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的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25 11:25

  本文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的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MIL-88A PBA Fe3O4纳米粒子 Co(OH)2 无酶传感器 电容器


【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新型多孔材料,它具有功能性的孔道、高的比表面积、稳定而多样的结构等特点。MOFs在选择性催化、分子识别、可逆性主客体分子(离子)交换、分离与提纯、生物传感材料、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和芯片等新材料的开发中都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将目光从研究MOFs本身性质向改进和开发利用MOFs衍生材料方面转移。利用MOFs孔径、尺寸可调控和结构、成分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合成了种类繁多的衍生材料。在本论文中,我们利用不同的MOFs作为前体,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煅烧法和刻蚀法合成了特殊形貌的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第一个体系以MIL-88A为前体,利用一步烧结的方法合成了四氧化三铁与碳的复合材料。为了研究不同的前体对产物结构的影响,我们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得到了形貌不同的前体MIL-88A。同时为了观察转化过程,将每个温度段得到的产物都进行了表征。最后我们探讨了不同产物在N-乙酰基氨基酸的传感器中的应用性能。第二个工作体系改变了一贯的煅烧合成MOFs衍生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方法,采用更温和的湿化学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低能量消耗,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在金属氧化物或者其他衍生晶体生长过程中不易出现团聚的现象。在该工作中,我们巧妙的选择双金属普鲁士蓝类似物(PBA)作为前体,通过金属含量变化和结构的改变来推测反应过程。有趣的是,实验成功合成了具有内部空穴的六面体“盒子”。虽然外壳的成分无法精确判断,但通过XRD、XPS等表征可以推测其主要成分是钴的氢氧化物和钴的氧化物。经过刻蚀后的纳米颗粒具备对葡萄糖有很好的氧化催化性能。在第一个工作体系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一种合成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的方法来合成MIL-88A。为了得到MIL-88A的阵列结构,第三个体系中我们用洋麻杆生物碳作为基底:一方面功能化的碳材料可作为物理支撑控制阵列的生长,另一方面该生物碳材料自身具有廉价易得、多孔、壁薄、质地轻等优点。我们将有序生长的阵列在适当的温度下煅烧,MIL-88A即转化为Fe2O3掺杂的碳棒,作为支撑的生物碳本身具有导电性能,可直接作为一体电极使用,简化了电极的制备过程。最终我们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关键词】:MIL-88A PBA Fe3O4纳米粒子 Co(OH)2 无酶传感器 电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6.54;TM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0
  •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概述9-14
  • 1.1.1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9-11
  • 1.1.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应用11-13
  • 1.1.3 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合成13-14
  • 1.2 金属有机骨架结构的衍生纳米材料14-16
  • 1.2.1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材料14-15
  • 1.2.2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多孔碳材料15-16
  • 1.2.3 MOFs衍生纳米材料的应用16
  • 1.3 电化学16-18
  • 1.3.1 电化学传感器17
  • 1.3.2 电容器17-18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20
  • 第二章 基于MIL-88A衍生的Fe_3O_4@C多层级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上的应用20-35
  • 2.1 引言20-21
  • 2.2 实验部分21-22
  • 2.2.1 试剂与仪器21
  • 2.2.2 MIL-88A的制备21-22
  • 2.2.3 多级Fe_3O_4@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22
  • 2.2.4 多级Fe_3O_4@C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22
  • 2.2.5 实验过程22
  • 2.3 结果与讨论22-34
  • 2.3.1 MIL-88A和MIL-88A衍生物的SEM表征22-24
  • 2.3.2 MIL-88A的热稳定性24-25
  • 2.3.3 MIL-88A和MIL-88A衍生物的X射线衍射表征25-30
  • 2.3.4 Fe_3O_4@C400修饰电极对N-乙酰半胱氨酸的催化氧化30-34
  • 2.4 结论34-35
  • 第三章 普鲁士蓝类似物衍生的多孔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及在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35-47
  • 3.1 引言35-36
  • 3.2 实验部分36-37
  • 3.2.1 试剂和药品36
  • 3.2.2 普鲁士蓝类似物的合成36
  • 3.2.3 多孔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的合成36-37
  • 3.2.4 CoO_x·nH_2O纳米核壳结构修饰电极的制备37
  • 3.2.5 仪器设备37
  • 3.3 结果与讨论37-46
  • 3.3.1 PBA与CoO_x·nH_2O核壳结构的表征37-42
  • 3.3.2 CoO_x·nH_2O核壳结构修饰的电极的电化学行为42-44
  • 3.3.3 CoO_x·nH_2O核壳结构修饰的电极的对葡萄糖的催化氧化44-46
  • 3.4 结论46-47
  • 第四章 MIL-88A衍生的Fe_2O_3掺杂的碳棒与生物多孔碳复合材料在电容器中的应用47-59
  • 4.1 引言47-48
  • 4.2 实验部分48-49
  • 4.2.1 试剂与药品48
  • 4.2.2 三维功能化洋麻杆生物碳 (3D-FKSC)与 3D-FKSC/MIL-88A的制备48-49
  • 4.2.3 3D-FKSD /Fe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49
  • 4.2.4 3D-FKSC/ Fe_2O_3复合材料电极的制备49
  • 4.2.5 实验仪器49
  • 4.3 结果与讨论49-57
  • 4.3.2 FKSC/MIL-88A生长的探究52-54
  • 4.3.3 FKSC/Fe_2O_3复合材料表征54-55
  • 4.3.4 FKSC/Fe_2O_3复合材料在电容器上的应用55-57
  • 4.4 结论57-59
  • 论文总结59-60
  • 参考文献60-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75
  • 作者简介7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磊;兰翠玲;刘芳;赵丹丹;谭学才;;纳米氧化钴修饰玻碳电极对亚硝酸根的电化学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3年10期

