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本文关键词: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摘要】: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成为了热点技术。与传统电能传输方式相比,无线电能传输更为方便、安全,并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由于无线电能传输效率取决于发射与接收线圈本身的电阻,线圈电阻越小,传输效率越高。超导体所具有的直流零电阻、交流低损耗的特性,使得超导材料用于无线电能传输具有显著的效率优势。介绍了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现状,中国科学院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关于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方面已经开展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指出了超导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交流损耗 传输效率 超导线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7155)~~
【分类号】:TM724
【正文快照】: 0引言无线电能传输是在电源与负载间不需人造导体的电能传输方式。这种能量传输方式最初由尼古拉·特斯拉提出[1],2006年,麻省理工的研究团队通过强耦合磁谐振方法获得了无线电能良好的传输特性[2-3],无线电能传输成为了研究热点。与传统电能传输方式相比,无线电能传输更为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荆朝霞;钟童科;林志龙;劳颖然;黄山;曲大鹏;伍伟华;;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J];南方电网技术;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俊;文福拴;汪震;张西竹;王蕾;曾平良;;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的交互作用[J];电力建设;2015年07期
2 吴志力;薛振宇;宋毅;;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电网典型模式[J];电力建设;2015年07期
3 包广清;袁怡;杨军;马寅;;电动汽车充放电行为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4 李敏;苏小林;阎晓霞;张艳娟;;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控制与利用研究新进展[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文妍;电动出租车负荷模型及其充换电设施运营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杨俊;电动汽车负荷特性及其与电力系统交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董朝阳;辛建波;;计及电动汽车和风电出力不确定性的随机经济调度[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0期
2 罗卓伟;胡泽春;宋永华;杨霞;占恺峤;吴俊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3 田立亭;史双龙;贾卓;;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统计学建模方法[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4 周逢权;连湛伟;王晓雷;杨校辉;徐怡山;;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营模式探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年21期
5 钱科军;周承科;袁越;;纯电动汽车与电网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英文)[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11期
6 张蓓蓓;孙广明;;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协调运行技术探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卫力;费峻涛;肖建康;范新南;;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及应用前景[J];电气技术;2010年07期
2 李松;;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在大型桥梁上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0年25期
3 贾楠;;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31期
4 黄学良;谭林林;陈中;强浩;周亚龙;王维;曹伟杰;;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10期
5 王敏星;李大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及研究方向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06期
6 武瑛,严陆光,黄常纲,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7 霍沛威 ,詹万强;中压电能传输与低压供电[J];广东科技;2004年05期
8 武瑛,严陆光,徐善纲;新型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平楠;唐厚君;;基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电路的技术分析[J];微处理机;2006年03期
10 孙跃;卓勇;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拾取机构方向性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跃;;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及其最新进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2 黄学良;;充满机遇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3 李聃;;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4 杨庆新;;无线电能传输研究的主要工作及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5 苏玉刚;;齐心协力促进无线电能传输科学与技术的发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7:无线电能传输关键技术问题与应用前景[C];2011年
6 张超;闫卓;杨庆新;陈海燕;;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可分离变压器耦合性能研究[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茂春;王进华;石亚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综述[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贾俊林;李时杰;;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A];第11届全国电气自动化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时杰;贾俊林;孟庆龙;贺振国;;无接触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腾;卓放;刘涛;王兆安;;采用非接触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A];第12届全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斌;天津工大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开创高铁列车供电新模式[N];光明日报;2014年
2 张国圣;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3 ;无线电能传输灯泡诞生[N];消费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永刚;非接触电能传输研究获多项自主创新成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5 记者 刘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前景看好[N];大众科技报;2011年
6 李承承;无线电能传输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胡茗皓;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突破 高铁无线供电成为可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8 记者王华楠;“无线供电”梦想成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9 王艳红;“隔空”点灯,无线输电终结插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张亦筑 匡丽娜;我市与两所澳新知名大学“联姻”[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献;基于电磁—机械同步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与转换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2 王智慧;基于包络线调制的非接触电能传输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泽松;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诗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量建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5 李阳;大功率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方法与实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夏晨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能效特性的分析与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杨芳勋;基于ICPT的无线电能传输网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张旭;感应耦合式电能传输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周雯琪;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特性与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周杰;海水环境下非接触电能传输效率的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勋范;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杜凯召;自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河北大学;2015年
3 童文懿;无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效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静;双负载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参数设计与频率控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李晓芳;井下电磁阀的非接触式控制系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洋;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乔晓薇;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场强度三维测量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侯向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电磁机构耦合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薛慧;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宁峰;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电能传输多方向性传输线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08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0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