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的设计与制备
本文关键词: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的设计与制备
更多相关文章: 锂空气电池 混合电池 钴酸锂 电解液 静电纺丝法 RuO2/Fe2 O3纳米纤维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类正在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用看似低廉的成本却付出了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巨大代价。追求绿色、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变得尤为紧迫,特别对于大规模应用已是蓄势待发。因此,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效率的储能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存储和转换能量,比如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代表和成功典范,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小型设备上,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也许将来它能轻松驱动汽车。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一般是基于嵌入脱出反应,即在材料的晶格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锂离子在其中嵌入脱出。这样从本质上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比而言,锂空气电池以转化反应为基础,潜藏着巨大的能量,有机系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3460 Wh kg-1。本论文以传统钴酸锂做正极,首次在纯氧气环境下充放电,得到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它呈现两个放电平台,分别在3.8 V和2.6 V,由于增加的锂空气电池的放电容量,该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钴酸锂锂离子电池增加了一倍。但是电解液TEGDME的分解使电池容量衰减很快。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宽,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因此我们选用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EMITFSI)作为电解液。虽然锂离子电池部分能稳定放电,锂空气电池放电衰减很快。对比XPS的结果,我们推测是由于放电产物过氧化锂的不完全分解造成的。为了解决离子液体中锂空气电池放电产物不完全分解的问题,我们采用了新的放电模式,即两个深度放电(截止电压为2 V)之间夹两个浅放电(截止电压为3 V)。使用这种放电模式是因为钴酸锂的脱嵌锂电压在3.8~4.2 V,有助于分解过氧化锂和其它副产物。用这种方式,混合电池稳定循环了28圈,相比于连续深放电循环性能显著提高。最后我采用静电纺丝法合成RuO2/Fe2O3纳米纤维。通过XRD和SEM分析,我们认为热处理温度为500oC,时间1 h是最佳的条件。充放电曲线证明RuO2/Fe2O3纳米纤维能催化锂空气电池的ORR和OER反应。首圈放电电压比纯super P提高500mV,充电电压降到4 V以下;当限定比容量为1000 mAh g-1,电池稳定循环了20圈。
【关键词】:锂空气电池 混合电池 钴酸锂 电解液 静电纺丝法 RuO2/Fe2 O3纳米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3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锂空气电池分类11-18
- 1.3 有机电解液型锂空气电池相关研究18-25
- 1.4 锂空气电池的优势及所遇到的挑战25-27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内容27-30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30-35
-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设备30-31
- 2.2 材料的分析与表征31-32
- 2.3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的组装32-34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34-35
- 第3章 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的设计与优化35-52
- 3.1 引言35-37
- 3.2 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的制备37-39
- 3.3 不同LiCoO_2含量对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的影响39-41
- 3.4 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在TEGDME电解液中的性能研究41-45
- 3.5 锂离子/锂空气混合电池在EMITFSI电解液中的性能优化45-50
- 3.6 本章小结50-52
- 第4章 RuO_2/Fe_2O_3催化剂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52-59
- 4.1 引言52-53
- 4.2 材料合成与电化学测试方法53-55
- 4.3 材料的表征55-58
- 4.4 本章小结58-59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9-62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59-60
-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60
- 5.3 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70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雁;;2013年隔膜大战 锂电池产品整体价格将下拉[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年03期
2 ;首条自主产权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投产[J];中国有色冶金;2013年05期
3 杨璐;王阳;肖雨;章永春;;手机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管控[J];现代电信科技;2013年09期
4 丁运长;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电池专业组 联合召开的第十六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会议论文题录[J];电池;1984年01期
5 李诚芳;电池隔膜[J];电池;1986年02期
6 ;1992年《电池》1~6期分类总目次[J];电池;1992年06期
7 杨林;锂电池隔膜纸在重庆通过鉴定[J];电池工业;1996年03期
8 李登科;王丹;;动力锂电池隔膜的技术要求及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4年05期
9 汤雁;苏晓倩;刘浩杰;;锂电池隔膜测试方法评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4年02期
10 李峰;;大连振邦自主研制成功纳米纤维锂电池隔膜[J];功能材料信息;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满长阵;唐昶宇;江彭;刘昊;黄家伟;梅军;刘焕明;;利用超热氢交联技术改善锂电池隔膜浸润性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2 孙亚颇;焦晓宁;;新型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3 ;加强管理,提高“鱼3—丙”一次电池隔膜的质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第四研究室电池隔膜QC小组[A];2003年度电子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质量信得过班组经验专集[C];2003年
4 高效岳;沈涛;唐琛明;邱德瑜;唐定骧;;Zn-Ni电池的进展[A];中国电池工业协会200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耀明;于波;刘宁;王立民;;快充MH-Ni电池AB3型负极合金与隔膜相互匹配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兵;我国锂电池隔膜技术谋求破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2 山水;美国企业开发出新型电池隔膜[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明;锂电池:大热刚刚开始[N];中国工业报;2010年
4 记者 张清华 通讯员 崔巍;锂电隔膜制造 基地昨日试产[N];深圳商报;2010年
5 记者 刘向红;九九久拟建锂电池隔膜生产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见习记者 覃秘;拟定增投建锂电池隔膜项目 沧州明珠进军新能源[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谢楠;锂电池隔膜产业大跃进 高端领域仍是蓝海[N];证券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赵笛;青岛能源所成功研发新型环保锂电池隔膜[N];青岛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罗兵;中国锂电池隔膜技术谋求破壁[N];中国质量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香才;财政部支持电池隔膜产业化[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宇星;非水电解质锂空气一次电池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吕慧;锂—空气电池氧电极催化剂—纳米四氧化三铁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孙金磊;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玲玲;过充过放和外部短路后LiCoO_2/MCMB电池长循环容量衰减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陈峭岩;电动汽车电池状态估计及均衡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刘思思;二次锂电池锂基负极与电解质界面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尹利超;二次锂电池用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门阅;钒电池材料改性对正极电对催化活性及电池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星;聚烯烃纤维电池隔膜纸结构及成纸性能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溢镭;用壳聚糖改善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郭自洋;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尹翔宇;锂电池化成双向DC/DC模块及并行扩展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林伟;基于石墨烯的锂硫电池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肖科;间位芳纶纳米纤维基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7 徐倩;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与隔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王章淦;镍锌电池锌负极材料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张佳卫;锂硫电池用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10 胡宇翔;二氧化锰基催化剂在可充锂空气电池中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49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4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