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辐射状配电线路串联和并联补偿的兼容性

发布时间:2017-08-29 06:26

  本文关键词:辐射状配电线路串联和并联补偿的兼容性


  更多相关文章: 辐射配电线路 串联补偿 并联补偿 兼容性


【摘要】:长距离、重负荷的辐射配电线路受电端电压偏低,影响供电电压质量,串联补偿和并联补偿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串、并联补偿的同时投入可能会产生相互抵消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二者的兼容性进行研究。以负荷点电压随串联补偿度变化曲线作为分析工具,首先分析仅末端带有负荷的辐射配电线路,得出了串、并联补偿的兼容性规律;进而通过对某66 k V配电网的仿真计算,证明该兼容性规律对带有多个负荷点的线路也具有适用性;同时,引出串联电容过补偿+并联电抗及串联电抗+并联电容过补偿的串、并联补偿配合方式,可大幅提高受电端电压。
【作者单位】: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辐射配电线路 串联补偿 并联补偿 兼容性
【分类号】:TM75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配电网电压质量的优劣对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单端电源、长距离、重负荷的配电线路中,往往存在线路电压损失大、受电端电压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电压质量,甚至威胁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1-12]。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强;杨涛;谢伟峥;王丽;冯建伟;;串联补偿装置与并联补偿装置兼容运行[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1年01期

2 雷宪章,D.Retzmann,M.Weinhold;利用电能质量调节器改善配电网络的电能质量[J];电网技术;2000年08期

3 刘健;阎昆;程红丽;;树状配电线路并联电容器无功优化规划[J];电网技术;2006年18期

4 罗杰;钟庆;武志刚;李锐;张尧;;高新技术企业用户电压质量问题分析[J];电网技术;2007年S1期

5 武守远;荆平;戴朝波;金雪芬;;故障电流限制技术及其新进展[J];电网技术;2008年24期

6 于伟;常松;古青琳;孟晓丽;;配电网全网电压无功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7 张晓虎;罗隆福;刘洁;;基于负荷实测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及其降损节能效益分析[J];电网技术;2012年05期

8 ;配电网中紧凑型串联补偿新设想的应用及评价[J];电网技术;1996年01期

9 赵文忠;王东平;;串联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分析[J];低压电器;2010年05期

10 盛晓光;韦统振;马明;霍群海;;配电网中多台动态电压恢复器的优化配置研究[J];电网技术;201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艳杰;高压配电网无功串补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然;钱军;王立德;李培强;陈辉华;宋军英;;配电网集结等效的异步电动机综合负荷模型及其总体测辨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2 胡泽春;钟明明;王佳贤;葛长宏;周前;;考虑多负荷水平的中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规划[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8期

3 昃萌;廖敏;;故障电流限制器的晶闸管阀触发与监测系统[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4 韩肖清;田华;王鹏;;计及感应电动机负荷的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J];电力学报;2011年01期

5 陈允平,丁凯,孙建军;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与电网连接低通滤波器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3期

6 杨超平;贺文;张慧玲;杨卫东;徐泰山;宋晓芳;尹玉君;;宁夏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负荷建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7期

7 周海强;鞠平;孔德超;杨辉;;基于机电距离的聚类方法在动态等值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3期

8 周成;贺仁睦;王春华;;模型结构对负荷模型泛化能力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14期

9 邓桂平;孙元章;徐箭;;一种考虑母线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解析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8期

10 张剑;孙元章;徐箭;刘淑军;忻俊慧;雷庆生;董航;;基于同调性的电动机动态聚合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任果;贾宏杰;;感应电动机负荷参数对厂用电切换方式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廖民传;张勇军;;配电网节能降耗改造优化建模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津津;;配电网无功补偿设备对电压和线损的影响分析[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余绍峰;毛航银;张建平;金涌涛;;串并联无功补偿在配网中应用方式的研究[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戈;;浅析串联补偿对交流输电线路电压特性的影响[A];2014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军;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王海田;直流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邹亮;直线式永磁偏置限流拓扑的磁特性优化与建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任艳杰;高压配电网无功串补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5 余昆;基于分层递阶控制理论的城市电网自愈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鹏;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及其H_∞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7 冯小明;动态电压恢复器理论及仿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赵艳雷;动态电压恢复器逆变单元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9 毛安家;面向过程测量数据的暂态稳定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赵丽平;基于Multi-agent的电能质量监控网络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杰;无功优化实用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淑磊;串联电容补偿线路距离保护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方芳;直接控制策略下三相四线制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UPQC)的仿真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牛霞;富含小水电电网的优质供电方案和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付俊波;微网及含微网配电系统优质电力保障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石辉;基于灰技术的配电网节能评估与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磊;河北南网输电能力分析及其风险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信家男;连续型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石磊;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无功补偿优化[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克长宾;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及补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井元伟,李文磊,刘晓平,康爱民;TCSC的非线性逆推设计[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胡国文,张东霞,郑文斌,王仲鸿;同步信号及电路参数对可控串补(TCSC)动态特性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03期

3 胡国文,王仲鸿,韩英铎;可控串补基频等效阻抗与TCR基频电抗关系的仿真和动模实验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04期

4 董力,李庆民,刘卫东,钱家骊;两次电流转移型短路电流限制器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5 缪楠林;刘明波;赵维兴;;电力系统动态无功优化并行算法及其实现[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6 徐政;可控串补的可控范围及串容与电抗关系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7 尹建华,江道灼;可控串补的非线性控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8 刘新东;;如何确定10kV线路分散补偿电容器容量及安装位置[J];电工技术;2000年02期

9 胡宗军;林莉;党小宇;牟道槐;;变电站电压与无功实时控制策略的现状与改进方向[J];电气应用;2007年09期

10 马乃兵;500kV固定串联补偿装置技术特点分析[J];电力电容器;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如举;;电力电容器在串联补偿过程中的计算和选择问题[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建军;静态同步串联补偿器机电暂态及电磁暂态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力;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肖茂友;经济型故障限流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柏洪;并联补偿微机综合单元的研究[J];继电器;2001年05期

2 李群湛;;牵引供电系统并联补偿方法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3 魏建玮;史先焘;;并联补偿逆变电源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4期

4 丁大为;周乾;;晶闸管投切电容器并联补偿方法的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蔡汉生,胡丹晖,涂彩琪,李明,朱莉,黄保军,姚淑玲;郑南双500kV系统并联补偿及其过电压问题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0年05期

6 蔡圣清,蔡超;并联补偿内参数变化对补偿定量影响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7 杨振宇;袁晓东;唐国庆;赵剑锋;;电网谐波异地并联补偿的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06年01期

8 王志泳,刘文华,詹长江;UCPC的并联补偿单元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2期

9 易曼丽;;电容器并联补偿电路中两个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2期

10 易曼丽;;电容器并联补偿电路中两个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24期



本文编号:751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751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