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色散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

发布时间:2017-08-12 21:05

  本文关键词:色散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锂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


  更多相关文章: 密度泛函理论 有机晶体结构 色散力修正 DFT-D 锂离子迁移路线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和各种新型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较高的工作电压和无记忆性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使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大多基于昂贵的、不可再生的过渡金属无机化合物。此外,合成和回收无机化合物时需高温,会释放出大量的CO2,污染环境。当前,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电极材料很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有机材料重量轻,灵活性好,自然资源丰富,以及低污染。通过使用有机化合物来发展可持续可再生的电极材料,旨在设计绿色的电化学存储设备。目前,许多有机电极材料已被报道。其中,具有结构多样性、分子水平可控性和高理论比容量等优点的有机共轭羰基化合物已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随着密度泛函理论模型和泛函类型的不断发展,密度泛函理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计算方法。然而,传统的密度泛函理论不能准确地描述分子间的长程色散力。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点之一,就是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对主要的一些包含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进行讨论,从而找出能够准确地计算有机材料性能的最佳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色散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来研究多种有机共轭羰基化合物的性能,从而找出最优的有机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为实验做指导。本论文共有五章组成,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和工作原理,紧接着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重点提出了几种很重要的无机正极材料的优点和不足。此外,重点介绍有机正极材料的历史和四大类有机电极材料的发展,尤其介绍了共轭羰基类化合物。然后,介绍密度泛函理论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二章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模型的发展,紧接着介绍了密度泛函对色散力的修正。然后介绍了密度泛函对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最后介绍了本论文计算所采用的软件包。第三章采用几种密度泛函研究了有机含共轭羰基的锂盐材料,通过对材料进行结构优化,进而比较各种计算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以实验的数值为标准;再结合计算得到的嵌锂电势和实验值做对比,从而选出最合适的色散修正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最后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材料的导电性。第四章提出了一种共轭氰基有机化合物,运用上章所得出的色散修正密度泛函方法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优化,嵌锂电势以及电子结构的计算;此外,研究锂离子的扩散路线,分析材料的脱/嵌锂机理。第五章基于合适的色散修正密度泛函方法随机计算了四十种有机材料,研究它们的理论容量、理论电势以及脱/嵌锂状态的带隙值,从而找出最理想的有机候选材料的条件,为实验材料做理论指导。此外,研究了锂在有机晶体结构中的存在状态,分析材料的性能。论文最后对上述有机共轭羰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色散修正密度泛函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有机晶体结构 色散力修正 DFT-D 锂离子迁移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2
  • 1.2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12-13
  •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3-14
  • 1.4 有机正极材料的发展14-22
  • 1.4.1 导电聚合物15-16
  • 1.4.2 有机硫化合物16-18
  • 1.4.3 自由基类化合物18-19
  • 1.4.4 共轭羰基类化合物19-22
  • 1.5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计算研究22-23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23-25
  • 第2章 理论计算研究方法25-35
  • 2.1 薛定谔方程25-26
  • 2.2 密度泛函理论26-30
  • 2.2.1 Hohenberg-Kohn-Sham密度泛函理论26-29
  • 2.2.2 自洽计算29
  • 2.2.3 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29-30
  • 2.3 色散力的修正30-32
  • 2.3.1 DFT-D2方法31-32
  • 2.3.2 vdW-DF方法32
  • 2.4 电压和形成能32-33
  • 2.5 VASP程序包33-35
  • 第3章 一种乙氧羰基类有机电极材料Li_2C_(18)O_8H_(12)·4H_2O的理论研究35-45
  • 3.1 引言35
  • 3.2 计算方法35-36
  • 3.3 结果与讨论36-44
  • 3.3.1 晶体几何结构36
  • 3.3.2 平均电势36-41
  • 3.3.3 电子结构41-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一种共轭氰基类有机电极材料C_(12)H_4N_4的理论研究45-55
  • 4.1 引言45
  • 4.2 计算方法与几何结构45-46
  • 4.3 结果与讨论46-54
  • 4.3.1 平均电势46-47
  • 4.3.2 脱/嵌锂的几何结构47-48
  • 4.3.3 电子结构48-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有机共轭羰基类电极材料的理论研究55-71
  • 5.1 引言55
  • 5.2 计算方法55
  • 5.3 结果与讨论55-69
  • 5.3.1 平均电势55-60
  • 5.3.2 理论容量60-61
  • 5.3.3 能带61-65
  • 5.3.4 晶体结构内的Li-O键65-66
  • 5.3.5 脱嵌锂的总态密度DOS66-68
  • 5.3.6 有机材料NUXGOC和NUXGIW68-69
  • 5.4 本章小结69-71
  •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9
  • 附录79-8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5-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洁;刘旭峰;郭俊旺;;苯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高贫,杨淑兰,宋文煜,贡雪东;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琥珀酰苯胺和联丁二酰亚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李生华,杨鹤,金元生;密度泛函理论派生概念和原理在摩擦化学中的应用[J];摩擦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黄金保;刘朝;曾桂生;谢宇;童红;李伟民;;左旋葡聚糖热解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2年07期

5 张秀荣;高从花;刘小芳;;双原子氟化物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遵尧;;F_2+2HCl=2HF+Cl_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周世琦;使用密度泛函数因子产生非均一密度分布(英文)[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周红萍,董海山,郝莹,宋华杰;氨基硝基苯并二氧化呋咱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年05期

9 钟爱国;;氟代甲烷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1期

10 彭勃;于养信;;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高价离子在纳米孔内的结构[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志;;概念密度泛函理论的化学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徐辉;黄永民;刘洪来;;基于状态方程的动态密度泛函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张秀荣;郭文录;;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小童;李生华;庞思平;于永忠;罗运军;;高氮含能材料3,,6-二硝基-1,2,4,5-四嗪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佳;姚建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2,4-二氯苯氧乙酸水解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林冰;王一波;胡宗超;;亲金属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秀敏;黄逸凡;吴德印;任斌;田中群;;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顾芳;洪晓钟;李江涛;王云明;张雅楠;;受限空间内氢键流体相平衡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9 龚学庆;张洁;Fendy Chen;尹丽丽;王海丰;胡佩君;卢冠忠;;稀土催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潘清江;郭元茹;;大分子锕系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常丽君;新方法能加速寻找新材料[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光电功能铱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海涛;有机及金属有机光电材料的光学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Elnoor Abbakar Abdelrahman Noh;利用对称性破损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对含顺磁离子与有机自由基配合物磁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迪;均相与非均相气泡/液滴成核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5 爨谦;二氧化钛的表面结构、化学吸附及其光催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谢湖均;生物相关体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李英峰;受限流体热/动力学性质的分子模拟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肖海燕;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贺伟;纳米及表面体系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曾鸣;受限流体与材料表面性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强;金属氮化物团簇吸附H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2 刘立仁;硼团簇及锂、铝原子掺杂硼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文艳;星型分子结构与电荷转移特征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玉芳;氮杂芳香类高能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5 荣春英;密度泛函对含铁多重态体系的理论和计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云;铈基催化剂催化氧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7 全洁丽;铝基催化剂氟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康艳霜;荷电硬球流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杨丙星;实验制备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控制及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卫福霞;低维冷原子体系中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严格解的呼吸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63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63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