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多逆变器并联下的输出阻抗分析和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5:16

  本文关键词:多逆变器并联下的输出阻抗分析和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逆变器并联 均流 输出阻抗 虚拟复阻抗 下垂控制


【摘要】:在分析低压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虚拟复阻抗,并给出一种改进的下垂控制策略。通过设计虚拟复阻抗参数值,使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在工频处呈阻性,提高逆变器并联的均流效果。采用电容电压和电容电流双环控制,首先通过研究虚拟复阻抗中参数选择对于抑制环流的影响,进而确定基本的参数大小。其次,通过对比输出阻抗幅频特性,具体分析在不同参数情况下对逆变器输出阻抗特性的影响。再通过理论详细分析和计算,给出一种改进的下垂控制方法,并与虚拟复阻抗结合。最后,搭建仿真模型,选取上述经过理论研究的参数值,仿真验证分析虚拟复阻抗中参数对输出电压的影响以及改进下垂控制的可行性,证实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逆变器并联 均流 输出阻抗 虚拟复阻抗 下垂控制
【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技术高新技术领域重点项目(1451110120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ZR 1417800)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3DZ2273800)
【分类号】:TM615;TM464
【正文快照】: 0引言在传统电网的基础上,加入分布式新能源的微电网模块单元,是未来电力发展的一大方向。其中,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可控制微电网系统[1-2]。不同于大电网,微电网是一个独立可控的小型系统单元。在控制作用下,它能利用各类微源的互补特征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从而分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玮;陈敏;牟善科;高明智;钱照明;;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6期

2 王成山;李琰;彭克;;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典型控制方法综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2期

3 谢玲玲;时斌;华国玉;闻枫;杨露露;董权力;;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分布式电源并联运行技术[J];电网技术;2013年04期

4 吕志鹏;苏剑;李蕊;刘海涛;;不同功率等级微源逆变器并联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7期

5 彭自强;罗安;陈燕东;陈智勇;龙际根;涂春鸣;;基于分频虚拟电阻的多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6 张庆海;罗安;陈燕东;彭楚武;彭自强;;并联逆变器输出阻抗分析及电压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6期

7 姚致清;赵倩;刘喜梅;;基于准同步原理的逆变器并网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24期

8 鲍薇;胡学浩;李光辉;鲍威宇;;独立型微电网中基于虚拟阻抗的改进下垂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6期

9 吴振奎;宋文隽;魏毅立;张继红;赵杰;;低电压微电网虚拟坐标变换下垂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08期

10 张庆海;彭楚武;陈燕东;金国彬;罗安;;一种微电网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朱桂萍;刘秀成;;电池储能系统在改善微电网电能质量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2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3 余宏桥;陈水明;;微电网中合闸空载电缆时的过电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6期

4 郑竞宏;王燕廷;李兴旺;王忠军;王小宇;朱守真;;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8期

5 时珊珊;鲁宗相;闵勇;王阳;;无差调频过程中微电源功率分配策略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9期

6 董亮;张尧;马皓;张仲超;;微电网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新型相位调节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2期

7 董亮;马皓;王小瑞;张仲超;;基于滑动平均电压电流相移的数字化功率计算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5期

8 鞠平;蔡昌春;曹相芹;;基于物理背景的微网总体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3期

9 徐瑞林;徐鑫;郑永伟;陈民铀;李闯;;基于改进下垂控制的微网运行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年06期

10 董亮;马皓;张尧;张仲超;;逆变器并联系统加权功率均分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燕东;罗安;王文;金国彬;谢宁;;阻容性逆变器及其并联功率精确分配方法[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可;金传付;王金锋;;微电网孤岛运行时的负荷分配策略[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卫民;基于微电网运行的光伏逆变电源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朱艳萍;微电网多参数特性分析及其测控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吕志鹏;多逆变器型微网运行与复合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彭思敏;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在风—储孤网中的运行与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王瑞琪;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与协调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沈坤;三相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预测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周松林;风电功率预测及微电网概率潮流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郑伟锋;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高春凤;微网群自主与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彦杰;三相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林园园;微电网并网换流器和直流微网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蒋伟;微网接入配电网的保护控制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靳恒;微网系统控制及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梁量;分布式VSC动态虚拟阻抗优化并联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烁;基于同步相量测量的孤岛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吕婷婷;微电源控制方法与微电网暂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田莎;微电网中光伏发电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杏林;微电网中光伏系统的控制与稳定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艳红;基于模糊机理的微电网逆变电源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2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3 阚加荣;吴云亚;谢少军;;控制参数对并联逆变器性能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9期

4 陈达威;朱桂萍;;低压微电网中的功率传输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5 吕志鹏;罗安;蒋雯倩;徐欣慰;;多逆变器环境微网环流控制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6 王晓寰;张纯江;;分布式发电系统无缝切换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7 温春雪;李正熙;;基于虚拟电阻控制环的并联逆变器简化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6期

8 姚玮;高明智;陈敏;钱照明;;可调阻抗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的控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9期

9 吕志鹏;罗安;荣飞;郭镥;;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微网PQ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6期

10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海荣;交流系统故障时VSC-HVDC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何中一;PWM逆变器的控制及并联运行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肖朝霞;微网控制及运行特性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艳天;微网控制技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过亮;独立/并网双模式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刘旭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和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亮,肖岚,龚春英,严仰光;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09期

2 高芬,亓迎川;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吴勇;郭京蕾;;基于无主从式和数字均流的逆变器并联研究[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4 江春红;;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常用控制方案[J];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谢孟;李耀华;韩继文;赵众;张吉先;;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J];电气传动;2006年08期

6 张丹红;李乐;刘开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的一种改进下垂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7 阚加荣;谢少军;;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中数字锁相环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8 刘俊华;竺兴妹;;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均流分析[J];电源世界;2007年05期

9 成晟;邵英;;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技术;2008年01期

10 姚玮;陈敏;陈晶晶;朱鹏军;钱照明;;一种用于无互连线逆变器并联的多环控制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岚;严仰光;;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亓迎川;胡荣强;;基于重复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陈息坤;余蜜;康勇;陈坚;;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樊金泽;朱晓红;;改进动态特性以及功率均分效果的微网逆变器并联下垂控制方法[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肖岚;胡文斌;龚春英;;基于主从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良亮;胡文斌;严仰光;;逆变器并联运行两种环流抑制方法比较[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武华;何湘宁;;基于主从方式逆变器并联方案的建模、分析和实现[A];浙江省电源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君杰;冯峰;林新春;段善旭;康勇;;用于逆变器并联的电力线通信技术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余蜜;陈国英;张宇;康勇;段善旭;;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瞬时均流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吕志鹏;罗安;;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功率鲁棒控制研究[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尧;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良亮;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何国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汪洪亮;逆变器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基于光伏并网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俞宏霞;基于网络控制及功率下垂控制的单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怀梅;多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4 李婧;基于功率均分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国强;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6 周元峰;微网中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汇灵;光伏发电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西华大学;2013年

8 徐宏;微网中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王尚;微网中光伏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辉;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73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73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