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极断裂行为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电极断裂行为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属化膜电容器 金属化电极 电爆炸 电极断裂 临界通流电流密度 电容量突降
【摘要】:金属化膜电容器具有高储能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是脉冲功率电源的首选储能器件,本文基于金属化电极断裂行为的理论和试验研究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通流特性。论文首先分析金属化膜电容器的结构特点。基于电容器结构,分析了金属化电极断裂条件下电容器主要性能参数电容量和等效串联电阻(ESR)的变化趋势,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出现金属化电极断裂的电容器其电容量和ESR会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增大,电流流向变化是出现金属化电极断裂的电容器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研究金属化电极电爆炸的形态与影响因素。建立电爆炸试验平台对厚度为6 nm金属化电极开展了电爆炸形态研究,通过高速摄影机拍摄金属化电极断裂形态。结合试验现象和电爆炸理论对金属化电极电爆炸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电爆炸过程中金属化电极断裂发展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通过仿真分析认为焦耳热和电磁力是其主要原因。对不同电容储能和感性负载下的金属化电极电爆炸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金属化电极的能量与能量速率是电爆炸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能量转化效率变化趋势表明6 nm金属化电极电爆炸的临界电流密度接近1.00×1011 A/m2。研究金属化电极在多次脉冲电流作用下的临界通流电流密度。通过显微镜试验获得6 nm的金属化电极在周期为310μs、反峰系数为10%的脉冲电流作用下,临界通流线电流密度为131.9 A/m,临界通流电流密度为2.20×1010 A/m2。对金属化电极在多次脉冲电流作用下的电磁力和焦耳热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电磁力不足以导致电极断裂。结合试验结果和焦耳热仿真分析得到了临界通流电流密度的表达式。分析表明金属化电极的临界通流电流密度与周期、方阻(金属层厚度)、热量转化效率、畸变系数相关。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理论推导结果与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脉冲放电下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通流特性。对不同线电流密度和反峰系数下的金属化膜电容器进行了寿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化膜电容器随着线电流密度的增大出现了电容量突降现象,正常电容器(未发生电容量突降)的寿命随着线电流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当线电流密度大于13 A/m时,3 nm金属化膜电容器会出现电极断裂现象导致电容量突降。而突降概率随着线电流密度的增大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当线电流密度达到28 A/m时,突降概率为66.7%。不同反峰系数的试验结果表明:金属化膜电容器寿命随着反峰系数的增大而下降。试验结果与理论相结合,拟合出了新的经验公式,可以得到不同电压与反峰系数下电容器寿命。最后研究不同电极厚度对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的影响。对两种不同厚度金属化电极电容器进行寿命测试,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电极厚度的下降,相同的线电流密度下金属化膜电容器突降的比例升高。正常电容器(未发生电容量突降)平均寿命随线电流密度上升而下降,平均寿命下降比例随着电极厚度的下降而上升。
【关键词】:金属化膜电容器 金属化电极 电爆炸 电极断裂 临界通流电流密度 电容量突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5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4
- 1.1 引言10-14
-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4-22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22-24
- 2 金属化电极断裂对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研究24-34
- 2.1 金属化电极断裂现象24-26
- 2.2 金属化膜电容器电路模型26-29
- 2.3 金属化电极断裂仿真分析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金属化电极断裂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4-49
- 3.1 电爆炸发展过程34-35
- 3.2 金属化电极电爆炸试验35-38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38-44
- 3.4 影响电爆炸因素44-47
- 3.5 本章小结47-49
- 4 金属化电极断裂的临界通流电流密度研究49-63
- 4.1 金属化电极断裂模拟试验49-52
- 4.2 电磁力影响52-54
- 4.3 焦耳热影响54-59
- 4.4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界电流分析59-62
- 4.5 本章小结62-63
- 5 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研究63-76
- 5.1 脉冲放电下电容器寿命的影响机理63-65
- 5.2 金属化膜电容器寿命试验平台65-67
-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67-74
- 5.4 本章小结74-76
- 6 全文总结76-78
- 6.1 全文总结76-77
- 6.2 工作展望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5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宇;刘征;黄亦工;;多次金属化烧结的初步探讨[J];真空电子技术;2006年02期
2 梁赤勇;堵永国;张为军;郑晓慧;芦玉峰;周文渊;;C_f/SiC复合材料表面熔盐反应法锆金属化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3 李锦桥;;新型卧式金属化电炉[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4 马元远;王德苗;任高潮;;氧化铝陶瓷金属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5 ;可替代金属化包装的薄膜[J];塑料包装;2008年01期
6 黄亦工;蔡安富;刘亚琴;刘慧卿;;钼锰金属化活化剂各成分对物相变化的影响[J];真空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7 谢菁琛;李丽波;杨秀春;;高分子材料的金属化[J];电镀与环保;2011年06期
8 刘玉华;;金属化彩虹胶膜[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1989年08期
9 刘振茂,,赵秀平,李志伟,张国威,权五云;半导体致冷电对金属化层粘接强度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10 林一帆;织物金属化[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百江;;中低温金属化配方的研制及应用[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陶瓷管壳应用专辑[C];2009年
2 皮乐民;李征;;连续式陶瓷高温金属化炉的研制[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3 祁士顺;;关于陶瓷低温金属化生产性工艺探讨[A];第一届陶瓷与金属封接会议论文集[C];1990年
4 夏庆水;涂传政;程凯;王鲁宁;;陶瓷封装中的金属化工艺研究[A];2003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暨展会暨第七届SMT、SMD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才明;席光华;;金属化膜电弱点的测试评估[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何晓梅;王卫杰;;俄罗斯陶瓷及其金属化技术的研究[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锦桥;;新型卧式金属化电炉[A];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管壳技术进步专辑[C];2007年
8 陈金华;李微;程文琴;;高性能等静压成型陶瓷与其金属化工艺匹配性的探索[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陶瓷管壳应用专辑[C];2009年
9 皮乐民;李征;;连续式陶瓷高温金属化炉的研制[A];电子信息产业炉窑技术与材料节能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10 刘晓芳;;国内外金属化炉概述[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陶瓷管壳应用专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金属化膜健康包装新视点[N];中国包装报;2004年
2 克力;聚丙烯金属化膜全新视点[N];中国包装报;2003年
3 通讯员 黄杰邋汪进 王明义 马丽 记者 杨熙明;临澧科技项目兴工强县[N];湖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振兴;高压下第四主族元素四甲基组分类材料的结构和振动性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孙伟明;新概念超原子的理论设计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高温高压下氢(氘)物态方程与金属化相变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付伟;Al_2O_3陶瓷反应金属化及其与紫铜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珊;氧化铝陶瓷基片的金属化及共烧工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希锐;晶体管封装用陶瓷金属化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刘亚先;高压下多环芳香烃半导体相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柴鉴航;石墨反应金属化及其与紫铜间接钎焊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鹏飞;大功率LED用AlN金属化陶瓷基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高登明;Al_2O_3陶瓷表面铜金属化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博闻;基于电极断裂行为的金属化膜电容器通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敬畏;氧化铝陶瓷微波金属化设计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9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59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