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电网互动运行下调频备用需求的确定

发布时间:2017-08-12 08:39

  本文关键词:电网互动运行下调频备用需求的确定


  更多相关文章: 互动运行 相关系数 备用容量 优化配置


【摘要】: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代表,由于其技术成熟,成本低,规模效益显著,商业化发展前景好,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理应全力接纳风电上网。然而,一方面因为风电自身具有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增加了区域跟踪负荷波动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风电资源分布不均衡,发电中心与负荷中心呈现逆向分布,因而,在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风电消纳困难的问题。为提高风电资源的利用率,电网需要采用大范围区域互动运行的模式(简称网网互动),打破原有区域边界,由其他区域予以支援共同消纳风电,在更大的范围内协调调度风电资源。区域的互动运行将整合若干区域的风电和负荷节点,形成广义控制区域,且随风电消纳需求的不同,广义区域的组成和边界均有所变化,此时广义区域备用容量的确定呈现出新的特点。鉴于现有的各类备用容量确定方式多以固定的系统整体参数作为考察对象,在广义区域动态变化时,会面临很大的计算量,不具有实用性。因而,亟待针对大范围互动运行下的电网寻求合理的备用容量确定方法,从而保证系统频率稳定和电网经济可靠运行。本文的研究着重于广义区域调频备用容量的确定,首先从备用的概念入手,分析现有备用容量确定方法的特点,分析其难以有效地应用于电网互动运行的原因;然后基于互动运行形成的广义区域,提出以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一一节点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各节点对备用容量确定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继而分析彼此间的关系,整合得到广义区域下的负荷预测误差分布曲线;根据等效负荷预测的数值特征,给定失负荷概率这一可靠性指标,分析确定互动运行下的调频备用需求。根据风电接入下需要更多调频备用的特点,结合智能电网下用户需求侧负荷的特征,采用电网源与荷的柔性互动,引入高赔偿可中断负荷参与提供备用,配合传统备用,以备用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备用容量优化配置模型,优化备用成本。针对电网互动运行打破区域边界进行“网网互动”和发展“源荷柔性互动”的特点,本文实现了广义区域调频备用的确定和优化配置,算例验证亦证实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互动运行 相关系数 备用容量 优化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732
【目录】:
  • 摘要4-5
  • 1 绪论5-16
  • 1.1 研究背景5-11
  •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4 本文所做工作15-16
  • 2 电力系统的备用16-23
  • 2.1 备用的定义及分类16-17
  • 2.2 备用容量的确定方法17-21
  • 2.3 系统配置调频备用的必要性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3 广义区域调频备用需求的确定23-38
  • 3.1 整体研究思路的设计23-26
  • 3.2 电网节点有功运行不确定性分析26-32
  • 3.3 系统可靠性指标32-33
  • 3.4 确定调频备用容量33-36
  • 3.5 本文求取区域相关系数方法的优越性36-37
  • 3.6 本章小结37-38
  • 4 柔性负荷参与提供备用容量38-43
  • 4.1 柔性负荷定义38-39
  • 4.2 柔性负荷的分类39-40
  • 4.3 引入ILH参与备用的必要性40-42
  • 4.4 本章小结42-43
  • 5 系统备用容量的优化配置43-48
  • 5.1 传统备用成本43
  • 5.2 ILH成本43-44
  • 5.3 系统备用容量优化配置方法44-47
  • 5.4 本章小结47-48
  • 6 算例分析48-57
  • 6.1 系统参数48-49
  • 6.2 仿真设计49-50
  • 6.3 系统备用容量计算50-54
  • 6.4 备用容量优化配置54-55
  • 6.5 本章小结55-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英铎,姜齐荣,谢小荣,沈斐;从美加大停电事故看我国电网安全稳定对策的研究[J];电力设备;2004年03期

2 吴淳;;风电对电力系统调频和备用的影响研究[J];华东电力;2011年06期

3 王敏;;我国发展智能电网初探[J];中外能源;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660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60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