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氢原子钟谐振腔超高稳定温度控制系统

发布时间:2017-07-25 20:16

  本文关键词:氢原子钟谐振腔超高稳定温度控制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氢原子钟 温度控制 MSC1210Y5 PID控制


【摘要】:氢原子钟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标准,因其较好的短期和长期频率稳定度而被广泛的应用在需要高精度时频信号的领域。然而,由于腔牵引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氢原子钟谐振腔的温度变化是影响其输出频率稳定度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谐振腔提供一个良好的恒温环境是保证氢原子钟稳定度的手段之一。氢原子钟谐振腔超高稳定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以MSC1210Y5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并设计包括测温电路模块、PWM输出模块、加热模块、数据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的外围电路,控制算法选用位置式PID控制,另外,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用于数据的读取、存储以及复现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氢原子钟和氢原子钟谐振腔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因温度而影响氢原子钟输出频率的各个因素,并通过实验得到了谐振腔谐振频率的温度系数,从而确定了系统的设计目标。继而,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最后介绍系统的搭建,并在完成系统的搭建之后,进行实验。通过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系统中两个控制段区的温度控制稳定度优于士5×10-4℃,达到了系统预期的设计目标。
【关键词】:氢原子钟 温度控制 MSC1210Y5 PID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35.1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氢原子钟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8-9
  •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9-10
  • 1.3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4 氢原子钟的基本理论及工作原理12-14
  • 1.4.1 氢原子钟的基本理论12-13
  • 1.4.2 氢原子钟的工作原理13-14
  •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14-16
  • 第二章 温度对原子钟输出稳定度的影响分析16-20
  • 2.1 谐振腔温度对输出频率的影响因素16-17
  • 2.1.1 腔牵引16-17
  • 2.1.2 二级多普勒效应17
  • 2.1.3 泡壁频移17
  • 2.2 谐振腔温度控制系统的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7-18
  • 2.3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18-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20-34
  • 3.1 系统硬件电路的总体设计20
  • 3.2 温度数据采集模块20-25
  • 3.2.1 测温元件的选择21-24
  • 3.2.2 测温电路的设计24
  • 3.2.3 热敏电阻自热效应的影响24-25
  • 3.3 主控制芯片及AD转换模块25-27
  • 3.3.1 主控制芯片的选型26-27
  • 3.3.2 主控制芯片的最小系统电路27
  • 3.4 PWM输出模块27-30
  • 3.4.1 PWM输出电路28-29
  • 3.4.2 功率驱动电路29-30
  • 3.5 加热模块30-31
  • 3.6 数据通信模块31-32
  • 3.7 电源模块32
  • 3.8 系统实物32
  • 3.9 本章小结32-34
  • 第四章 控制算法34-38
  • 4.1 PID控制算法34-35
  • 4.2 数字PID控制算法35-36
  • 4.3 控制算法确定36-37
  • 4.3.1 采样周期的确定36
  • 4.3.2 控制方案的确定36-37
  • 4.3.3 控制参数的确定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38-48
  • 5.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38
  • 5.2 控制芯片系统软件设计38-46
  • 5.2.1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38-41
  • 5.2.2 数据采集及处理程序设计41-43
  • 5.2.3 PWM控制模块程序设计43-45
  • 5.2.4 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45-46
  • 5.3 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46-47
  • 5.3.1 LabVIEW程序开发环境的介绍46
  • 5.3.2 监测软件界面设计46
  • 5.3.3 监测软件功能设计46-47
  • 5.4 本章小结47-48
  • 第六章 系统搭建及数据分析48-54
  • 6.1 实验系统的搭建48-49
  • 6.1.1 硬件安装与连接48-49
  • 6.1.2 控制方案参数的整定49
  • 6.1.3 上位机监测软件的调试49
  • 6.2 测试数据的分析49-53
  • 6.3 本章小结53-54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54-56
  • 7.1 总结54
  • 7.2 展望54-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将安装第一台氢原子钟[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8期

2 翟造成;李玉莹;刘铁新;;氢原子钟的空间应用前景[J];空间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3 田润清;;两台氢原子钟工作状况良好[J];陕西天文台台刊;1980年01期

4 翟造成;美国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所的氢原子钟研制工作(英文)[J];计量学报;1984年02期

5 JacquesVanier,RogerBlier,DenisGingras,PierrePaulin;拉瓦尔大学的氢原子钟研制工作(英文)[J];计量学报;1984年04期

6 卞吉,秦宝;德国研制氢原子钟[J];现代物理知识;1998年04期

7 杨军;李世光;徐月青;王宏博;张升康;;环境温度对氢原子钟性能的影响[J];测试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8 陈鹏飞;谢勇辉;林传富;;脉冲微波式氢原子钟初期电路设计[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11年00期

9 戴家瑜;林传富;;镧镍储氢技术在氢原子钟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7年00期

10 谢勇辉;陈鹏飞;林传富;;脉冲微波式氢原子钟初步结果[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为群;王文明;蔡勇;吴轶东;张一平;张燕军;杨佩红;刘俊;陈翔;杨浩;李锡瑞;谢彦;胡琴;;上海天文台主动型氢原子钟的天稳好于2E-15[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潘峰;杜燕;赵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国产主动型氢原子钟的需求[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0年

3 代克;张为群;张燕军;王文明;;主动型小型蓝宝石氢原子钟的实验研究[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燕军;王正明;张为群;刘春霞;蔡勇;翟造成;;为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氢原子钟的设计改进与性能[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5 张为群;蔡勇;吴轶东;张燕军;刘俊;杨浩;陈翔;李锡瑞;谢彦;王文明;代克;;二代氢原子钟的研制与一代氢原子钟的提高比较[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谢勇辉;陈鹏飞;林传富;;脉冲微波式氢原子钟初步结果[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翟造成;李玉莹;;氢原子钟的空间应用前景[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张敏;董绍武;张正;;国产氢原子钟稳定度的测量与统计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谢勇辉;戴家瑜;林传富;;被动型氢原子钟的原子准直和选态研究[A];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晓彬;董绍武;;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通信在氢原子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中的设计[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连山;航天氢原子钟中标国家监测重大项目[N];中国航天报;2010年

2 记者 索阿娣;航天氢原子钟 将在防灾减灾中扮演角色[N];中国航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科;氢原子钟高精度恒温系统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2 刘长川;氢原子钟谐振腔超高稳定温度控制系统[D];东南大学;2015年

3 张正;基于FPGA的氢原子钟分频钟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8年

4 贯士俊;精密频率改正、相位微跃的实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4年



本文编号:573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73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