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控制策略和运行优化
本文关键词:太阳能综合利用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控制策略和运行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太阳能 综合利用 冷热电联供系统 光伏发电 控制策略 运行优化
【摘要】:随着节能减排观念日益深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解决目前严重的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以其能效高、污染少、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等特点,成为未来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太阳能与CCHP系统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实现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且同时满足冷热电负荷需要的联供系统。分别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评价3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并利用判断矩阵法将上述3个指标形成了一个综合评估指标,同时设定了系统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2种运行方式,并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控制策略。通过算例分析了系统的电制冷机最优制冷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优容量和运行控制策略的评估,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太阳能综合应用于CCHP系统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太阳能 综合利用 冷热电联供系统 光伏发电 控制策略 运行优化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11AA05A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7036)~~
【分类号】:TM611.3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节能减排观念日益深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解决目前严重的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1-3]。冷热电联供(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4-7]以其能效高、污染少、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等特点,成为未来分布式供能系统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明;包敏;吴红斌;马婉玲;茆美琴;;复合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机组组合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2 郭力;王成山;王守相;胡玉峰;王兵;吴小辰;;微型燃气轮机微网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09期
3 郭力;许东;王成山;王守相;;冷电联供分布式供能系统能量优化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9期
4 王锐;顾伟;吴志;;含可再生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08期
5 顾伟;吴志;王锐;;考虑污染气体排放的热电联供型微电网多目标运行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4期
6 丁明;吴兴龙;陆巍;张征凯;;含多个不对称光伏并网系统的配电网三相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16期
7 苏亚欣,费正定,杨翔翔;太阳能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4年05期
8 唐巍;薄博;丛鹏伟;吕涛;;含分布式发电接入的农村电网多目标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9 张士杰,李宇红,叶大均;燃机热电冷联供自备电站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10 荆有印;白鹤;张建良;;太阳能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与运行策略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胜;毛晓明;陈志勇;;微网优化运行研究进展与展望[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2年02期
2 苏鹏;刘天琪;李兴源;肖军;艾昶恩;;考虑节能环保的复合电源机组组合问题[J];电气应用;2010年09期
3 王孟邻;张勇军;林建熙;;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展述评[J];电气应用;2011年09期
4 言大伟;韦钢;胡吟;李露莹;;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能量优化模型和方法[J];电气应用;2011年21期
5 黄u&;王文勇;;三菱M701F型燃机阀门校验方法及故障分析与处理[J];电力建设;2009年11期
6 习朋;李鹏;刘金鑫;;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9期
7 丁明;张征凯;毕锐;;面向分布式发电系统的CIM扩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8 张先进;陈杰;龚春英;严仰光;;非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电压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2期
9 陈杰;张先进;龚春英;严仰光;;基于直流电网的非并网风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0期
10 李振杰;袁越;;智能微网——未来智能配电网新的组织形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2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3 李朝振;吴燎兰;山宏刚;李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上网的可行性分析[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肖朝霞;方红伟;张献;;智能微电网研究综述[A];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丁明;张征凯;;风电场的CIM扩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国乐君;杨洪海;周倩倩;;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发展趋势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成;叶建华;;微电网孤网运行模式下的经济性研究[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Qing AI;Dongshan GENG;SHaowu LI;Yongchao YANG;Kunyi CHEN;;Energy dynamic optimization model research for off-grid run micro grid[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雷之力;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崔明勇;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昌松;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颖媛;微网系统的运行优化与能量管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占刚;微网实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杨筱静;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性能及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闫士杰;微型燃机发电系统的一体化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咏凯;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规划[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郭昱霄;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何宣虎;含移动储能单元的微网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广;微网模拟实验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丁菲;含多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低压微网系统的暂态建模与仿真[D];天津大学;2010年
6 许东;微型燃气轮机冷电联供系统能量优化与管理[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长胜;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配置[D];天津大学;2010年
8 张震;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热力循环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纯;微网双模式运行的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施晓丽;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冷热电联供系统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生,赵凯,彭建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遗传算法的配电网优化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年14期
2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年12期
3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年16期
4 王成山;郑海峰;谢莹华;陈恺;;计及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系统随机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5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4期
6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7 陈琳;钟金;倪以信;甘德强;;联网分布式发电系统规划运行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9期
8 胡泽春;王锡凡;;考虑负荷概率分布的随机最优潮流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16期
9 朱建全;吴杰康;;水火电力系统短期优化调度的不确定性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06期
10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年2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强,王如竹,黄兴华;浅谈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2年05期
2 孔祥强 ,王如竹 ,黄兴华;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J];大众用电;2004年07期
3 孔祥强,王如竹,吴静怡,黄兴华;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集成与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4 ;关于冷热电联供技术进展情况[J];制冷技术;2005年04期
5 方宏;曹家枞;刘凤强;;小区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空调期优化运行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06年01期
6 孙志高;郭开华;;天然气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应用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2期
7 魏会东;吴静怡;王如竹;皇甫艺;许煜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及仿真[J];能源技术;2006年03期
8 王志伟;裴跃辉;;某建筑微燃机冷热电联供系统用能分析[J];节能;2006年09期
9 魏兵;王志伟;李莉;蒋露;;微型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在国外的发展状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6期
10 孔祥强;李瑛;王如竹;黄兴华;;基于吸附制冷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燕飞;吴静怡;李胜;;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优化运行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翁一武;苏明;翁史烈;;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应用分析[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3 魏会东;吴静怡;王如竹;皇甫艺;许煜雄;;微型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及仿真[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段常贵;王p,
本文编号:822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2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