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力论文 >

纳米β-FeOOH碳复合材料的锂空气电池正极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17:30

  本文关键词:纳米β-FeOOH碳复合材料的锂空气电池正极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锂空气电池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 β-FeOOH 石墨烯 CMK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提高电池容量上的需求最为迫切。锂空气电池由于其具有接近于汽油的比能量,以及高于汽油的实际容量,使得锂空气电池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锂空气电池中性能较好的催化剂大多为贵金属,成本昂贵,所以寻找到一种廉价的,同时又能够降低锂空气电池充放电过电位,提高其循环性能的空气电极催化剂材料,可以极大地促进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其中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具有极大的潜力。本文针对寻找一种过渡金属(氢)氧化物作为锂空气电池催化剂材料,合成得到了具有梭状外貌的β-Fe OOH纳米棒,并将其分别与石墨烯和有序介孔碳(CMK)进行复合,提高其导电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同时,分别对β-Fe OOH纳米棒和其碳复合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研究了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得到β-Fe OOH纳米棒的条件,并通过分析水热温度、反应液浓度、水热时间、溶剂成分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并最终对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在80℃下进行水热反应,反应时间为4h,反应液中Fe Cl3浓度为0.1 M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高纯度、颗粒长度~500nm,颗粒直径~100nm的β-Fe OOH纳米棒,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β-Fe OOH/r GO和β-Fe OOH/CMK两种复合材料。本课题将β-Fe OOH纳米棒以及β-Fe OOH/r GO和β-Fe OOH/CMK两种碳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通过与导电添加剂Super P混合,制备了锂空气电池气体扩散电极。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β-Fe OOH纳米棒在锂空气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电极中活性物质与Super P比例为6:2时,比容量达到了4918m Ah g(carbon)-1,同时在电流密度为200m A g(carbon)-1,限制比容量为600 m Ah g(carbon)-1时,进行了70余次循环,但在电流密度达到500m A g(carbon)-1时,循环次数急剧减少;采用β-Fe OOH/r GO作为催化剂时,由于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导电性的极大提高,其比容量达到了6000 m Ah g(carbon)-1,在电流密度为500m A g(carbon)-1,限制比容量为600 m Ah g(carbon)-1时,进行了60次循环;β-Fe OOH/CMK材料由于CMK极好的导电性和丰富的孔隙率,使其比容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到了作为9000 m Ah g(carbon)-1,同时还具有稳定的循环性能,在电流密度为500m A g(carbon)-1,限制比容量为600 m Ah g(carbon)-1时,进行了90次循环。
【关键词】:锂空气电池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 β-FeOOH 石墨烯 CMK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1.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8
  • 1.1 引言8-10
  • 1.2 锂-空气电池概述10-13
  • 1.2.1 锂空气电池基本原理10-12
  • 1.2.2 锂空气电池优缺点12-13
  • 1.3 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研究现状13-20
  • 1.3.1 碳材料13-15
  • 1.3.2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催化剂15-17
  • 1.3.3 贵金属及其合金催化剂17-18
  • 1.3.4 其它催化剂材料18-19
  • 1.3.5 国内外研究分析19-20
  • 1.4 羟基氧化铁研究现状20-26
  • 1.4.1 羟基氧化铁基本性质20
  • 1.4.2 羟基氧化铁国内外研究现状20-26
  • 1.5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26-28
  • 第2章 实验用品与测试方法28-33
  • 2.1 实验药品与设备28-29
  • 2.1.1 实验药品28-29
  • 2.1.2 实验设备29
  • 2.2 实验方法29-31
  • 2.2.1 β-FeOOH及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29-30
  • 2.2.1 锂空气电池正极集流体30
  • 2.2.2 锂空气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30
  • 2.2.3 锂空气电池的组装30-31
  • 2.3 样品的形貌和结构分析31-33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31
  • 2.3.2 X射线衍射技术31
  • 2.3.3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31-33
  • 第3章 β-FeOOH及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33-47
  • 3.1 引言33
  • 3.2 水热法制备β-FeOOH纳米棒33-42
  • 3.2.1水热法制备β-FeOOH纳米棒33-35
  • 3.2.2 水热温度对β-FeOOH合成的影响35-37
  • 3.2.3 反应液浓度对β-FeOOH合成的影响37-39
  • 3.2.4 反应时间对β-FeOOH合成的影响39-40
  • 3.2.5 溶剂成分对β-FeOOH合成的影响40-42
  • 3.3 水热法制备β-FeOOH碳复合材料42-45
  • 3.3.1 水热法制备β-FeOOH/rGO复合材料42-44
  • 3.3.2 水热法制备β-FeOOH/CMK复合材料44-45
  • 3.4 本章小结45-47
  • 第4章 β-FeOOH及碳复合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47-63
  • 4.1 引言47
  • 4.2 锂空气电池性能测试47-57
  • 4.2.1 β-FeOOH/Super P比例对性能的影响47-50
  • 4.2.2 β-FeOOH的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50-52
  • 4.2.3 β-FeOOH/rGO复合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52-55
  • 4.2.4 β-FeOOH/CMK复合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性能55-57
  • 4.3 β-FeOOH及其碳复合材料的性能比较57-61
  • 4.3.1 不同材料的催化活性比较57-58
  • 4.3.2 不同材料的循环性能比较58-59
  • 4.3.3 不同材料的容量特性比较59-61
  • 4.4 本章小结61-63
  •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孙杰;孟锦宏;曹晓晖;;针状α-FeOOH的液相制备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子川,魏雨,郭祀远,霍庆,郭建明,李琳;添加离子对 δ-FeOOH 相转化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3 ZHONG Yun-bo;SUN Zong-qian;TANG Nie-wei;XU Bin;FU Xiao-ming;WANG Jiang;;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Synthesis of Nano-FeOOH by Low-Temperature Neutralization Method[J];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International);2012年S2期

