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商用可靠性评价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7-08-19 07:00

  本文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商用可靠性评价体系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商用可靠性 信息熵-AHP 灰色综合评价


【摘要】:电力市场改革已历经厂网分离的阶段,发电公司面对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以对适应于垄断经营模式下的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应该重新进行调整来适应电力市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由于自身的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而倍受青睐,由于两种能源较强的互补性而改善了单独的风、光发电系统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等问题。然而,由于风、光资源本身的不稳定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技术和经济效益上分别存在一定的系统风险与商用风险。如何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系统可靠性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国际上引入“商业可用性”理论,与传统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理论相结合,探索风光互补的商用可靠性评价体系,来分析电力市场的商业行为将会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构建新的商用可靠性指标体系,为风光互补在保证发电、供电稳定的前提下如何获得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首先,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自身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商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发电稳定性、供电稳定性、发电收益、发电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进行关键性指标的挖掘。改变传统的单纯基于技术指标的可靠性分析,进行全面、系统、标准化的评价体系设计,为风光互补在不断革新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综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其次,本文将在权重确定方法上进行改进,针对指标的多属性和多准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理论相结合的多准则权重确定方法,改进了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的不足,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提供有效的权重判断依据。最后,根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系统工程性特点,选择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算例来分析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合理性。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商用可靠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在不断革新的电力市场环境和运作模式下进行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改进,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做出合理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商用可靠性 信息熵-AHP 灰色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外研究背景12-13
  • 1.2.2 国内研究背景13-15
  • 1.3 研究内容及路径15-17
  • 1.4 论文的创新点17-18
  • 第2章 风光互补商用可靠性评价理论研究18-27
  • 2.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发展现状18-21
  • 2.1.1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缺点18-19
  • 2.1.2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应用现状19-21
  • 2.2 可靠性评价发展21-23
  • 2.2.1 可靠性评价发展现状21-22
  • 2.2.2 可靠性评价存在的问题22-23
  • 2.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23-26
  • 2.3.1 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23-25
  • 2.3.2 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25-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商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27-41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7-29
  • 3.1.1 指标选择的原则27-28
  • 3.1.2 确定指标的目标层28-29
  •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29-38
  • 3.2.1 发电收益工作要素29-30
  • 3.2.2 发电成本工作要素30-32
  • 3.2.3 发电稳定性工作要素32-36
  • 3.2.4 供电稳定性工作要素36-37
  • 3.2.5 核心竞争力工作要素37-38
  •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8-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商用可靠性评价模型构建41-58
  • 4.1 改进信息熵-AHP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41-45
  • 4.1.1 赋权方法的确定41-43
  • 4.1.2 确定多准则之间的序关系和权重43-44
  • 4.1.3 基于信息熵法的改进44-45
  • 4.2 灰色综合评价方法45-48
  • 4.2.1 构造样本矩阵45-46
  • 4.2.2 确定评价系数46-47
  • 4.2.3 综合评价47-48
  • 4.3 实例评价分析48-57
  • 4.3.1 项目概况48-49
  •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49-55
  • 4.3.3 灰色综合评价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8-60
  • 5.1 结论58-59
  • 5.2 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68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8-69
  • 致谢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敏;宗炫君;袁越;张新松;刘盛松;钱康;;含光伏电站的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34期

2 董驰;李燕青;;含光伏发电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J];现代电力;2014年05期

3 陈钢;陈旭;杨振刚;张兆鹏;杨毅;;含光伏发电的综合供能系统的模糊评价[J];现代电子技术;2015年02期

4 吴杰康;颜少伟;叶练方;吴志山;;最优孤岛划分下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现代电力;201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杨;谢开贵;胡博;万凌云;;基于时序模拟的离网型微电网可靠性分析[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爱英;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城市电网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龚剑波;基于GO法的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高e,

本文编号:699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699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c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