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的面内双轴循环力学行为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的面内双轴循环力学行为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质子交换膜 面内双轴试验系统 十字形试样 比例路径 非比例路径 多轴棘轮
【摘要】:质子交换膜(PEM)在燃料电池中起到传递质子,同时隔绝反应气体的重要作用。然而质子交换膜在工作环境中由于受到支撑框架、密封垫、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的作用,受到的是多轴循环应力。为了提高PEM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研究其多轴循环机械性能。本文设计和开发了一款可以用于PEM面内双轴循环行为研究的试验系统。由于该系统的夹具运动由左-右旋丝杠带动,每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步和对称的,因此可以保证加载过程中试样中心位置不变。系统配备了视频引伸计,可以非接触的同时监测和获取面内两个方向上的应变变化。该试验系统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满足测试试验要求。本文对十字形试样形式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文中通过比较试样应变分布均匀程度、剪应变大小和非标距区的应力集中程度,分析了五种常见形状试样,最终选择了增加圆角臂上开缝型十字形作为试样形状。随后对圆角尺寸做了进一步分析。本文设计了包括圆路径、菱形路径、方形路径、比例路径、恒定载荷路径、单轴循环在内的六种应力控制循环路径,用以探究PEM材料的面内双轴循环行为。分析了面内双轴加载下的应变响应和每个方向的应力-应变关系,讨论了PEM的面内双轴棘轮行为、应变能密度的演化规律,另外讨论了加载历史对面内双轴循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 面内双轴试验系统 十字形试样 比例路径 非比例路径 多轴棘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1
- 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8-12
- 1.1.1 燃料电池基础8-9
- 1.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9-11
- 1.1.3 质子交换膜简介11-12
- 1.2 PEM力学行为研究进展12-14
- 1.2.1 PEM单轴力学行为的试验研究进展12-13
- 1.2.2 PEM多轴力学行为研究进展13-14
- 1.3 材料多轴棘轮行为研究进展14-16
- 1.3.1 多轴棘轮行为14-15
- 1.3.2 PEM面内多轴循环试验的意义15-16
- 1.4 面内双轴力学试验系统的发展16-19
- 1.4.1 采用附属装置实现双轴作动16-17
- 1.4.2 独立的面内双轴加载系统17-19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意义19-21
- 第二章 面内双轴力学试验系统设计21-37
- 2.1 试验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构成21-22
- 2.1.1 系统设计目标21
- 2.1.2 系统构成21-22
- 2.2 加载装置的设计22-31
- 2.2.1 执行系统的设计22-23
- 2.2.2 传动系统的设计23-27
- 2.2.3 支撑系统的设计27-28
- 2.2.4 传感器选型28-30
- 2.2.5 加载装置整体设计30-31
- 2.3 非接触式双向视频引伸计31-33
- 2.4 控制系统简介33-35
- 2.4.1 硬件系统33
- 2.4.2 软件系统33-35
- 2.5 本章小结35-37
- 第三章 十字形试样设计和制作37-55
- 3.1 十字形试样的结构形式37-39
- 3.2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试样形状39-54
- 3.2.1 建模、加载和约束39-40
- 3.2.2 试样形状分析对比40-49
- 3.2.3 试样加工方法介绍49-50
- 3.2.4 试样最终尺寸确定50-54
- 3.3 本章小结54-55
- 第四章 PEM面内多轴循环载荷下的力学行为试验研究55-68
- 4.1 试验方法和步骤55-58
- 4.2 结果与讨论58-67
- 4.2.1 应变响应58-59
- 4.2.2 应力-应变关系59-62
- 4.2.3 多轴棘轮行为62-64
- 4.2.4 应变能密度演化规律64-66
- 4.2.5 加载历史的影响66-67
- 4.3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5.1 结论68-69
- 5.2 研究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带丽;;无氟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和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2 李琼;李薇;张海宁;潘牧;;聚合物质子溶剂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J];电源技术;2011年04期
3 张增英;;氟离子交换膜[J];杭州化工;1991年04期
4 孙红;栾丽华;吴铁军;唐玉兰;王逊;;质子交换膜中的传质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5 艾明欢;李海滨;;超薄CsH_2PO_4/SiO_2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J];材料导报;2012年04期
6 杨萌;相艳;王慕冰;康思聪;徐惠彬;;化学与生物改性合成质子交换膜[J];化学进展;2009年01期
7 吴魁;解东来;;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2年10期
8 石倩茹;陶慷;章勤;薛立新;张尧剑;;离子液体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9 罗居杰;宋艳慧;崔培培;谢小玲;;接枝磺酸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3期
10 王盎然;包永忠;翁志学;黄志明;;丙烯腈-对苯乙烯磺酸共聚物质子交换膜的合成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梅;方军;伍永彬;;用于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新型含氟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徐维林;陆天虹;邢巍;;低甲醇透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盛洲;张兴鹏;印杰;;嵌段长度对磺酸基嵌段共聚物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研究[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石守稳;陈旭;;浸泡质子交换膜力学性能及其微观变形机理的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冯庆霞;张冬芳;严六明;;纳米复合H_3PO_4-BPO_4-ABPBI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李林繁;于洋;邓波;虞鸣;谢雷东;李景烨;陆晓峰;;辐射接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8册)[C];2009年
7 王博;王新东;王文红;张红飞;陈玲;;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电导率的测试方法研究[A];冶金研究中心2005年“冶金工程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薛松;尹鸽平;;磺化聚醚醚酮/磷钨酸复合质子交换膜[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朱靖;邵柯;那辉;;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的纳米纤维质子交换膜材料[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纪晓波;严六明;陆文聪;马和平;;酸碱质子交换膜中质子动力学行为及协同效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香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取得进展[N];中国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森;燃料电池用新型聚酰亚胺及聚硫醚砜基质子交换膜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鑫;燃料电池用磺酸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付凤艳;聚磷腈类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乔宗文;侧链型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微相分离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5 吴斌;质子交换膜微观结构调控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王晓恩;复合质子交换膜机械增强与温湿度响应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钟双玲;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曾松军;新型聚倍半硅氧烷基酸—碱无水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纪晓波;质子交换膜中甲醇迁移及其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10 张海秋;复合型质子交换膜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骏;金属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内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韩澍;含羧基磺化聚芳醚酮砜类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3 梁宇;交联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薛童;磺化嵌段聚醚砜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袁祖凤;磺化聚芳酸砜类侧链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胡玉涛;咪唑摀化聚砜共混氢氧根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修凤羽;半超支化半交联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成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高性能含硅无皂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亚婷;带有稳定侧链的接枝型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自抗扰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9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