2 沈盼;陈超;王瑞;江婉;张宁;;碘酸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CuO/CeO_2催化剂及富氢条件下催化CO氧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11期

3 肖静婧;徐慧颖;徐莉;刘宝红;;铁酞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物的电化学传感研究[J];电化学;2015年01期

4 郝红英;王茜;邵自强;杨荣杰;;纤维素纳米纤维基层层自组装透明柔性导电膜及其电致变色柔性超级电容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年09期

5 吴丽琼;董炳利;周金波;王艳飞;李亚玲;李吉春;;丁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及技术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4年02期

6 杨洋;;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宁波化工;2014年02期

7 张慧;周雅静;宋肖锴;;基于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的先进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5年Z1期

8 韩爽;王远;苏立强;;氧化石墨烯基异丙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年05期

9 顾颖颖;刘易成;杨海宏;李奔强;安雅睿;周仕林;;固体超强酸NiO-ZrO_2/SO_4~(2-)的合成及其对葡萄糖电催化氧化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5年05期

10 姚显芳;李映伟;;MOFs作为牺牲模板制备纳米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1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超;王瑞;张丽雪;张宁;;以MOFs为前驱体制备CuO/CeO2催化剂及在富氢条件下催化CO氧化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3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陈超;寇博宇;尹杰;张宁;;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为前驱体制备CuO/CeO_2催化剂及富氢催化CO氧化的研究[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伟;过渡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的构筑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侯传涛;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时鹏辉;非均相Co_3O_4/GO/PMS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杜红梅;钴镍基材料在碱性溶液中的储能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5 李小花;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文伟;溶液燃烧合成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功能粉体[D];浙江大学;2014年

7 陈万军;3D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柔性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制备和组装[D];兰州大学;2014年

8 傅杰财;静电纺丝中形貌控制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9 陈婷;二氧化铅的微纳化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喻理;基于石墨烯材料的黄曲霉毒素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丽;基于两种芳香三羧酸配体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王瑞;MOFs前驱体制备CeO_2/CuO反相催化剂用于CO选择性氧化反应[D];南昌大学;2013年

3 方伟;3D Co_3O_4/碳纤维布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傅金英;铜氧化物微米、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在葡萄糖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宁;离子热合成铋碘簇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及其紫外—可见光谱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肖贤平;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富;基于Co_3O_4和Si的新型复合材料及其储锂性能测试[D];湘潭大学;2013年

8 于刘涛;多孔氧化物复合电极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电化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孟德海;水热法制备铜、铁氧化物纳米材料及其在环境处理和能源存储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13年

10 徐敏荣;功能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对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6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736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