4 葛如振;孟锦宏;孙杰;曹晓晖;;温度对针状α-FeOOH脱水过程的影响[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白晓光;王少华;赵蓓;张萍;;中性γ-铁黄(γ-FeOOH)的研制报告[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6年01期

6 蒋世承;王俊桥;王加林;陈济舟;;α-FeOOH脱水相变过程中的离子重排和成孔[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7 任福民;张庶元;谭舜;扬晓君;曾桓兴;;纺锤形α-FeOOH微粒子的合成[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1年01期

8 尧世斌,许海波,,刘海祯,侯新杰;FeOOH脱水与相变的理论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9 崔保义;张燕生;;α-FeOOH制备过程中的密实化处理的研究——液相密实化处理对磁粉性能改善的研究之(一)[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6年03期

10 马子川,魏雨,郑学忠,郭祀远;Fe(Ⅱ)浓度及pH值对γ-FeOOH相转化为α-Fe_2O_3时间的影响[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奇;陈运法;;抗紫外纳米a-FeOOH的制备与表征[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姜剑华;刁国旺;;水相中合成FeOOH棒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刘顺强;李彦兴;解明江;郭学锋;季伟捷;;花状结构铁黄(α-FeOOH)的湿化学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孙振亚;祝春水;陈和生;龚文琪;;几种不同类型的FeOOH吸附水溶液中铬离子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向农;朱慧;杨宇翔;陈娅如;邵建国;;β-FeOOH的微乳法合成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丽丽;姜继森;;以α-FeOOH为原料利用高能球磨制备纳米α-Fe_2O_3[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赵建荣;陈汝芬;;光催化氧化Fe~(2+)生成γ-FeOOH的体系对罗丹明B的吸附及降解性[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张平平;南照东;谭志诚;;溶剂热合成法制备β-FeOOH纳米线及其热力学性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9 樊红雷;宋宝珍;仰振球;李巧霞;;球状超顺磁性β-FeOOH纳米粒子的快速诱导合成[A];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颖;李瑛;孙挺;王福会;;原位生长的纯铁氧化物膜在不同Cl-浓度的溶液中对Q235钢的保护性能研究(Ⅰ)—纯γ-FeOOH膜的研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慧欣;不同晶型羟基氧化铁(FeOOH)的形成及其吸附去除Cr(VI)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孙振亚;生物矿化纳米FeOOH的特征与自组装合成及其环境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陈汝芬;可见光催化氧化纳米铁氧化物的生成、转化及机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驰宇;纳米β-FeOOH碳复合材料的锂空气电池正极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刘宏伟;纳米α-FeOOH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亚军;β-FeOOH制备及其还原过程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4 邵婷;自组装FeOOH/TiO_2纳米膜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康;Si-FeOOH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小燕;β-FeOOH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刘柳;纳米FeOOH/Mm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光催化氧化有机污染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伍文召;O_3/Si-FeOOH去除水中有机物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吕莉;纳米α-Fe_2O_3和α-FeOOH尺寸效应对结构及性质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朱佳裔;FeOOH/H_2O_2去除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1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51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