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并网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 复数滤波器 正负序分离 锁相技术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其清洁、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日益提高。而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能源连接入网的载体,其运行状态与电网之间的相互影响也随之增大。低电压穿越技术协调了这两者之间的影响,对于大规模光伏能源入网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电网跌落的快速准确检测、锁相以及并网电流的控制等问题是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电网不平衡故障下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下的传统三相锁相环的失效性,研究了一种基于复数滤波器(CCF)正负序分离的锁相技术。在深入分析了该锁相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锁相系统的频域小信号模型。分别采用频域分析法和时域分析法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系统调节参数。通过对采样信号中混入直流偏置对该锁相技术获取电网同步信息的影响分析,给出了一种通过加入一阶低通滤波器的方法消除直流偏置对该锁相系统的影响,从而获得准确的电网同步信息。通过对电网故障类型的分析,给出了一种将电网正序电压和负序电压同时纳入计算电网跌落深度的判定依据。基于电网三相不平衡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功率流的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双dq旋转坐标系下平衡正序电流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案。为防止因电网跌落深度过深导致逆变器过流,给出了将电网跌落深度作为电流给定补偿系数的改进方案。以减小故障电网的不平衡度,增强光伏并网逆变器支撑电网的能力为目的,研究了一种具有并网峰值电流限幅且带无功补偿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案。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搭建了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实验平台。验证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软启动和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下的技术指标。同时验证了基于正序电压检测电网跌落存在盲区和误差,得出了基于正负序电压检测电网跌落则可全范围检测电网跌落深度的结论。在三相电网非对称跌落故障下,验证了基于双dq旋转坐标系下平衡正序电流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 低电压穿越 复数滤波器 正负序分离 锁相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TM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10-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2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建模与分析15-25
- 2.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建模15-18
- 2.2 电网故障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影响18-21
- 2.3 仿真分析21-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3 电网同步信息的获取25-50
- 3.1 传统三相数字锁相环技术25-27
- 3.2 基于复数滤波器正负序分离的三相锁相环技术27-43
- 3.3 仿真验证43-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4 低电压穿越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50-66
- 4.1 电网故障类型分析及电压跌落深度判断50-53
- 4.2 光伏逆变器实现低电压穿越的电流控制方案53-61
- 4.3 控制方案的仿真验证与分析61-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5 系统实验验证与分析66-75
- 5.1 系统硬件设计说明66-67
- 5.2 系统软件设计说明67-68
- 5.3 实验结果分析68-73
- 5.4 本章小结73-75
- 6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75-77
- 6.1 全文工作总结75-76
- 6.2 后续工作展望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路平;风电·光电中的逆变器选择[J];太阳能;2003年05期
2 蒋路平;;风光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选择[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3期
3 盛立健;张先飞;郑建勇;;Z源逆变器的研究[J];江苏电器;2008年02期
4 丁成伟;高鹤;赵吉利;;一种实用的车载逆变器的设计[J];今日电子;2008年03期
5 ;凯翔专业为逆变器检测提供解决方案——逆变器负载柜[J];电源技术应用;2009年05期
6 刘耀宏;;逆变器[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7 ;您的光伏逆变器还没检测?凯翔来给您支招![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11期
8 张艺东;;SPWM逆变器调制方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5期
9 张杨俊;王大伟;闫民华;詹景君;;Z源逆变器[J];电源世界;2011年04期
10 郝丽娟;;全球市场准入并网光伏逆变器研讨会在苏召开[J];认证技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必骏;;关于辊道电机逆变器容量的计算和选型[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明正峰;钟彦儒;;用于电机驱动的谐振极ZVT-PWM逆变器功耗及效率分析[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郭荥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荣祥;巩瑞春;袁红霞;;单相SPWM逆变器重复控制技术的仿真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于海龙;刘锋;;一种新型便携式逆变器的分析与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肖岚;;逆变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平台的开发[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德华;余望;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方法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暨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电子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奇;黄文新;胡育文;钱海;;应用于异步起动机的新型L-源逆变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超华;汤雨;谢少军;;改进Z源逆变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涂露芳;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N];北京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子瑞;逆变器行业逆市扩张[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建华;光伏逆变器:“寒冬”中逆势而上[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恒;国产逆变器:市场好竞争力弱[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张志辉;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光伏逆变器[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CUBN 记者 周洪博;光伏逆变器或提振光伏产业[N];中国联合商报;2012年
7 广东 付兵彭;简易方波12V转220V交流逆变器电路图[N];电子报;2012年
8 王辉;2012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将破70亿美元[N];中国能源报;2012年
9 浙江 吴建龙;简易逆变器的制作[N];电子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朱怡;逆变器制造商转向电站开发[N];中国电力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平;光伏并网逆变器关键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蔡春伟;串联型高增益Z源逆变器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丁凯;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及其市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庄凯;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陈金平;多电平直流环节逆变器新型拓扑与调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6 范功诚;混合动力电动车中高性能Z源逆变器控制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单庆晓;级联型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裴雪军;PWM逆变器传导电磁干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佟为明;PWM逆变器特定消谐式谐波抑制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
10 王姿雅;多电平二级管钳位型逆变器电容电压平衡SVM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宝珍;基于Quasi-Z源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储能组合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郝鑫;并网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唐鲲;基于太阳能发电的UPS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姚乐乐;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杜弯;三相T型三电平光伏逆变器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马瑜冰;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思;Z源逆变器拓扑及控制方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小涛;E公司光伏逆变器产品失败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路;容错型三相四开关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阮永宝;基于PLC的微型逆变器智能光伏并网系统及PLC信道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0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4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