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石墨烯基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维石墨烯基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石墨烯 纳米硫复合材料 孔结构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摘要】:锂硫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相较于普通的锂离子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硫资源丰富、环境友好、低价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新能源交通工具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硫是良好的电绝缘体,且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的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极易溶解于电解液而造成活性物质的流失,以及循环时正极硫被还原为硫化锂再被氧化为硫的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收缩造成的正极结构坍塌,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基于以上理解,为解决锂硫电池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高密度纳米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中的石墨烯薄片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可以为正极硫和锂离子的反应提供电子;纳米级的硫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助于其与锂离子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外,致密收缩的三维石墨烯结构存在较丰富的闭合的微孔,在不影响离子导电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容纳硫并抑制多硫化锂向电解液中的溶出和穿梭效应,因此可得到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以0.05C倍率实现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360mAh/g,为理论比容量的85%;在0.5C倍率下循环300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770mAh/g。 (2)纳米硫-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作为活性硫的载体材料,可以提供介孔包覆微孔的致密的双层“蓄水池”状孔结构,在保证硫的合理负载量的前提下,有望在两个界面上对溶解于电解液的多硫化锂进行阻隔,,抑制活性物质的流失。通过与具有单层孔结构的硫-活性炭复合材料及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实验对比证明,双层孔结构可有效地增强对多硫化锂的阻隔作用,得到良好的放电比容量和长的循环寿命。在0.2C倍率下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依然保持834.7mAh/g,在0.5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保持722.8mAh/g,在1C倍率下循环900次后放电比容量保持410.6mAh/g。
【关键词】:三维石墨烯 纳米硫复合材料 孔结构 锂硫电池 正极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1.1 引言10
- 1.2 锂硫电池概述10-13
- 1.2.1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11-12
- 1.2.2 锂硫电池发展面临的问题12-13
- 1.3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概述13-17
- 1.3.1 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现状13-15
- 1.3.2 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现状15-17
- 1.3.3 硫-金属氧化物复合正极材料研究现状17
- 1.4 三维石墨烯概述17-19
- 1.4.1 石墨烯简介17-18
- 1.4.2 三维石墨烯制备方法18-19
- 1.4.3 三维石墨烯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现状19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19-22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2-34
- 2.1 实验材料和制备方法22-29
- 2.1.1 样品制备仪器22-23
- 2.1.2 实验材料23
- 2.1.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23-24
- 2.1.4 三维石墨烯的制备24-25
- 2.1.5 纳米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25-27
- 2.1.6 纳米硫-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27-29
- 2.2 分析和测试方法29-30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29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29
- 2.2.3 孔径分布分析29-30
- 2.2.4 X 射线衍射30
- 2.2.5 拉曼光谱分析30
- 2.2.6 热重分析(TGA)30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30-34
- 2.3.1 工作电极的制备30-31
- 2.3.2 交流阻抗(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测试31
- 2.3.3 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 CV)测试31-32
- 2.3.4 恒流充放电测试32-34
- 第三章 高密度纳米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34-48
- 3.1 高密度纳米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34-42
- 3.1.1 扫描电子显微镜34-37
- 3.1.2 透射电子显微镜37-38
- 3.1.3 样品密度及孔隙率表征38-39
- 3.1.4 BET 孔径分布表征及理论计算39-40
- 3.1.5 X 射线衍射40-41
- 3.1.6 TGA 热重分析41-42
- 3.2 高密度纳米硫-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42-46
- 3.2.1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42-43
- 3.2.2 循环伏安测试43-44
- 3.2.3 恒流充放电测试44-46
- 3.3 小结46-48
- 第四章 纳米硫-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48-62
- 4.1 纳米硫-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表征48-54
- 4.1.1 扫描电子显微镜49-51
- 4.1.2 透射电子显微镜51
- 4.1.3 BET 孔径分布表征51-52
- 4.1.4 X 射线衍射52-53
- 4.1.5 拉曼光谱分析53-54
- 4.1.6 TGA 热重分析54
- 4.2 纳米硫-多孔活性炭/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54-59
- 4.2.1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55-56
- 4.2.2 循环伏安测试56-57
- 4.2.3 恒流充放电测试57-59
- 4.3 小结59-62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5.1 结论62-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0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70-72
- 致谢7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新平;曹余良;杨汉西;;锂-硫二次电池界面反应的特殊性与对策分析[J];电化学;2012年03期
2 彭黎琼;谢金花;郭超;张东;;石墨烯的表征方法[J];功能材料;2013年21期
3 刘云霞;詹晖;;锂硫电池性能改进的研究进展[J];电池;2013年05期
4 赵庆;胡宇翔;张凯;王利江;陶占良;陈军;;介孔碳/硫复合材料与室温钠硫电池[J];电化学;2013年06期
5 李伟;姚岑;吴兴隆;谢海明;孙立群;王荣顺;;高比能锂-硫电池研究进展[J];分子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6 杨德志;沈佳妮;杨晓伟;马紫峰;;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7 陈漾;张霞;李亚娟;刘又年;;锂硫电池新型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12期
8 段淼;李四中;陈国华;;机械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13年12期
9 伍发元;贾匴路;毛荣军;皮元丰;;锂离子电池正负材料的回收利用[J];电源技术;2014年01期
10 黄澍;王玮;王康丽;蒋凯;程时杰;;石墨烯在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跃钢;;基于分级结构碳材料的超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2 LI Hongfei;WANG Xiaomin;ZHANG Yuegang;YANG Xiaowei;;Immobilizing sulfur in high-density 3D graphene gel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y[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宪;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后处理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李兴华;纳米磁粉/石墨烯异质结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冯红彬;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江曼;石墨烯、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的制备及其用于被动调Q/锁模激光器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李艳伟;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增强PBO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舒洪波;高导电性微球形LiFePO_4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7 何敏;高容量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及储锂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夏阳;生物模板法构筑多级多孔结构电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欧恩才;石墨烯分散液制备及其自组织现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周讯;还原氧化石墨烯杂化材料的水热法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吸附和光催化性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广港;静电纺丝法构建碳系导电网络骨架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利花;超临界二氧化碳辅助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3 王毅;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及其应用[D];延安大学;2013年
4 谢秋实;硫碳改性制备锂硫电池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5 陈霄容;多孔碳/硫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其锂—硫二次电池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祝远帅;碳、硅低维纳米材料的结构与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7 刘佳;锂离子电池SnO_2纳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陈峰;锂硫电池球形结构硫正极材料制备及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9 李强;掺杂多层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与介电性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晓;二硫化钼电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8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lw/858587.html