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EPON系统改进加权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及时延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能配电网EPON系统改进加权动态带宽分配算法及时延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配电网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 继电保护 改进加权间插轮询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网络演算 OPNET软件
【摘要】: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EPON)是构建智能配电网接入层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智能配电网各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特别是基于网络通信的新型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业务缓存速率的改进加权间插轮询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终端业务流的类型和产生速率,对轮询周期内的通信需求建立虚拟加权缓存队列,在保证EPON轮询速率的基础上,光线路终端对各ONU终端的带宽进行动态分配,以更好满足不同业务的通信要求。此外,针对所提出的动态带宽调度算法,通过网络演算理论建立EPON系统各业务的时延上界计算模型,以为通信系统的实时响应特性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OPNET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预测负载调度算法可有效提高通信效率,较好兼顾基础通信业务和继电保护高实时性通信业务的不同需要;同时,也验证了推导出的EPON系统业务时延上界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 强电磁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系统 继电保护 改进加权间插轮询动态带宽分配算法 网络演算 OPNET软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7058)~~
【分类号】:TM76
【正文快照】: 信的新型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种基于业务缓存速率的改进加权间插轮询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终端业务流的类型和产生速率,对轮询周期内的通信需求建立虚拟加权缓存队列,在保证EPON轮询速率的基础上,光线路终端对各ONU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成;钱静;陈光;张伟;杜鹏;崔立忠;尚学伟;;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1期
2 余贻鑫;;智能电网的技术组成和实现顺序[J];南方电网技术;2009年02期
3 张信明 ,陈国良 ,顾钧;基于网络演算的流量整形模型[J];软件学报;2002年12期
4 王东,邱昆,王利村;一种支持多用户SLA的EPON上行带宽分配算法设计[J];通信学报;2005年06期
5 朱国防;陆于平;;基于RPR的变电站通信系统传输时延上界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6 张之哲;李兴源;程时杰;;智能电网统一信息系统的框架、功能和实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4期
7 程时杰;李兴源;张之哲;;智能电网统一信息系统的电网信息全域共享和综合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董雪源;王晓茹;;用于电力系统信息综合传输的改进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2期
9 唐良瑞;盛洁;祁兵;黄宇峰;;面向智能配电的异构融合通信网络动态负载均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10 陈国炎;张哲;尹项根;王菲;;广域后备保护通信模式及其性能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 甘苹;;EPON带宽分配算法设计原则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3 刘颖;宋先华;;基于物联网构想下的量测体系功能变化探讨[J];电测与仪表;2009年S2期
4 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年09期
5 黄安平;蒋金良;;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1年13期
6 唐寅生;丁晓群;;智能AVC系统研究[J];电气应用;2011年13期
7 静恩波;;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综述[J];电工文摘;2010年03期
8 吴俊勇;;“智能电网综述”技术讲座 第一讲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和技术框架[J];电力电子;2010年01期
9 吴俊勇;;“智能电网综述”技术讲座 第二讲: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J];电力电子;2010年02期
10 马其燕;秦立军;;智能电网发展状况及其实现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慧;戚振彪;吕勇;朱利民;;智能化变电站在工程设计中的实现[A];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马润;;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黎鹏;于建成;迟福建;李盛伟;;基于注入边界约束的风、光、储微电网系统储能容量选取方法[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黎鹏;王学仑;;智能型配电自动化与信息融合[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云涛;;智能配电网信息系统体系架构与实现路径研究[A];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3[C];2013年
6 刘玲;;智能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造价差异性分析[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屈志坚;郭亮;刘明光;陈秋琳;蒋俊俊;;智能配电网量测信息变断面柔性压缩新算法[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吕少杰;陈同法;杜建刚;宋伟;;科学定位,加速抽水蓄能发展[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4[C];2014年
9 袁卫国;李旺;詹治国;赵博;;TD-LTE技术在电力线路基建现场视频监控中的应用[A];软件定义 面向未来——201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孙峰;钱啸;曾建梁;金烨;钱伟杰;许晶;;基于大数据理念的地市供电公司智能电网规划数据融合研究[A];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论文集2014——2014年全国电力行业两化融合推进会暨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获奖论文[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琳云;一体化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及其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唐慧;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韩国政;基于IEC61850的配网自动化开放式通信体系[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庆华;基于网络演算的无线自组网TCP性能分析与改进[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朱林;基于实时以太网的数字化变电站体系结构和新型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焕忠;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性能分析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郭景涛;面向智能电网AMI的网络计量关键技术与用户用电数据挖掘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黎春nf;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辛建波;基于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延不确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南;基于电能信息的电表现场校验状态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徐军岳;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恺;基于高级量测体系的智能电表双向通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小彬;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营平台建设[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孙媛媛;北京电信基于EPON技术的网络研究与实践[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张亮;多业务IP网络流量控制和动态路由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钱平;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何翔;基于网络微积分的流媒体传输QoS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黎晓亮;多层令牌重分配流量整形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熊学海;电能计量实时仿真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顺;肖湘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评估体系架构[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2 陈竟成,张学松,于尔铿;配电管理系统(DMS)及其应用功能[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18期
3 辛耀中,卢长燕;电力系统数据网络技术体制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21期
4 胡志祥,谢小荣,肖晋宇,童陆园;广域测量系统的延迟分析及其测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5期
5 辛建波,段献忠;基于DiffServ网络实现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5期
6 熊慕文;涂光瑜;罗毅;汪可为;李晨;;基于权重与预丢弃策略的变电站信息综合传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8期
7 姚建国;周大平;沈兵兵;丁峰;赵京虎;朱红;张子仲;张瑞鹏;;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8期
8 孙一民;李延新;黎强;;分阶段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工程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5期
9 刘海涛;赵江河;苏剑;;基于ESB的配电网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信息集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6期
10 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邴红艳;异构无线网络的联合资源管理技术[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汪e,
本文编号:692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9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