研究[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固态离子学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左朋建;尹鸽平;郝雪峰;;锂离子电池硅铜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东周;锂电负极材料开发亟须多样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钱卓 本报通讯员 张德杰 李培强;平度将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N];青岛日报;2010年

3 王芳 姜木金;科捷项目建设争分夺秒[N];镇江日报;2010年

4 钱卓 许伟军;平度加快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N];青岛日报;2011年

5 万红波 谢燕婷 胡玉连;锂电池碳负极材料专利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徐海 明山 兆军;低温镍-氢电池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1年

7 ;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8 黄正 首席记者 彭文辉;正拓新能源公司签约投资我市锂能产业[N];宜春日报;2011年

9 李玉峰;建北方最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N];天津日报;2006年

10 记者解广军;北汽集团投资鸡西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及石墨深加工项目奠基[N];鸡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洪岭;锂离子电池用锡基、铁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王保峰;二次锂电池中高容量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3 李成均;含钛类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楠顶;锂离子电池自支撑一维多孔碳与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姚文俐;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氧化钴负极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文钟晟;锂离子电池用高容量含硅负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7 陈立宝;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基薄膜负极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7年

8 滕冬华;多级异质过渡金属化合物/碳纳米纤维薄膜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9 崔王君;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表征[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梁英;锡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吸脱锂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斌;SnO_2/Cu/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和嵌锂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怡楠;氧化石墨热解炭与硬炭作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窦一博;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文思静;喷雾干燥法合成Li_4Ti_5O_(12)负极材料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5 杨中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a_2Ti_3O_7@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张峗;镁空气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液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胡超;液态丙烯腈低聚物包覆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8 吴玉潭;低电压高容量锂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刘恩诚;一氧化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颜世银;锂离子电池改性硅/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9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29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