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新型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系统分析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9-12 00:15

  本文关键词:新型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系统分析与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燃气轮机 联合循环 热力系统 参数优化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压再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采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高压再热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模型,对该新型系统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和变工况模拟,深入地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最高压力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系统的联合循环效率达61.22%,比目前以F级燃气轮机机组为主要设备的联合循环系统效率提高3.6%,比GT26再热型燃机也高出近1.2%。新型高压再热系统输出功率可达816.8 MW,较目前F级联合循环机组容量高出73%。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火力发电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国电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燃气轮机 联合循环 热力系统 参数优化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3XS09,2014ZZD04)
【分类号】:TM611.31
【正文快照】: 引言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是目前洁净能源发电领域研究的热门。主要的研究趋势是提高燃气轮机动力系统参数与容量,其中较为传统的解决办法是提高涡轮机进口的燃气温度。但是由于材料方面的限制,燃气初温的提高遇到了较大的瓶颈。提高燃气初温会使燃气轮机处于较高的温度和应力状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秋颖,万勇,陈士林;两次燃烧提高燃气轮机效率[J];汽轮机技术;2000年06期

2 王松岭;胡红丽;张学镭;;基于ASPEN PLUS软件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模拟[J];汽轮机技术;2005年06期

3 吉桂明;;燃气轮机回热、中间冷却和再热循环的可行性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7年01期

4 郑洪涛;穆勇;李智明;谭智勇;;湍流燃烧模型在燃气轮机燃烧室模拟中的运用与对比[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1期

5 邱朋华;李丹丹;徐宝龙;呼姚;杜昌帅;吴少华;;基于Aspen Plus对Selexol分离CO_2流程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攀;刁永发;;不同喷口压力条件下的火焰切割烟气流动特性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S1期

2 张亮;;基于ASPEN HYSYS对蒸汽管网动态模拟分析[J];化肥设计;2015年01期

3 牟建茂;向文国;狄藤藤;;铁载氧体整体煤气化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7年02期

4 潘刚;郑洪涛;杨洪磊;;蒸汽回注对重整气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J];热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5 曾文;张经璞;陈保东;马洪安;梁双;;重型燃气轮机燃烧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15年05期

6 任敬科;张明智;魏博;;间冷回热再热循环的最佳膨胀比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06期

7 陈新明;闫姝;方芳;史绍平;穆延非;;基于IGCC的燃烧前CO_2捕集抽蒸汽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军;燃气轮机燃烧室喷雾燃烧的数值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2 白永辉;CO_2作为气化剂对煤焦-H_2O气化反应的影响机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晶;基于低碳排放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评价模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年

2 徐建;进气变组分可控性及其燃烧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解光燕;新化氨合成装置(Ⅰ套)的运行模拟与优化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4 张倩;基于Aspen plus的煤气化链式燃烧整体联合循环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谢岳生;双旋流合成气加湿扩散燃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侯丹;基于Aspen Plus的(火用)分析在火电厂清洁生产实践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马琳瑛;工业装置蒸汽透平网络模拟和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召召;基于煤气化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吴海超;电厂烟气CO_2捕集实验研究及技术经济性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旭;新型IGCC-SOFC混合动力系统集成与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现勇;;CO_2减排及封存利用技术概况及发展[J];电力设备;2008年05期

2 金红光;张希良;高林;岳立;何建坤;蔡睿贤;;控制CO_2排放的能源科技战略综合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8年09期

3 林民鸿;NHD气体净化技术理论与实践(上)[J];化肥工业;2000年04期

4 段立强,林汝谋,蔡睿贤,金红光;CO_2零排放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研究进展[J];燃气轮机技术;2002年03期

5 杨爱丽,徐传海;联合循环电站中余热锅炉主要参数的计算与选择[J];燃气轮机技术;2003年02期

6 王开岳;;塞列克索物理溶剂净化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0年01期

7 张文普,丰镇平;微型燃气轮机环型燃烧室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8 崔玉峰;徐纲;聂超群;黄伟光;;数值模拟在合成气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6期

9 牛振祺;郭印诚;林文漪;;一乙醇胺喷雾吸收烟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32期

10 徐钢;田龙虎;刘彤;黄其励;;中国电力工业CO_2减排战略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1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健东;香港将建成世界最大的联合循环电站[J];能源工程;2001年02期

2 肖睿,唐胜利,曹宏;联合循环电站在线性能计算及分析诊断[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6期

3 黄锡祺;;联合循环装置浅析[J];能源工程;1985年03期

4 焦树建,冯俊凯,陈晓平;世界上燃煤联合循环的发展现状与趋向[J];燃气轮机技术;1988年03期

5 王震华;联合循环电站的新概念——双源并联联合循环电站[J];电站系统工程;1993年04期

6 学奥;香港将建造联合循环电站[J];热能动力工程;1993年03期

7 ;韩国建成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华东电力;1994年02期

8 ;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热能动力工程;1994年03期

9 ;韩国建成效率最高的联合循环电站[J];电力建设;1995年01期

10 李明,王如竹,许煜雄,吴静怡,寿海波;高性能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与供热联合循环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闫廷满;;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A];全国机械工业动力科技信息网2004年年会暨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热力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闫廷满;;燃气联合循环的新发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王巍;张聪;黄钟岳;;蒸-燃联合循环与燃-燃联合循环的比较[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谢伯达;;洁净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A];“洁净能源与经济”学术年会专辑[C];2001年

5 陶健;;M701F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特点[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屠珊;张仲民;;新能源与蒸汽系统联合循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徐明;;9E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热电冷三联产热经济性分析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伟;胡万畅;陈挺;范跃军;;GE燃机安装方法的研究与探讨[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发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薛婧;哈电承建巴基斯坦最大联合循环电站[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陈效孺 郭家宝 戴正王 董菁雯;上海发电技术的走向[N];中国电力报;2001年

3 ;深圳南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燃机“以大代小”技改二期项目联合循环余热 利用工程获准立项批复的公告[N];中国证券报;2002年

4 杨松;首台D10蒸汽轮机高中压模块在哈汽装配完成[N];中国工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全局能量优化与(火用)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2 周贤;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韩巍;多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及其集成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4 马文通;燃气轮机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在部分工况下的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东方;氢氧联合循环与风能耦合发电系统可行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黄璜;燃蒸联合循环底循环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黄彦彰;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其性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4 武小兵;大型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的参数优化与性能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5 胡红丽;燃用焦炉煤气联合循环的蒸汽系统性能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6 王树国;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机组运行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7 冯建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单耗分析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8 贾新华;联合循环双源供暖(空调)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3年

9 曹宏;联合循环电站在线性能计算软件开发[D];重庆大学;2002年

10 连小龙;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33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33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